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怎麼擺脫匱乏的心理模式 >

怎麼擺脫匱乏的心理模式

按:有時候,匱乏的印記會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資源,即使我們明明會有更好的未來,也會隱隱不安。另一方面,匱乏既推動著我們努力,又讓我們一直處於焦慮之中,無法放鬆。這封答讀者來信,探討了如何在匱乏的狀態下,面向未來、心懷希望。

海賢老師:

您好!

我總覺得自己很窮。其實沒窮到吃不上飯的地步,父母的條件能讓我衣食無憂。我對窮的體驗是:買東西,永遠在看打折的、促銷的,希望淘到各種物美價廉的東西;吃飯,哪怕是外賣,也不會選最貴的那幾種,總是挑物美價廉的;看到高檔的護膚品、化妝品就心塞,自己只能搜平價護膚品。有時很滿足,有時又覺得很羞愧。

這好像是一種習慣。其實,我偶爾也有奢侈一下的時候。昨天媽媽給我買了件一千五百多元的大衣;跟有錢的朋友出去,我們也會開心地去高檔餐廳;偶爾我也會買很好的口紅……可是那種窮的感覺,還是深入骨髓。一到很高檔的地方,一見有錢人和高級的東西,我就有一種羞恥又窘迫的感覺。每當這時,我總會不斷告訴自己,窮不是錯,我也可以很坦蕩,只要誠實善良努力。這樣想,羞恥的感覺會少一些。我知道我應該努力,改變這個現狀,可是我總做不到。所以,我總是很自責。

我父母學歷低,收入也不高,但是非常節省,對我非常寵愛。我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父母節省給我的。他們尊重我所有的選擇,支持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懂,所以相信我能做出合理的選擇。他們捨不得我受苦受累,沒有人逼我學經濟和金融,沒有人逼我去打工、去實習、去賺零花錢,大家都特別愛我,讓我做我喜歡的事情。一方面,我覺得好幸福、好自由;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好沒有動力。有時候,我甚至極端地想,如果我的父母特別壞,特別貪得無厭,要我賺錢養家,我周圍的人都特別看不起我,我也許會更有鬥志,更拼?但是我自己也覺得這樣想好傻,估計真的受這些苦的人,看我這麼想,會很想打我。

我的人生很平順,從小成績好,讀好學校的最好專業,拿獎學金,現在在讀研究生。我從來沒有拼盡全力去做過什麼,反而感覺一直在逃避挑戰,逃避需要拚殺的場景。我怕自己拿了一手好牌,最後卻傾家蕩產。

有朋友可能會說,那你就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啊。任何行業,只要你一直堅持,就會走到金字塔頂。我也一直這樣安慰自己。可一想到自己可能要等十年以後,才會比較富有,那時候父母都五十好幾了,覺得他們好辛苦。我自己年輕的時候,不享受那麼好的物質,我覺得我還可以調整好心態,可是對父母的心疼和虧欠,讓我好難受。

我怕父母老去,怕爸爸累壞身體,還沒等到享我的福,就溘然辭世(對不起啊,爹);我覺得媽媽那麼美,我好想讓她在四十多歲的時候,穿特別美的衣服,用特別好的化妝品,特別幸福。

那些收入頗豐的行業,我總是不想嘗試,說自己不喜歡、不適合。我以為我選擇了我最喜歡的行業,可是我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我也的確在這條路上一直走著,旁觀的人看起來,都以為我在努力,可是我自己總覺得不夠。我好責怪我自己,好怕自己最後一事無成。那麼多年少、成績優異的人,他們都越走越好,可是我覺得自己好像明明有一手好牌,就在大家的寵愛下,自我放縱,對自己沒有要求,最後變成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我好害怕自己最後變成這樣。

我好羨慕別人不想那麼多,就堅定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可是我老是被這些想法緊緊纏繞,動彈不得。

希望您能回復我!謝謝!

