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看人的藝術 > 肢體語言解讀 >

肢體語言解讀

哈爾斯曼的名人跳躍與圖片故事練習這種投影測試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它們背後的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給某人一個會起廣泛反應的任務——不管是跳起來像一個小天使,還是為圖片中的兩個人編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故事,或者是制定外交政策目標——這些反應為我們瞭解他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提供了線索。雖然沒有為解釋跳躍研發體系機制,但是一些科學家卻在從事一項相同的研究。奧地利維也納人類學研究所的魯德維格-波特斯曼城市道德研究院的動物行為學家卡爾·格萊莫就是其中一位。

與觀察者一樣,動物行為學家在動物的棲息地研究它們的行為。通常你會看見他們站在結冰的池塘邊上觀察棘魚發出求偶信號,或者看到他們懸掛在亞馬孫河流域的樹冠上試圖瞭解青蛙是如何覓食。所以你從不會期望在夜總會的閃光燈下,遇到正站在重低音音響旁的動物行為學家。然而,格萊莫卻對靈長類動物(在這裡指的是人類)是如何理解人們表達自己的信號很感興趣。所以對他們的研究而言,夜總會是一個敏感的區域。通過研究人們是如何表達自我,格萊莫實際上正在做的就是許多人格心理學家在從事的研究。只是格萊莫的依據是進化論的觀點。這意味著他試圖通過分析壓力——已經影響我們祖先上千年——如求偶需求和迅速發現一個危險的敵人,來瞭解我們的特徵和偏好。

欺騙是像格萊莫這樣的動物行為學家感興趣的話題。和人類一樣,大多數的物種都會在人力(當然並不總是人力)可以做到的範圍內盡可能地讓自己更具吸引力,以贏得異性芳心。善於追求好的相貌(氣味、聲音、品位或者性情)的生物更容易將這些特徵遺傳給下一代。從這種程度上來說,想要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動機也會遺傳給下一代。

當我們努力想吸引別人注意的時候,同時還希望能真正地看透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最理想的情況是:我們希望找到的另一半能讓我們的基因在後代中延續下去。因此,我們為自己的好基因尋找身體素質好(健康並且有活力)的對象或者行為素質好的對象(好父母)。當然,大多數的組合都不是有意而為。事實上,我們並不會去尋找某個能夠放大我們遺傳前景的對象,我們只是尋找那些有吸引力的人。所以這種求偶遊戲中存在一種進化偏好的矛盾。一方面,我們正努力讓自己看上去有吸引力,並以此來吸引他人,不管我們釋放的信號是否是誠實的;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能夠準確理解他人,希望識破那些他們用來迷惑我們的欺騙策略。而科學家們(或觀察者)的第二項任務就是去尋找不易偽造的線索。

格萊莫認為,肢體動作就是這樣一條線索。正是這一觀點使他開始研究人們身體晃動時會洩露什麼信息。跟哈爾斯曼一樣,格萊莫認為肢體動作會洩露更深層次的自我。而且他也是基於這一假設來進行研究的。他的研究——多數是在夜總會進行的——表明:我們的臀部有時候會比唇部更能透露信息。在一項研究中,格萊莫通過觀察女性衣著的鬆緊度和肌膚的暴露程度來瞭解她們所處的生理週期(根據唾液樣本中的雌性激素的含量來確定)。通過讓女性志願者在鏡頭前轉一圈,他便得知動作的暴露程度(根據連貫的圖像之間出現的變化來確定)也與雌性激素的水平相關。即使是簡單地轉一圈,女性也可能會釋放出透露她們生育能力的信號——在基礎進化論的術語中,就是所謂的對異性的吸引力。

在夜總會尋找線索的難點就在於你不能簡單直接地走過去找到某個人,然後讓她為你跳舞或者是在鏡頭前扭動。如果我們想要通過肢體語言來瞭解他人,就需要通過適用於所有人的普通動作。走路就符合這個條件。你可能也已經意識到:即使自己與某位熟人相距很遠,甚至根本看不清楚他的特徵,你也可以根據此人的走路特徵將他辨認出來。根據亞倫·波比克Aaron Bobick與他的合作者們在亞特蘭大的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發出的可以憑借步態來確定研究個體的系統,人們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走路姿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彼得·伯克瑙Peter Borkenau和安妮特·裡布萊爾Anette Liebler的一項研究也說明了步態和個性之間的聯繫。這兩項研究中,每一項都有100名參與者。參與者走進一間房子,在一張桌子前坐下來閱讀一份簡短的標準陳述(實際上是一份過期的天氣預報),然後他們起身離開這個房間。他們的整個過程都通過攝像機錄了下來。伯克瑙和裡布萊爾根據這些錄像帶中參與者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走路姿態以及說話方式來尋找洩露人格的線索。例如,他們發現,愉快的步態——志願者抬起雙腳並晃動手臂——是體現外向性的線索。

既然你已經知道了,那這個結果就顯而易見了。但是,根據研究者的數據,實際操作中卻並非如此。在伯克瑙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晃動手臂是外向性和低神經質的表現,但是只有第一個推論是正確的。同樣,人們認為愉悅和鎮定的閱讀風格是低神經質和高開放性的表現,但是這兩個推論都是不正確的。因此,如果你坐在咖啡屋裡,看見某個人進來,拿起一份報紙,那麼根據研究者的數據你應該注意些什麼呢?表5.1是一個根據伯克瑙的兩項研究結果得出的簡要的觀察實地指南。

