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佛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 特別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

特別篇 「消除」妄想的好方法

讓我們來學習一些消除「妄想」的好方法吧。

「妄想」可以說是某些人最擅長、最喜歡,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重複的、排名第一的煩惱。「幸福的妄想」或許還不錯,但如果總覺得「還有一堆工作要去處理」,被「今後該怎麼辦呢」之類的不安情緒所包圍,或者是沉湎於回憶以往的悲傷經歷而陷入沮喪的心境,那就太糟糕了。

以上這些都是妄想的產物,想要擺脫這些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消除不必要的妄想」。

消除妄想的基本方法就是用語言客觀地確認「此刻,自己正在妄想」,這就是之前所介紹的「標記法」。在佛教的冥想書籍中也常會見到這樣的內容,但是真正實踐起來我們就會發現,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其實非常難。

因為妄想本身就是一種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想法,基本上我們對於「妄想本身」都是在「妄想之後」才意識到的。進行坐禪修行的僧侶們也有這樣的體會。

那麼究竟該如何消除妄想呢?那就是將「妄想的狀態」和「妄想以外的狀態」加以區分。

例如,請現在閉上雙眼,在黑暗之中,請隨意地想像某個意象。比如今天早上吃了什麼、在電視裡看到的影像等等,任何事物都可以想像。

然後睜開雙眼,注視前方,看清房間內部的陳設和窗外的景色,此時你會意識到,這就是肉眼所見的狀態——視網膜感受到光線後,事物顯現出的狀態。

此時,你的頭腦中已經不存在剛才腦海中所想像的意象了。請清楚地意識到「剛才所想像的一切都是妄想」和「現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視覺效果(光的物理反射)」這兩件事。

將「妄想」和「妄想以外的狀態」清楚地區分開來是非常重要的。妄想和視覺的對立,就是妄想和身體感覺的對立。然後我們需要明確「身體的感覺」和「妄想」之間的巨大差異,就如同在呼吸的時候我們能夠意識到「鼻腔空氣出入的感覺」或者是「腹部收縮的感覺」一樣。

當我們有意識地區分「妄想」和「感覺」,通過不斷練習「將意識集中於感覺上」的操作方法,便能順利地消除妄想。

養成在行走的時候進行「心靈掃除」的好習慣

「意識到身體的感覺」的靜心方法在「使用身體的任何行為」中都是適用的,例如在散步、練習瑜伽、登山,或者做廣播體操的時候。筆者建議大家在上下班途中或者乘坐地鐵的時候都可以嘗試一下「心靈掃除」。

行走的時候,在頭腦中以「左、右、左、右」的表達來確認腳底的感覺。站在地鐵裡的時候,以「吸氣、呼氣」的表達來確認鼻腔中「空氣出入的感覺」和「腹部收縮的感覺」。

最近有個流行詞叫「低頭族」,就是指邊走路邊玩手機的那些人。說實話,我認為這樣的群體其實只是「容易開始妄想」,而這些心理習慣被無意識地強化了,無所事事的感覺和空虛感慢慢地佔據了內心。

如果你希望擺脫煩惱、度過充實的人生,那就應該減少這些不必要的反應和妄想,養成「意識到身體的感覺」的好習慣。

煩惱總是產生於內心深處,因此擺脫煩惱的最好方法就是將意識集中於「心靈外部」的身體的感覺。連續堅持幾個月後,你就會發現頭腦變得明晰而敏銳,心情變得更加放鬆和喜悅。

「三大煩惱」實際上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前文介紹的所有的佛陀的思考法,歸納為一句話就是:在「反應」之前,首先要「理解」。

·煩惱的原因是「心靈的反應」。
·「心靈的反應」的根源在於「索求之心」和「七大慾望」(特別是承認欲)。
·正視自己的內心狀態:1用語言確認;2意識到身體的感覺;3貪慾、憤怒和妄想的分類。

通過這樣的理解過程,我們就能消除產生苦惱的「不必要的反應」了。

人們為什麼總是無法擺脫煩惱,其原因就在於「無法看清自己的內心」。例如當你始終覺得心中不暢快時,如果你未曾知曉「審視內心狀態」這一思考法的話,這種不暢快的狀態可能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此時,我們可以模彷彿陀,觀察內心的負面情緒究竟是貪慾還是憤怒,抑或是妄想。在心中明確「我被慾望所左右」「我感到憤怒」或者「這是我的妄想」這件事——大多數情況下,這三種情緒會同時存在——只需要做到這一步,不暢快的心情就能一掃而光。這個實踐過程就是佛教中所說的「淨化心靈的修行」。

此外,「貪慾」「憤怒」和「妄想」這三種內心狀態在佛教中的表達為貪、嗔、癡,即「三毒」,也就是「人類的三大煩惱」。現代佛教倡導人們要「戒除」上述這些煩惱,但是佛陀在世的那個年代,卻主張把這些煩惱當作「讓人們理解內心狀態的『工具』」。

佛陀的原意是指「能夠徹底正確理解萬物的人」,也被稱為「覺醒的人」或「覺者」。可能有的讀者對佛教不是那麼感興趣,但是也請謹記:「正確理解」並不是「自己覺得正確」,並不是「按照自己的看法或思考方法進行理解」,而是要將自己的思考、判斷、解釋和對事物的看法徹底拋棄,承認「存在」的事物確實「存在」,以客觀的、中立的眼光來理解和分析事物。

我們的內心不會對「正確的理解」做出「反應」,這僅僅是一種客觀的審視,不會引起心靈的動搖和思考。只有一動不動地注視著事物,以單純的心來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才能稱為「正確的理解」。

「正確的理解」才是超越痛苦的有效方式,我想讀者現在都已經明白了這一點。能夠徹底地、正確地理解萬物的佛陀,他所達到的境界被稱為「解脫」。

「解脫」(巴利語為Vimuti、英語為Emancipation),是「自由」和「解放」的意思。因此佛教,即佛陀的教義可以理解為,「通過正確的理解,讓人們從苦惱中解脫出來的方法」。

通過「正確的理解」,人們能夠找回心靈的自由。我希望每位讀者都能通過實踐上述方法消除心中的不滿,擁有充實而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