八字眉眉眉

八字眉眉眉:

你好。你所說的窮的感覺,我也有過。記得本科畢業那年,我和一個朋友到上海找工作。那天下午,面試結束,我們到南京路逛街,看著路兩邊富麗堂皇的商場,裡面光鮮靚麗的人群,就是不敢進去。中午,我們終於在離南京路不遠的小弄堂找了個小飯館,一邊吃蓋澆飯,一邊議論上海的繁華。我聽他悻悻地說:「那邊的商場都是有錢人逛的,希望以後我們也能去裡面消費。」

現在,他已經在上海安了家,買了套挺大的房子,我也早已在杭州買車買房。我們仍然很少去逛大商場,不是因為不自在,而是覺得浪費時間。貧窮留下的印記,大概只剩下我參加他婚禮時,看他穿了一套特別「板」的正裝,衣冠楚楚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上看到有個叫Dingole的知友講他的故事。這位知友的父親原來是包工頭,後來被騙,家裡負債纍纍。他初中畢業後就在社會上混,被騙做傳銷,在小飯館當服務員,挑過水泥,開過升降機,學過廚師,用借來的錢開過小飯館(倒了)。

等混到20歲的時候,有親戚介紹他去工廠上班,工資800到1500元,這無疑能極大緩解家裡的經濟狀況。但他父親愣是抵住了壓力,不僅沒讓他去做工,還借錢送他去學當時還是新鮮事物的電腦。這對他們家,不啻一場豪賭。

最後,憑著他爸爸的眼光和他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他以初中學歷,從DOS+五筆起步,學編程,考程序員,做培訓老師,修電腦,戰戰兢兢地得到第一份程序員的工作,成為主力程序員,成為技術總監;跳槽到大公司,再跳槽到更大的公司,到微軟;創業,失敗,第二次創業。如今,家裡不僅還了所有的債,父母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家人過上了優渥的生活。

我看完後,除了感慨人生的際遇起伏,最大的感覺是:他其實不是窮,他只是那時沒錢。

「沒錢」也會讓人不安。但我總覺得,「沒錢」和「窮」並不一樣。一個真正的窮人,常常思考的只有現在——不是怎麼滿足當前的願望,就是怎麼渡過當下的難關。他僅有的見識和資源,讓他沒有富餘去想別的。但一個沒錢的「富人」,無論怎麼困窘,心裡都會藏著未來。

同樣,我也想跟你說,你不是窮,你只是現在沒錢,但是你有未來。

你在讀好學校的最好專業,這個專業是你感興趣的。無論你現在怎麼想,在未來,這個選擇的價值會逐漸凸顯。我看到過太多的人,因為選了自己不感興趣的行業,人到中年,開始艱難地轉型。你還有家人,他們雖然沒法給你太多的指導,但他們愛你、信任你,願意幫你分擔壓力。不要低估愛的力量,這是很重要的財富。

如果有一個人,願意跟你交換,讓你把名校背景、喜歡的專業、通情達理的父母折算成金錢換給他,他出多少錢,你會願意跟他交換呢?

你不是沒有未來,你的問題,是對未來有些急不可待。因為窮過,所以你比別人更怕輸。不管有沒有險惡的敵人,你都需要自己緊繃著神經,一直處於戰鬥模式,只有隨時看得見進步,你才會心安。

所以,努力對你就有了特別的意義。你的努力,不是為了達到某個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擺脫你內心的不安。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你也不知道要怎麼去,但你知道自己不想要這種不安。你覺得,在你努力的時候,內心的不安就會減輕一些。於是,努力就變成了一種強迫症。你害怕自己懈怠,害怕失去動力。你甚至想像,如果情況更糟一點,比如父母逼你賺錢,或者周圍人都看不起你,也許你會更有動力。

可是,如果你只有抽像的方向,沒有具體的目標,只要努力的結果,而不想要努力的過程,這種努力就沒法持續。更何況,你現在強迫自己所做的努力,對平息你內心的不安來說,沒有意義。

你想要的,不是這種迷茫中無序的努力,而是像知友Dingole那樣的,在生存的底線上演絕地反擊,在充滿激情的拚搏和奮鬥中,感受活著的意義。可是你忘了,他最初想奮鬥的目標,就是以你現在所在的位置,輕而易舉能夠得到的東西。

剛剛我幫你私下請教了Dingole,我問他:「你是怎麼在絕境中保持專注,而不讓自己胡思亂想的呢?」

他說,對於那時的他而言,是「嚮往」——是對成為一個程序員的嚮往,也是對一個美好的、不一樣的未來的嚮往。我想,他說的「嚮往」應該就是希望吧。

那麼,你的「嚮往」是什麼呢?

