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佛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 走上人生的「正道」 >

走上人生的「正道」

找到心靈的避風港,遵循正確的人生方向,這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正道。

如果我們能走上這樣的正道,就能遠離人生中的各種迷思,就能對人生產生信賴感:我只需要腳踏實地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最終一定能夠獲得人生的終極解脫。

沒有跨不過去的煩惱

人們為什麼總是被煩惱所支配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時候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有時候是自己內心的問題。但是為什麼這些問題會變成痛苦呢?那是因為大多數人的心隨時隨地都會做出多餘的反應。

做出多餘的反應,憤怒,被慾望驅使,毫無根據地妄想,在無意識中被各種自以為是的想法所支配,從而陷入苦惱。

「偏執」的根源就是做出多餘反應的內心。佛教中將這樣的內心狀態稱為「無明」,即盲目的狀態。觀察自己的反應,意識到自己的反應,避免多餘的反應,做到這幾步,就能消除諸多煩惱,遠離人生中的痛苦。

當然人生始終和痛苦相伴,痛苦本身是不會消失的,但佛陀的智慧,也就是正確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法,能夠幫助人們實現遠離痛苦的圓滿的人生。本書的主旨也在於此。

我們面對的所有煩惱和痛苦都有解決之道,重點在於方法,這就是佛教傳達給俗世的訊息。這裡的方法是指用心,通過正確的理解將多餘的反應排除在外,這樣就能夠實現圓滿的人生。而佛教本身正是在實踐這種生活方式。

只要心有正道,即使身在俗世中,遇到任何問題,我們仍能回歸正確的思考方法。即使有偶爾內心脆弱、被反應所驅使而產生了新的煩惱的時候,只要心有正道,便能重新找回內心安寧。

這樣的人生是充滿希望的人生。心有正道的人才能夠信賴自己的人生。

一定能夠抵達幸福的終點

佛陀身邊曾有一位尼僧,她放棄了富裕的家業和一位傭人私奔。但不久後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卻遭遇事故,離她而去,她對人生感到絕望。為了治癒內心的傷痛,她再次皈依佛門,但是痛苦的往事仍然縈繞心頭,她覺得內心備受煎熬。

某天她在小河邊洗手,看著河水從高處流向低處,此時她的內心開悟了。

現在的我,已然身處正道。
就如同河水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奔流,我的人生也一定能從苦痛之中得到解脫。

      ——選自《尼僧帕塔查拉的自述·長老尼偈經》      

尼僧按照佛教教義潛心修行,最終從苦痛之中解脫出來。

當我們面對煩惱時,首先就是要回想起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用心。不要怨恨已經過去的事,不要怨恨他人,不要想像未來的事,也不要自責。

靜心修行的過程中,自然便會迎來開悟,自然就能找到心靈的避風港。或許這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當心有所歸之時,我們只需要把一切交給時間即可。充實快樂地度過每一天,終將迎來人生的圓滿。

啊,我終於從浪濤之中上了岸。
被慾望之心驅使的我,終於走上了真實的道路。

      ——選自《皈依佛門後長老的自述·長老偈頌》      

每個人的內心,都應當是不被外界所支配的「幸福的聖域」。而更重要的則是我們面對問題時的思考方法,做好這個人生課題,我們就能迎來真正圓滿的人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