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不跟問題死磕,隨時準備趴下 >

不跟問題死磕,隨時準備趴下

我父親是漁船上的機械師。在一艘漁船上,機械師是挺有技術含量的工種,要負責船艙設備的正常運轉。每次漁船經歷遠航後回港,他都要忙著修理船上的機器,換個活塞片啊,緊緊皮帶啊,校校齒輪啊。連帶著,我們自己家裡的電燈啊、馬桶啊、電扇啊之類的東西壞了,都是我爸拆開來修的。

他經常說:「這世界上沒有修不好的東西。什麼東西壞了,只要你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找來原材料,就能修好。」

我曾對我爸的話深信不疑。那時候,我正讀書,從小學到高中,每天都要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和試卷。雖然作業和試卷中多得是我不會答的問題,但我知道,這些問題其實都有答案,只要我努力,總會找到,就算找不到,也會有人知道。

後來我成了一名心理咨詢師,開始和各種各樣的人聊人生。每個走進咨詢室的人,都帶著困擾他們的問題。有些人經歷了一些重大的人生變故,比如美好的生活因為寶寶忽然重病被打破了,公司倒閉失業了,結婚多年的愛人出軌了……有些人則遇到了一些瑣碎的生活煩惱,比如學習成績不夠好,怎麼努力也上不去;錯過了自己心儀的學校或者專業;見到陌生人總是容易緊張……

「怎麼辦呢?」他們向我訴說他們的生活,然後茫然又急切地望著我,像指著一台壞了的機器,等著我指出問題的癥結,再把它修好。

於是我努力分析問題。你看,「這是一種消極的認知模式」「你沒有發展出合適的應對策略」「你童年的經歷損害了你的自尊」「這是缺愛」。

「嗯,嗯」,他們頻繁地點頭,讓我覺得自己說得很有道理。

然後,他們就不來了。

有一段時間,我很困惑:為什麼我不能像我爸一樣,找到癥結,買到替代的零件,三下五除二把問題解決了呢?後來我才慢慢明白,修理機器、解數學題和解決生活問題並不相同。修理機器或者解數學題時,你是超脫在問題之外的,但是面對生活問題時,你是糾纏在問題之中的。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身就受這個問題的限制,是這個問題的結果。更何況,很多時候,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是你無法控制的,但它們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你。

那能怎麼辦呢?無可奈何的時候,我也會向來訪者承認:「我可能做不了很多。我所能做的,只是陪伴你度過生活中這一段艱難的時期,等著生活慢慢出現新的轉機,等著你身上轉變的種子慢慢發芽。」

「好吧。」他們歎了口氣。可是下次,他們反倒來了。

我發現,很多人所遇到的困難,與其說是「生活問題」,不如說是「生活的不如意」。

「問題」總讓人誤會,只要找到癥結,換個零件,或者找到答案,就能恢復如初。可生活中的有些事,發生了就發生了,既無法修復,也沒有答案。「不如意」則是說,我們總是期待生活應該往好的方向發展,可萬一它拐到了別的方向,想要強扭著它,把它摁回正軌,卻也是難上加難。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隨生活順流而下,在變化中努力適應它。

這麼說來,真正的「生活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怎麼面對和處理「生活的不如意」。

可大部分人並不甘心。他們會用修理機器或者解難題的思路來跟問題死磕,即使收效甚微,也會自然地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或者方法不對。

哪怕是做高考試卷,一道難題不會,也可以先放放,做點別的。大部分人卻不願這樣做。他們擔心自己會在這裡丟分。而如果還在努力,雖然沒有結果,至少還有希望。

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很難,可悖論是,一旦承認在某些事上無能為力,你所能做的,反而多了。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咨詢訪談。有個年輕的產品經理,剛畢業不久,在北京辛苦打拼。雖然他自己的事業也剛剛起步,也面臨各種問題,可最困擾他的,卻不是他自己的生活,而是父母的關係。他父母關係不和,經常吵架,所以他要經常給父母打電話,聽父母各自訴苦,想盡一切辦法,努力讓他們的關係好起來。他覺得,自己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輕裝上陣,去忙自己的事業。

當心理咨詢師說「這是你父母的問題」時,他卻說:「不,這也是我的問題,因為它影響了我的生活。」

他說得有道理。可事實上,父母已經吵了幾十年了。雖然他百般勸解,卻收效甚微。

也許他遇到的,就是生活的不如意。

於是,咨詢老師說:「不如我們來聊聊,如果沒有這樣的問題,20歲的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吧!」

不如聊聊別的,這聽起來像是逃避,可是問題的空間卻這樣慢慢地打開了,問題以外的生活重新回到了來訪者的視野。來訪者發現,即使他不去處理這件事,仍有很多有價值的事情可做。

這就是生活的好處,除了直接面對問題,別處的進步,又會兜兜轉轉,回過來推動我們的生活繼續向前。就像焦點療法常用的比喻,生活像是一個黑白的太極圖,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讓「陰」的部分(問題)縮小一些,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讓「陽」的部分(問題外的生活)擴大一些,最終它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相比之下,把「陽」的部分擴大一些,似乎會更容易。

我有個朋友,是學美術的。年輕時恃才傲物,總覺得自己會成為一個厲害的藝術家。可未來的遠大前程沒法彌補當時的窮。於是她來到旅遊景點,在那邊支了個畫攤,想通過幫人畫素描掙錢。

天快黑了,才等來第一樁生意。是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問她畫一幅畫要多少錢。她說20元。於是那個男人坐下了。半個小時後,畫完了,男人走過來看了看畫,哈哈大笑,問她:「你覺得像我嗎?」

「像啊!」她理直氣壯地回答。

那男人說:「這樣,錢呢,我還是給你,畫呢,我就不要了,你自己留著吧。」說完,扔下20元錢揚長而去。

奇恥大辱啊!這個還沒上路的年輕藝術家狠狠地把畫撕了,撿起了地上的20元錢,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一定要弄個框,把它裱起來,」她心想,「我要讓它時時刻刻激勵我!等我功成名就那天,再把它拿出來,作為我心靈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示給大家看!」

她氣鼓鼓地收起了畫架,往回走。走著走著,路過麥當勞店,肚子餓了。一摸口袋,唉,只有那準備裱起來的20元錢了。她猶豫了一下,走進了麥當勞,掏出那20元錢。

「給我來個漢堡!」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沒把這20塊錢裱起來,而是買了個漢堡,她最終也沒變成著名畫家。不過我喜歡她的生活態度,不跟問題死磕,隨時準備趴下。日子看起來越過越糊塗,其實卻越過越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