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經典條件反射 >

經典條件反射

有了條件,我們就走出了先天行為的王國,走進了學習領域。條件反射雖然是對同一刺激的重複反應,但卻是習得的反應。條件反射的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研究(詳見第3章「流口水」的內容)。

這種類型的條件反射被稱為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或經典條件反射。條件反射開始於自然聯結的刺激反應:非條件刺激(US)和無條件反應(UR),兩者之間有一個生物聯結。在巴甫洛夫的實驗中,無條件刺激是肉的氣味或味道,關聯的無條件反應是分泌唾液。實驗者還設置了一個生物概念上的中性刺激,將其稱為條件刺激(CS),該刺激會與非條件刺激同時出現。所以,當巴甫洛夫的狗把一種特定的聲音(條件刺激)與肉的味道或氣味聯繫起來時,條件刺激就開始與條件反應(CR)發生關聯,這一反應通常(但不總是)與無條件反應相似或相同。事實上,巴甫洛夫發現,狗對條件刺激產生的唾液成分與非條件刺激產生的唾液成分不同。

行為和關聯

當巴甫洛夫發現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之間的聯繫時,他相信自己已經發現了隱藏在該聯繫背後的生理機制,他覺得沒有必要再去進一步研究觀念之間是怎樣互相關聯的了。

意外!或不意外

最近,美國實驗心理學家羅伯特·瑞斯克拉(Robert Rescorla,生於1940年)做的更多的關於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的研究工作表明,條件反射並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它(如巴甫洛夫發出的鈴聲)不僅是代表或代替非條件刺激(如肉的氣味或味道)。相反,生物體(如狗)學習怎樣利用條件刺激來適應環境,包括其與無條件刺激的預測性關聯。如果條件刺激在其他時間、在無條件刺激之前或者與無條件刺激同時出現,就不會產生條件反應,這證明了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之間的關係其實很複雜。這表明,動物學習預測的能力對於建立條件反射非常關鍵,條件反射實際上就是在經驗上消除意外。當狗(或別的動物)發現條件刺激能預測無條件刺激時,無條件刺激中意外的元素就減少了。

如果條件刺激多次不與無條件刺激相關聯,條件性行為就會消退(消失)。如果兩者再次關聯(重新學習的聯結比初次學習更快),這種聯結又會重新恢復;或者如果暫停一段時間不暴露在條件刺激中,這種聯結就會自發地恢復。

學習=編程

行為主義者約翰·華生對巴甫洛夫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相信,經典條件反射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的學習和行為(包括語言)。1913年,他在宣佈行為主義觀時聲稱,人的性格完全可以通過謹慎刺激和反應來確定:

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培養他們,我可以擔保,任意選擇一個嬰兒,不論其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包括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強盜。

在這個模型中,遺傳是毫無價值的,環境就是一切。此外,人格完全是被決定的,沒有任何空間留給自由意志甚至意識。華生毫不妥協地斷言,行為就是我們的全部。他不需要用認知結構或圖式來解釋我們如何學習,而只是把刺激和相應的行為聯繫起來,並強化這一聯結直到它變得穩定。

條件性恐懼

巴甫洛夫對狗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華生則需要證明這一研究也適用於人類。他通過臭名昭著的、有違倫理道德的「小阿爾伯特」實驗做到了這一點。1919年,約翰·華生和他的合作者羅莎莉·雷納(Rosalie Rayner)從校園幼兒園招募了一個9個月大的男孩,他被稱為「阿爾伯特」〔他的真名是道格拉斯·莫萊特(Douglas Merritte)〕。他們開始讓阿爾伯特接觸一系列無害的物體和動物,包括白色的實驗室老鼠。阿爾伯特對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表現出恐懼或不良反應,但這一切即將改變。每次,當阿爾伯特碰白鼠時,華生就用錘子敲擊一根金屬鐵棒,製造突如其來的可怕聲響,男孩被這可怕的巨大聲響嚇哭了。華生重複這一過程,直到阿爾伯特一看到白鼠就開始大聲哭泣並試圖逃跑。此外,阿爾伯特也害怕其他毛茸茸的白色物體,包括兔子、皮毛大衣和假鬍子,這些物體和小白鼠有共同的特徵。

不幸的是,阿爾伯特在華生有機會為他進行脫敏之前就被帶走了,所以他後來大概還是很怕白色毛茸茸的東西。更可悲的是,阿爾伯特6歲時死於腦積水。因為他不是(像華生所說的)一個正常、健康的男孩,他甚至不是一個合適的實驗對象。批評人士還抱怨說,華生和雷納將自己的主觀判斷作為記錄阿爾伯特反應的一種手段。儘管華生的方法存在種種問題,但實驗確實證實了人類易受經典條件作用的影響。

條件反射療法

讓人們害怕白鼠並不是一種運用條件反射特別有用的方法。1924年,在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後不久,美國發展心理學家瑪麗·瓊斯(Mary Cover Jones,1897年—1987年)就在心理治療上採用了經典的條件反射。她治療一名叫彼得的男孩,他害怕兔子。過了一段時間,她將彼得暴露於有兔子的環境,讓兩隻兔子慢慢地接近他,直到最後他能高興地和兔子玩,甚至讓兔子吮吸他的手指頭。其他不害怕兔子的孩子也會在場,向彼得示範面對兔子的正常反應。這種行為療法現在仍被用於治療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