表5.1 觀察實地指南

由於外向性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所以你會發現關於外向性的這些特徵會有很多線索。但是宜人性、神經質和開放性這些特徵在實際情境中卻很難確定。人們都很喜歡根據走路以及步態來做出推斷,但是事實上,僅憑這一小部分根本不能提供關於這些特徵的實質信息。

瞭解這些推論從何處得來並不難——通過一副膽小的模樣,僵硬的步態和說話時的猶豫不決以及在鏡頭前面的害羞都會使我們直覺地認為這是一個高神經質的人。但是在這些研究中,它們恰恰是錯誤的。同樣,我們會認為那些表達鎮定、說話流利、自信、苗條、愛笑、時尚的鏡頭寵兒們都是高開放性的。但是我們的直覺會再一次引我們誤入歧途。實地指南還表明,你外表的變化方式會影響到他人對你的看法——伯克瑙的研究結果表明:他人傾向於將把打扮得精緻的人看作是外向的、有責任感的、開放的。

伯克瑙的數據暗示:衣著講究是判斷責任感的關鍵。在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兩者是如何聯繫起來的(儘管你並沒有事先猜測到衣著是一個有效線索)。有責任感和有目標的人(有動機)會嚴肅對待自己的任務,並且會用專業的方式為自己在心理學實驗室的預約,以專業的方式做出計劃。但是設想一下,如果不是受聘參加一個短期實驗,而是粉刷一間舊的倉庫,這樣的話,那些在責任感和秩序方面突出的人會給自己留出時間尋找粉刷時穿的衣服(或許他們會有一個特殊的抽屜,裝滿了專門用於這類髒亂工作的舊襯衫和褲子),然後他們會將衣服放在一起,並記得帶上它們。此種情形之下,我認為有責任感的人的穿著可能是最不正式的。

從觀察者廣博的視角來看,這個例子是實地指南(以及此書中的其他內容)在實際應用中的一個提醒——它是一種大概的預測方法,而不是與一個線索密切相關的解密秘籍,如認為衣著講究和責任感有關。這些圖標中的聯繫因人而異——即便在伯克瑙的研究中也有許多衣著並不正式但很有責任感的人。但是作為觀察者,我們的工作,按照偵探波洛的慣例,就是根據證據優勢來立案。隨著線索的增加,我們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伯克瑙最令人吃驚的一項研究結果就是柔和的面部線條(也就是臉部輪廓)是定位宜人性的關鍵。結合這個結果和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早期研究,他發現,娃娃臉(一張圓臉,大眼睛,小鼻子,高前額和小下頦)與宜人性相關。僅僅根據這項研究便得出許多肯定的結論可能是一件輕率的事情。但是這種發現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爭議,因為與其他的關注不同行為風格的研究不同,它似乎更依賴不變的面部物理特徵。這種可能性很有意思,它與古代的觀相術有點類似——這一觀點認為物質特徵能反映性格特徵,尤其是面部。這一方面最有名的例子之一便是:船長菲茨羅伊不允許查爾斯·達爾文乘「小獵犬號」(Beagle)遠行,因為他認為達爾文的球根狀鼻子代表缺乏決心,觀相術幾乎偏離了進化論。

長久以來,觀相術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騙術。但是一些近期的研究表明,它可能蘊藏著一些道理。斯特林大學的安東尼·利特爾和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大衛·佩雷特做了一些研究,之前所有類似的研究都以失敗告終:他們通過行為、衣著和髮型線索來區分目標對象的面部特徵。他們分別創造了十張男性和女性的圖片。每張圖片都融合進了大五維度中每個特徵的高分值和低分值代表的照片。

例如,十五張非常具有外向性的女性臉部照片被合成一張圖片。此圖片反映了她們的共同特點。裁判人員在評判這些照片時,很容易就能找出正確的個性特徵,尤其是從女性的照片中。結果表明,正像觀相術大師們很久之前就已經宣稱的:某些個性特徵是通過面部特點反映出來的。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個性和面部特徵之間的關係可能由幾個原因導致。第一個是生理因素。大家知道像睪丸素這樣的荷爾蒙會影響面部特徵,也會影響個性特徵,如控制欲。這可能就是15位外向(參照圖2.3五大維度中與固執相關的維度)男性的合成圖的面部特徵比15位內向男性更有陽剛之氣的原因。第二個將外表和個性聯繫在一起是因為:有魅力的人在社交活動中會受到不同的待遇。這一現象讓他們產生了不同的行為方式和不同的看待自己的方式。與此想法一致,伯克瑙發現,在四個大五維度中有吸引力的人比無吸引力的人看待自己更加樂觀。

最後,個性可能會在面部留下行為痕跡。有一些個性可能會因為打扮或者飲食原因在面部產生細微的變化,如皮膚更好了。更有趣的一種可能是瞬間的面部表情最終會在面部輪廓和線條中留下永久痕跡——長時間地皺眉、怒視或者微笑會留下印記。多年之後,人們臉上留下的印記會揭示出他們的特徵。基於這種設想,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的卡羅爾·馬拉泰斯塔與她的同事對年紀較大的人(70歲左右)做了一項調查。她的研究發現:事實上,人們總認為易怒的人只是在發怒而忽視他們的面部表情;其他的習慣性的情緒表達,如悲傷、輕蔑或者是愧疚也是如此。利特爾和佩雷特的研究對像比馬拉泰斯塔要晚半個世紀,進而提出一種可能性:年紀更大的參與者的個性和面部特徵的聯繫會更加密切。

伯克瑙的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神經質和黑衣服之間的聯繫。神經質的一個特徵就是消極的情緒。所以,黑衣服可能是內心黑暗的一種反應。而且,儘管兩者之間的聯繫微弱,但是因為反映了一種特別的以黑聞名的亞文化,所以它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