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幽靈又走了 >

幽靈又走了

縱觀20世紀,心理學被行為主義所主導。在行為主義者的認識裡,大腦是不存在的,他們將所有重點都放在可以觀察到的行為上。大多數行為主義者都是物質一元論者,他們只注重身體。有些人承認大腦可能存在,但由於無法直接接觸到大腦及其加工過程,所以他們認為大腦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20世紀下半葉,當心智這一概念再次出現時,神經病學的研究者攫取心智傳統領域的一些觀點,並將其歸為有關實體的理論。

我們仍然無法給意識定位或下定義,過去150多年來,心理學家所做的工作並未讓人們對精神/身體本質的觀點達成一致,甚至都沒有使其更加接近一些。在啟蒙運動結束時,人們對心智和身體如何分裂或統一的各種模式理論已經敘述得相當到位了。在18世紀末,古希臘人在大腦中感知到的相關觀點已經在弗洛伊德和詹姆斯的理論中有所反映,早在那時,心理學的所有知識的基礎就已經奠定了。

西格蒙德·施羅摩·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施羅摩·弗洛伊德出生在普日博爾摩拉維亞(今捷克共和國)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裡。他出生時身上還覆蓋著羊胎膜(羊胎膜是胎兒成長時形成的羊膜囊),他的母親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

他在維也納大學學習醫學,然後在維也納總醫院進行研究。1885年,他成為神經病理學講師,奔赴巴黎跟隨讓-馬丁·沙爾科(Jean-Martin Charcot,1825年—1893年)學習。之後他成為了是一名研究催眠的神經學家,這是他一生中的轉折點。第二年,他辭去了講師的職務,進入私人診所,最初,他通過催眠來讓病人開放地揭露過去的創傷經歷。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可以放棄催眠,並發展了「自由聯想」的技巧,這種方法允許病人隨意談論自己希望談的任何事情。他開始分析夢,覺得夢能讓自己洞察病人的潛意識。他認為所有的夢都是實現願望的過程,雖然它們會受到一些審查,但卻揭示了我們內在的本性和最隱秘的渴望。

弗洛伊德開始發表自己的理論和案例研究,他提出了以下觀點。他的一群弟子每週都來拜訪他。這個團體自稱「星期三心理學會」,它標誌著精神分析運動的開始。奧地利音樂評論家馬克思·格拉夫(Max Graf,1873年—1958年)是這個團體的早期成員,他回憶:「在那個房間裡充滿了宗教的氣氛。」弗洛伊德本人就是它的新先知。

但是,由於弗洛伊德是住在維也納的猶太人,並且名聲顯赫,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弗洛伊德感到自己越來越受威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公開評論:「我們正在取得什麼進展?在中世紀,他們會把我燒死的。現在,他們則滿足於燒燬我的書。」最終,他被說服(並獲得幫助)在1939年離開了奧地利。他逃到倫敦,同年死於口腔癌。實際上,他死於過量使用嗎啡,這些嗎啡是他要求朋友馬克思·切爾醫生(Max Schur)為他開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