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6 跟周傑倫學習如何做屌絲 >

6 跟周傑倫學習如何做屌絲

你可以不喜歡周傑倫,卻不能不知道他。

周傑倫,台灣的人氣天王,唯一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亞洲男歌手。我喜歡他的歌,雖然不太聽得懂歌詞。我也看過他所有不知道是面癱還是刻意裝酷的電影:《頭文字D》《滿城盡帶黃金甲》《天台》。

但是,你不得不認同,正是這樣一個有點沉默、長相不「帥」、家世平平的歌手,用他的音樂席捲了整個華語地區。「每一個年輕人都至少聽過10首他的歌曲,對於中國人來說,他應該是繼鄧麗君後普及率最高的歌手。」華語頒獎典禮上如此評價他。他的音樂風格靈動、創新,給整個流行音樂界帶來久違的新風,他的「中國風」也帶動了中國古典文學在80後中的復興。

作為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師,穿過歌星耀眼的光環,我看到一個職業發展生涯很優秀的人。周傑倫的身上,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又有什麼可以運用到我們自己的職業發展生涯身上?

專注自己的天賦

1979年1月18日,周傑倫在台北出生,爸爸是生物老師,媽媽是美術老師。從小周傑倫對音樂有著獨特的敏感性,聽到音樂就會隨著節奏興奮地搖晃,有時候一邊看電視,一邊戴上墨鏡學高凌風唱歌。母親見他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就毫不猶豫地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給他買了一架鋼琴。這一年,周傑倫才四歲。

雖然是教師之子,這個小傢伙的學習卻不盡如人意。他說,自己小時候成績欄上紅顏色比藍顏色多,數學經常只考40分出頭,只能用「對音符有天分的人,好像數學都不太好」來安慰自己。他的英語老師認為他有學習障礙:「他幾乎沒什麼面部表情,我覺得他是個笨蛋。」高中聯考前夕,周傑倫的功課還是差,最後聯考只考了一百多分。當時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招生,周傑倫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參加了考試,沒想到竟然考上了!

能在高中學習音樂,周傑倫幸福無比,他的音樂天賦和才華在這個地方得到了很大的肯定。他的同學回憶說,那個時候,周傑倫彈鋼琴唱歌和打籃球的樣子迷倒了很多女孩子。但是他自己回憶說,那個時候他非常平常和普通,能夠學習音樂讓他的心靈得到安慰,雖然父母親在他14歲離異,但是躲在音樂世界的周傑倫並沒有受到巨大的衝擊。他回憶說:「12歲到16歲是我最開心的幾年。」

周傑倫的高中鋼琴老師說,周傑倫十多歲時已經培養出遠遠超越他實際年齡的即興演奏能力:「他將莊嚴肅穆的音樂變奏,以一種很有意思的方式重新演繹,聽上去就像流行歌曲。」

縱觀周傑倫的學生時代,有兩點特別讓人注意。第一,對自己天賦的忠誠和投入。音樂對他來說與其說是一種興趣,不如說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音樂幫助他抵擋家庭離異、長相平平、成績不好等所有的青春期常見的煩惱,讓他自信健康地成長。一個人能夠在自己的天賦中舞蹈,這幸福能抵擋一切成長的動盪。愛因斯坦在這個階段幻想與光賽跑,傅聰在這個階段生活在小提琴音符中間……古往今來,大部分事業成功人士的傳記中都提到了自己童年「內心的另一個世界」對他們實現健全人格的幫助。

周傑倫高中時代選擇讀音樂班是第二個很重要的職業規劃選擇,大部分關於職業與社會的概念在這個時期養成。這是一個人把天賦與職業能力相結合的最好時期,大多數人剛剛開始有社會意識,如果他的天賦可以在自己的小群體裡面獲得認同,就會極大地推動他未來把這種天賦作用於社會的想法。如果周傑倫上的是普通班,也許他的音樂才能只會變成一個差生聊以自慰的小把戲。音樂班的氛圍讓他的這種天賦很順利地從個人興趣發展到社會技能,同時,這份自信也讓自閉、敏感的他順利地走過青春期與家庭變故。

由於偏科嚴重,還屢屢掛科,周傑倫沒有考上大學。離開學校一年多來,他又考了兩次大學音樂系,但都以失敗告終。這讓從事教職工作的父母很失望。他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擇業還是就業?

學校沒有考上,是擇業還是就業?這個問題被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千萬次地問,當年的周傑倫也面臨這個畢業後時期——職業適應期——的經典問題。如果選擇擇業,那麼最吸引他的一定就是歌手的工作,但是這樣一個17歲的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歌手?周傑倫實在想不到,他選擇了先就業。

在碰了幾次壁以後,1996年6月,高中畢業生周傑倫選擇了在一家餐廳打工——雖然不是自己的理想,但是應該先生存下去,再謀發展。

小餐廳裡面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把廚師做出來的飯菜送給女侍應生,再由女侍應生送給客人。即使是這樣,周傑倫也沒有離開自己的音樂世界,他帶著一個隨身聽,一邊工作一邊聽歌。他偶爾也會開小差,有一次把一鍋湯倒在接應的女侍應生身上,還被老闆扣了2000台幣。

機會終於來了。老闆為了提高餐廳檔次,決定在大堂放一架鋼琴,可連續嘗試了幾個琴師都不滿意。周傑倫在空閒的時候偷偷地試了一試,他的琴聲震驚了不少同事,還包括他的老闆。他拍著周傑倫的後背說:你可以不用在這兩個小時幹活啦。

