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 讓感覺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

讓感覺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我自己看人,一直看的就是一個人整體上給我的感覺。

第一次明確地發現自己這個特點,是在本科二年級的時候。當時,認識了一個女孩,我們很投緣,很快成為知心朋友。認識她三個月後,我一個哥們對她一見鍾情,原因是「這個女孩的腿太長了」。

真的嗎?我問他。他則嘲笑我說,還說是什麼最好的朋友,卻連她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都沒看到。

下次再見到這個女孩時,我專門觀察了一下,發現她的腿真是長,要比與她差不多身高的女孩普遍長5厘米以上,而她的身高是167厘米。

這個事情觸動了我,我開始思考,我看她時,看別人時,到底在看什麼?

最終形成的答案是,我看的是一種神情、一種氣質。但這說法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我看的是眼前那個人給我的整體印象,一種感覺。

因這一點,我看人的「能力」有時比較恐怖,經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對方很重要的東西。

譬如,也是在大學時,認識一個女孩。她很漂亮,氣質看起來也不錯,但我看到她時,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好像她是透明的,我可以透過她的身體,看到她身後的東西。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我並沒有透視眼,這不過是一種感覺而已。

和她的男友聊天時,我把這感覺說給她的男友聽,男友聽後非常吃驚地說,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你的感覺怎麼會這麼厲害。男友繼續說,她是一個「空空如也」的女孩,她看似迷人,但內心很空。他早就知道她這一點,但因此更愛她,當然這愛中多了一種懂得與憐惜。

第一流的作品是感覺豐沛的作品

「感覺」這個詞,我們經常會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說到。

譬如,我愛讀《挪威的森林》《情人》《約翰·克利斯朵夫》……給別人介紹這些書時,我最常用的一個說法是「讀起來很有感覺」,這時所說的感覺,一樣是這個意思。這個作家觸到了世界的本相,他的「我」與這個世界的本相相遇,那一剎那產生了強烈的感覺,他將這個感覺表達出來,而被我們觸到,我們借由他的作品,與他,也與這個世界的本相相遇。

因此,一個文藝作品,感覺的充沛比什麼都重要。作者本人未必能理性地懂得這個感覺是什麼,世界的本相又是什麼,他常常只能淋漓盡致地描繪,卻不能清晰地給予分析和闡釋。但是,分析和闡釋並不重要,感覺才是根本。

譬如,我前面提到的一見鍾情的例子中,我那個哥們說,他是因為那女孩的腿太長而對她一見鍾情。但是,這個闡釋合理嗎,正確嗎?依照我對一見鍾情的理解,這個解釋往往並不正確。一見鍾情發生時,會有大量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湧出,我們的意識捕捉不到,但意識仍要努力去解釋,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而「這個女孩的腿太長了」,只不過是意識層面的解釋。解釋夠不夠清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感覺太強烈了,太要命了。

所以,那些哲學色彩太濃厚的小說,不管作者把話說得多麼漂亮,小說中理論的自洽性(即一個理論自圓其說的程度)有多高,我們都不容易喜歡。相反,那些蘊含著濃濃的感覺的作品,我們常常在一瞬間就被觸動了。

這樣的瞬間無比重要。這一瞬間,我們通過這個作品,與這個作者,與這個世界的某些本相相遇。這種相遇,是我們內心感到充實的根本,是我們的心靈能得以安穩的根本。

國內著名的哲學家、中山大學教授劉小楓說,描繪人性的哲學家有兩種,一種哲學家會拚命構建一個看似完美的哲學大廈,一種哲學家主要就是講故事。前者如德國哲學家康德和黑格爾,後者如卡夫卡、俄羅斯小說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波蘭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劉小楓認為,後者對人性的理解更有價值,我由衷贊同這個看法,起碼在我自己這三十多年的人生中,前者對我理解人性幾乎沒有絲毫幫助,而後者的幫助極大。

由於同樣的原因,比較米蘭·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我更喜歡後者,而不是得到更多推崇的前者,因為米蘭·昆德拉小說中說教的味道太重了。

一部第一流的小說或其他文藝作品,一定首先是作者的感覺在他的內心開花結果的自然結果。被譽為「動畫之王」的日本動畫片導演宮崎駿,在導演《千與千尋》以及其他動畫片時,他首先是從自己的內心尋找感覺。

我們總是在否定孩子的感覺

豐沛的感覺並非小說家、畫家、導演和音樂家等藝術家的特權,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天賦能力。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個孩子,你會發現,年齡小的孩子,都有純粹而自然的感覺。所以,我們不是沒有感覺,我們只是在後來的成長中,把感覺給丟了。

感覺丟失,首先是因為身邊最重要的親人不斷否認我們的感覺。譬如,一個孩子摔倒了,他哇哇大哭,照料他的成人趕上前把他扶起來,對他說:「不疼不疼,別哭了。」

這已算是比較好的做法,更糟糕的做法是,照料者直接訓斥孩子說:「摔這麼一下就哭了,你怎麼這麼沒骨氣!」

這些做法都是在否認孩子的感覺。摔倒了,覺得疼,這是孩子的感覺,但大人說,你不疼。這時,孩子的感覺就混亂了,他為了贏得大人的愛與認可,或者懼怕大人的疏遠與懲罰,最後傾向於否認自己的感覺,而認同大人的說法,不哭了,甚至覺得自己也不疼了。

這樣一來,他就否認了自己的感覺。這樣的事情發生得太多,這個孩子的感覺就會越來越遲鈍。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譬如,冬天來了,孩子要出門,他已穿了一件厚厚的外套,但媽媽說:「天冷,再加一件外套吧。」

