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佛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 如何樹立「真正的自信」 >

如何樹立「真正的自信」

不少人認為,「要是能更加自信一些,人生或許會更完美」。但是從佛陀的思考法來說,有沒有自信都不過是一種「判斷」而已。「判斷」也是妄想的一種,沒有任何根據。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可能膽怯,可能緊張,也可能失去自信。佛教認為,關於自信的判斷是一種「推遲」。比起判斷有沒有自信,或許更應該去完成一件事。把該做的事情先做好,就能取得比「充滿自信的人」更加出色的成果。這就是佛陀的思考法。

「想要充滿自信」的矛盾性

「想要變得更加自信」之類的想法,從佛陀的思考法來看,有一定的妄想成分。

自信是指「覺得自己能夠完成某事」「覺得自己一定能做出成果」的判斷,但是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還不知道能否完成、能否做出成果,也就是說無法提前做出十分準確的判斷。

即使某一次偶然判斷成功了,但我們周圍的環境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根本無法保證第二次也一定能判斷成功。就算因為曾經的成功而覺得「自己更有自信了」,這樣的自信也是一時的,對於下次的狀況無法通用。

也就是說,在做某件事之前就「擁有絕對的自信」是不現實的。不論是在商界還是體育界,不論是多麼優秀的人,也不敢信誓旦旦地稱自己「有絕對的自信」。如果真的有,可能也不會被人看好。

故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信這件事。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比起將來,我們眼前還有許多需要去完成的事,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我想對於這樣的觀點,不需要特別引用佛教的經典,也能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吧。

「我現在能做好哪些事?」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希望變得更加「自信」,從佛陀的思考法來看,這樣的人多半被「妄想」所束縛。

第一,妄想是覺得自己能夠辦到某事的「慢」。在這個世界上,不少人都有極強的自尊心,以及瞧不起他人的「高眼光」,即使沒有任何客觀依據。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自信家」,他們被「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傲慢所束縛,又或者他們「希望在他人眼前留下光輝形象」的願望過於強烈。但這樣的「自信」根本就如同無根之樹,毫不牢靠。

第二,妄想是為了消除不安。人們對將來的事充滿不安(妄想),覺得自己可能辦不到,可能失敗,工作可能進展不順利。為了消除這樣的不安,他們希望「變得更有自信」。但在這樣的心境中浮想起的「自信」,僅僅是一種用於掩蓋不安現實的妄想。

也就是說,不論是「自信家」還是「沒有自信的人」,都被自己的妄想所束縛。對於已經掌握了部分佛教思考方式的讀者來說,或許能夠馬上意識到「妄想是靠不住的」,當「覺得自己充滿了自信」的瞬間,就應該馬上意識到,從佛陀的思考法來看,自己產生了妄想、做出了判斷。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是,「那麼我現在能做好哪些事」,這才是佛陀的理性思考法。

但是,從佛陀的思考法來看,渴望變得自信的人通常會在最初的妄想之上再疊加新的妄想。從一開始就覺得(妄想)「自己能成功、自己會很了不起」的人,會開始想像「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相反,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人,大多都會想像「自己一定能做到」,也就是思考如何克服最初的妄想。兩者都是從一種妄想中產生出另一種新的妄想,這就徹底地進入了佛陀所謂的思維誤區。

擺脫「我必須給自己施加更多壓力」的想法

對於「覺得自己能成功」的盲目自信家,佛教並未過多提及,因為只有當他本人意識到自己的妄想時,佛教的教義才能對其發揮作用。「覺得自己沒自信」和「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希望變得更加自信」的人們的思考方法,這才是本節主要探討的內容。

原本「沒有自信」「覺得能力不足」之類的最初的判斷都是錯誤的。即使曾經多次失敗、認為「自己一事無成」的時候,也沒有必要「覺得自己沒有自信」,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去思考(後文將詳述)。

「沒有自信」「覺得能力不足」都是多餘的判斷和迷思,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的人會抱著「因為沒有自信,所以這件事先觀望一陣子再說」的心理而將重要的決策延後;有的人認為,「為了能變得更加自信,所以必須努力」,而開始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巨大的壓力;還有人認為,「為了變得更加自信,接下來要考取某個資格證書」,於是為考取資格證書而寢食難安。

但是不論怎麼「觀望」,自信也不會從天而降。不論怎麼「給自己施加壓力」,不論怎麼「給自己設定目標」,都不會變得更加自信。因為產生這些想法的根源在於「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或「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等消極的妄想。一旦被這樣的想法束縛,就難以產生對自己的信任感,只會永遠被「想要變得更加自信」的念頭驅使,而無法真正地獲得自信。

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的人很多,但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不必要的判斷和妄想。相比之下,現在應該做什麼,現在能夠做什麼,現在打算做什麼,想要嘗試做什麼,這些想法或許來得更實際。

請你放棄「能力不足」或「沒有能力」的念頭,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好好思考:就在眼前這一刻,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積累經驗的重要性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件事能夠讓人充滿自信,那一定就是:我們可以根據經驗,預見到相應的成果。當然,這樣的自信必須通過反覆行動和體驗、在時間上有所積累之後才能獲得。

不管在什麼行業,要想做出點成績,一般來說都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以普通的工薪族為例,在二十來歲的時候掌握工作技能,積累人脈,進入三十歲以後才能被委以重任。在體育界和演藝圈中,有不少人都是從小開始刻苦練習,差不多經過十年以上的磨礪才會逐漸嶄露頭角。所以說,不管在哪個行業,時間的積累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不需要做出任何判斷,只需要「去嘗試」和「積累經驗」就足夠了。

筆者將變得自信的方法歸納如下:

1嘗試;
2積累經驗;
3能夠做出一定的成果;
4開始得到周圍人的認可;
5根據經驗,能夠預見相應的成果。

不少人覺得第1點(嘗試)是最難的,當你產生這樣的想法時,請意識到這個想法本身也是一種「妄想」。覺得可能失敗,覺得可能給他人添麻煩,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你是否因為這些想法而動搖呢?不要對這些「妄想」產生任何反應,因為「妄想」終究只是「妄想」,你只需要站在「嘗試」的起跑線上,下定決心,之後奮力去踐行就好了。

當一個人產生「嘗試」的念頭時,工作也好,生活也罷,都會變得更輕鬆。如果不知道該幹什麼,可以問問他人該幹什麼;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問問他人該怎麼做。他人告訴你方法後,只需要回答「非常感謝」;如果給他人添了麻煩,只需要坦誠地說一句「對不起」,然後朝著目標,繼續加油。

這樣的態度對於是否能實現結果這件事「沒有任何執著」,這樣的態度也可以理解為佛教的心態。但我認為這樣的態度在任何行業中都是通用的。

通過嘗試,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積累經驗;隨著經驗的積累,最終能夠「根據經驗,預見相應的成果」。這種時候的預見,才是「真正的自信」。

財產和容貌無法亙古不變,越是索求,越是得不到。唯有眼前的路能夠指引你的心加以實踐,自是百益無一害。

      ——選自《對妓女庵婆婆梨的鼓勵·大般涅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