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猶豫不決 >

猶豫不決

在基於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的享樂主義學說中,靈魂被分為兩部分:一個理性,一個非理性。理性的部分被稱為意圖(思想),它能夠產生情緒和衝動、運用觀念、形成信仰、評估證據、解釋感官知覺等。非理性部分負責接收感官印象(視覺、聲音、嗅覺等),它行事準確。當靈魂的理性部分在解釋這些時,任何錯誤都會產生。非理性部分也傳遞源於理性的衝動,並執行非理性的任務。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思想負責觀察或保持自己的呼吸,這些都是大腦執行的無關緊要的、操作性任務,動物也能做到這些,而我們不會因此而假設動物(如刺蝟和蝦,雖然我們關於刺蝟和大蝦的觀點可能都是錯誤的)也有靈魂或有意識的思考過程。

斯多葛學派是古雅典哲學學派的成員,其提出了一個類似於現代的觀念,認為精神有三種類型,或者將精神稱作受啟發的精神〔「精神」(pneuma)的字面意思是「呼吸」〕。即使在岩石中也有「精神」這種最基本的存在,它把固體物質聚集在一起。如今,科學家們把這種功能描述為一種物理法則,它是原子和分子做出的行為。精神在植物的一生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生長、呼吸等)。靈魂賦予動物和人類精神和心理,它在任何動物身上賦予的東西都各不相同。在人類中,靈魂包括理智、信念、智力和慾望以及感官知覺等基本的心理過程。

斯多葛學派認為,精神不只是活生生的靈魂、呼吸或生與死之間的差異,而是心理過程的集合,它提供了意識、理解、思想、意識和與世界有意義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