「我不冷,穿得夠多了。」孩子回答說。

「我都冷,你怎麼會不冷?!」媽媽訓斥他,並不由分說地又給孩子加了一件外套。

再如,孩子已經吃飽了,但大人仍要他繼續吃飯。

這些事情,都是在否認一個孩子的感覺。摔倒了,疼,這是他的「我」與這個世界的真相建立了關係,這種疼的感覺會自動讓他形成自我保護意識;降溫了,冷,這也是同樣的含義;吃夠了,飽,吃少了,餓,也是同樣的含義。

這些所有的感覺,會自動牽引著這個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本相,令他知道該怎樣生活,怎樣自我保護。但如果他的這些感覺被否定,那麼他就只能依靠理性的教條來生活了,而感覺就會離他越來越遠。

我自己之所以有那種看似特殊的識人「能力」,原因很簡單,就是我一直以來都尊重自己的感覺,而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我的父母很少否定我在這方面的感覺。

不幸的是,我們的感覺能力勢必會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壓制,勢必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對你講,你不該這樣,你不該那樣,你的感覺是錯的,我們的看法才是對的,感覺是靠不住的,理性才是可靠的……結果,擁有豐沛感覺的人就鳳毛麟角了。

那麼,怎麼恢復你的感覺?答案也很簡單——尊重它。

如若你的心中湧動起一種感覺,那麼徹底放棄與它抗爭。不管它是什麼,你都可以由著它在你心中自然地遊走。如此,它最終會在你心中開花結果,而且一定是你意想不到的花,意想不到的果。

你的感覺不能在別人身上開花結果

在我的短文《論單純》中,我寫過這樣一個事例:

他是知名的心理醫生,她只是一個小女子,他們在一家機構合作。

但是,在和他們交談幾分鐘後,我就斷定,在看人上,她遠比他有眼光。

只因為,她有一顆晶瑩剔透的水晶心,他沒有。

所以,不管閱歷多豐富,他都是可以被誘騙、被討好、被糊弄的,而她不會,因為她的心太單純。

我把這斷言說給朋友們,他們被嚇了一大跳,因為他們是花了數年的時間,經過很多例證,最終才「發現」她的確比他更會看人的。

這只是因為,他們很不單純,所以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相信」這一點。

我夠單純,所以可以幾分鐘內得出這個答案。

僅從結果上看,這個事例似乎很特殊,因為我那麼快就發現了別人幾年才能發現的本相。但從過程上看,我認為它其實一點都不特殊。我相信,「被嚇了一大跳」的朋友其實和我一樣,一開始一定也會有類似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產生之後,他們不是「由著它在心中自然地遊走」,而可能首先是與它抗爭,例如質疑這種感覺,評價這種感覺,最終導致不敢相信這一感覺。

當然,質疑也罷、評價也罷,是很隱秘的心理過程,我們必須停下來,進行深度的自我覺察,才能清晰地發覺它是怎麼進行的。

一個網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說,她由著感覺指揮自己,但為什麼走到了懸崖邊緣?

答案很簡單,她的感覺並不純,她的感覺藏著很多慾念。尤其重要的是,她的這些慾念是針對別人的,即她的戀人,她一定是渴望戀人用某種方式愛她。這是慾念,是要求,是要求戀人不顧他自己的感覺,而按照她的慾念來對待她,這不是感覺。

並且,我強調的是,「讓感覺在你心中開花結果」。我們應先做到這一點,而不是「讓感覺在別人身上開花結果」。

尊重感覺,就是什麼都不做,就讓感覺在心中自然產生,自然遊走,不對它做任何工作,正如克裡希那穆提所說:

有沒有一種感覺,其中是沒有念頭的?你能不能安於這種感覺之上,既不指揮它,改變它,也不以好壞來論斷它?試試看。

大掃除……

現代都市,保姆和鐘點工越來越流行。

自己的時間是寶貴的,可以折算成錢,折算成心情,折算成享受……如此,就不妨請一下鐘點工,把所有的日常瑣事都交給他,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

不過,有些時候,我勸你不妨自己做一下家裡的清潔工。因為,清潔宛若一個儀式,你在清潔一個又一個的房間時,也彷彿在清潔自己一個又一個的心房。

我正在這樣做。不過一個80平方米的兩室兩廳的房子,我已經大掃除快一個月了。

一開始,我想兩天內把它收拾乾淨,但收拾臥室的時候,卻忽然感到,自己的內心也同步獲得了清潔。清潔地板、擦拭窗台、清洗床單的時候,我的內心經常被觸動。這時候,我就乾脆停下來,或坐下,或站著,好好地發一會兒呆,讓內心的感觸自然流動,等這感觸完成後,我再繼續清潔。

就這樣,大掃除的速度慢了下來,一個臥室就收拾了快一星期,臥室裡的所有東西都清潔了一遍,而內心裡很多東西被觸動,很多東西變得越來越清晰。最後,看著潔淨的房間,很清晰地覺得,內心裡也有一塊不小的地盤變得非常清淨了。

最近一段時間,內心糾纏得厲害,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情緒,都要梳理。也正在這個過程中,隨手翻起了友人送自己的一本書——《靈魂的黑夜》。書裡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場困擾的婚姻或其他種類的關係中,或者覺得自己被驅使著追求社會成就或經濟成就,也許你需要的就是一場大掃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每天早晨整理床鋪就是一種精神舉動。」

這段話直接說到了我的心坎裡,讓我忍不住想對無數人大喊一聲:來一場大掃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