差點忘了說了,Dingole最初學打字的時候,他的「嚮往」是到辦公室當一個打字員,「能掙兩千塊錢一個月呢」。

我知道你會對父母有些歉疚,覺得他們那麼辛苦,自己那麼懈怠,對不起他們。你要知道,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活法,你並沒有懈怠,只是你努力的方式跟他們預想的不同。他們最想要的,也並不是穿美麗的衣服,用好的化妝品,而是你一切都好。

除此之外,我還想給你兩條具體的建議:

(1)過一種簡化的生活,並把它當作一種美德。重點不是省錢,而是不要為選擇「物美價廉」的東西浪費你的腦細胞,它們理應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2)每週強制自己休息一天。旅遊、看閒書、和朋友聊天,怎麼都行,但不要待在宿舍,無所事事。與努力相比,你其實更需要閒暇來釋放焦慮。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祝開心!

陳海賢

思考一下

1.在你的印象中,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最窮?

2.在你的印象中,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最富?

3.最近一個月,你最缺的是什麼?這種匱乏如何影響了你?

4.你有哪些資源,即使有人想用你所缺的東西與你交換,你也會斷然拒絕?

5.如果已經擁有了所缺的東西,你會做些什麼來避免自己再次陷入匱乏?

6.你怎麼才能為自己的匱乏創造一些認知盈餘,比如攢一筆錢備用,或每週安排固定的時間休息?

實踐一下

1.培養容忍匱乏的能力

正念的練習是通過觀察和體會情緒來弱化情緒和行動之間的聯繫,增加對匱乏的容忍能力,減少匱乏導致的衝動行為。

最簡單的正念練習,就是觀察自己的呼吸。你可以深深地吸入一口氣,再緩緩地呼出一口氣。仔細體會空氣進出鼻腔的感覺,通過對呼吸的關注,讓心靈回歸當下。

也許你所處的情境非常艱難,甚至一團糟。先別忙著逃開,試著簡單地跟這種艱難或一團糟的窘境相處。當你的思維混亂時,回到當下這一刻,允許自己平靜地看待這件事。

也許你會產生不確定感,或者焦慮感。這種感覺並不舒服,它會讓你想做一些事,從這種感覺中逃離。

如果你感受到了逃離的衝動,深呼吸。允許這種不確定感和焦慮感停留在這裡。觀察這種情緒,觀察這種情緒引發的衝動。

如果我們能真實地體驗這種混亂和不確定性,這種體驗和觀察本身就能幫助我們達至明朗。

如果我們能真實地理解這種衝動,就會知道,這種衝動只是想從焦慮中逃開的本能,並不是問題的解藥。

而我們有一個真實的錨點,就是呼吸。如果思維和情緒讓我們混亂,隨時回到對呼吸的關注上,它能帶我們回到當下的清明。

2.培養製造盈餘的習慣

培養製造盈餘的生活習慣。如果每個月有固定開支,比如房租、水電費之類,在銀行卡或支付寶開通定期扣款功能,防止這些常規性的付款信息帶來匱乏的焦慮。

如果你缺時間,除了必要的休息,每星期留出一個下午,作為機動時間,並把它當作工作計劃的一部分。這半天時間專門用於應付計劃外的事情、緊急的事情和因拖延沒做完的事情。

3.建立從簡的決策程序

如果有兩個選項讓你猶豫不決,很可能這兩個選項對此刻的你來說相差不大。也許你擔心自己將來因為做錯選擇而後悔。但無論你選了哪個,你都可能後悔。而無論你選了哪個,對現在的你來說,它都是你所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建立決策程序不僅是為了做正確的選擇,更是為了簡化決策過程,節省認知資源。越是在小事上,越應該簡化決策程序。如果你總在小事上猶豫不決,你可以這樣建立一個屬於你的決策程序:

(1)分析上周最消耗你認知資源的三個選擇。

(2)分析這三個選擇所消耗的認知資源與它們的重要性之間的匹配程度。選出消耗的認知資源與其重要性不匹配的選項,並對它們進行歸類。

(3)分析選項中可作為決策依據的指標。這些指標必須清晰明確。以購物為例,價格、發貨地遠近、口碑等,就可以成為決策指標。決策指標越簡單越好,不超過三個。

(4)根據這些指標建立自己固定的決策標準。比如,買東西就選貴的,吃飯就選近的。

(5)把這些決策標準寫成成文的準則,貼在醒目處,對這些準則保持「迷信」。

再次強調,建立決策程序的目的,不是幫你做出正確選擇(因為根本沒有正確選擇),而是節約認知資源。對於處於匱乏中的人,節約認知資源比做怎樣的選擇更重要。同時,為了強化決策程序的正當性,你需要引入「迷信」的力量,相信這是上天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