選擇先去餐廳打工,是周傑倫做的第二個正確的選擇。好的職業規劃強調先生存再發展。原因有二:其一,完美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獲得的,需要長期技能的積累和經驗的積累,如何渡過這個難關?先讓自己生存下來是關鍵。其二,大部分學生畢業的時候,最需要補的不是專業技能,而是適應社會的心態。這堂心態課可以在任何工作裡面學到,心態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綜上所述,畢業後最好的職業規劃選擇應該是:找一份自己能做的工作,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的心態。同時注意培養進入理想工作的能力,把完美工作作為長期目標來努力。

試想周傑倫如果堅持尋找自己喜歡的完美工作——唱歌,那麼他的音樂之路能堅持多久?他沒有經濟支援,沒有能夠證明自己的履歷,沒有明確的方法和方向。我想他會在半年後停下來,而他的音樂夢想也隨之破碎。筆者在大學中見過很多這樣的人:我要做管理、我要做導演、我要拒絕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於是就這樣,我們把自己塞進了現實與夢想的夾縫中間,動彈不得。他們忘記了,完美的工作是從不完美的工作中開始的。

職業發展期:進入第一平台

在餐廳裡面打工和彈琴讓周傑倫慢慢開始有公開演奏的機會,也慢慢開始積累起自己的聽眾。如果那個意外沒有出現,周傑倫也許會覺得,這個工作還挺好的。

1997年9月,周傑倫的表妹瞞著他,偷偷給他報名參加了吳宗憲的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周傑倫參加當日非常害羞,他甚至不敢上台唱自己的歌,只好找了一個朋友來唱,自己用鋼琴伴奏。兩個人的演出慘不忍睹,一片噓聲。主持人吳宗憲路過鋼琴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這個一直連頭也沒敢抬的小伙子譜寫著一個非常複雜的譜子,而且抄寫得工工整整!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對音樂很認真的人。節目結束以後,他問周傑倫:「你有沒有興趣參加我的唱片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

我研究過至少三本周傑倫的傳記,以往傳記作者往往把這一瞬間定義為周傑倫生命的轉折點——因為過人天賦加上吳宗憲的慧眼識珠,周傑倫終於成功啦!我卻不這麼看,我覺得看樂譜的短短幾秒鐘,根本無法確認一個人是否有音樂天賦,真正讓吳宗憲感動的是這個年輕人對自己創作的認真程度。打動吳宗憲的,與其說是才氣,不如說是認真。我的很多名企的咨詢經驗也告訴我:不管能力有多大,企業往往只選擇那些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這本身是一種最重要的能力。

周傑倫從此進入他職業的第三個時期:職業發展期。從很多成功人士的經歷來看,這個階段的開始往往是由於鏈接到了業內的第一平台。周傑倫聯繫到當時的台灣娛樂界牛人吳宗憲;王寶強這個階段開始拍《士兵突擊》;愛因斯坦在這個階段聯繫上了科學伯樂奧斯特瓦爾德;而比爾·蓋茨在這個階段磕磕巴巴地在IBM的董事會面前展示了他的Windows 1.0。幾乎每一個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一個登上行業第一平台的故事。所以這也是職業規劃的重要原則:進入行業內的第一平台並展示自己。

態度與才華的突破

至此,唱片製作助理周傑倫在負責唱片公司所有人的盒飯之餘,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在那間七平米的隔音間裡面,他開始投身於創作。半年下來,寫出來的歌倒是不少,但是他的歌曲風格奇怪,以前從來沒有人聽過類似的。

雖然公司將他的創作推薦出去很多,但是沒有一個歌手願意接受,其中包括拒絕《眼淚不哭》的劉德華和拒絕《雙截棍》的張惠妹(當然,兩年後他們後悔不迭。想像一下,張惠妹唱《雙截棍》的樣子該有多麼好玩!)。而他每月5000台幣(約1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一直沒變過。

吳宗憲有些著急,他決定給這個年輕人一些打擊。他讓周傑倫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告訴他他寫的歌曲有多麼爛,沉著臉並當著他的面把他的樂譜揉成一團,丟進廢紙簍裡。周傑倫沒說什麼,轉身離開。這是周傑倫在音樂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打擊。所幸他沒有消沉多久,因為音樂是他唯一能把握的東西了。第二天早上,吳宗憲走進辦公室的時候,他驚奇地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新譜子放在了桌上。第三天、第四天,此後七天,每一天他都能在辦公桌上看到周傑倫的新歌,他徹底被這個沉默木訥的年輕人的堅持打動了。

1999年12月的一天,吳宗憲把周傑倫叫到房間說,如果你可以10天之內寫出50首新歌。我就從裡面拿出來10首,做成專輯——你看,既然沒有人喜歡你的歌,你就自己唱吧。

10天之後,周傑倫安安靜靜地拿出來50首歌,吳宗憲從裡面選擇了10首,組成了一張專輯,在2000年11月出版發行:這就是讓周傑倫一舉成名的《JAY》。從這張專輯開始,周傑倫一發而不可收拾,成為本節文章開頭描述的那個神奇的亞洲巨星。

周傑倫的職業經歷說來傳奇,其實也普通。每一個人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犯下大錯、領導批評、不被人認同……學習犯錯是職業發展期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對待錯誤,比錯誤本身更加重要。沒有被上司的諷刺打倒的周傑倫,反而用更多的努力征服了他的上司。勝利者不一定是總贏的人,能夠接受打擊,能夠仔細反思自己的問題,能夠更加積極地對待事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我們可以做錯的事,不要做錯的人。

三個職業發展時期

周傑倫的生涯也呈現出清晰的三階段:在餐廳打工的生存期、彈鋼琴和做音樂助理的發展期,以及出第一張專輯之後的事業期。和魯迅與李開復不同,周傑倫的事業線在高中之前就開始投入——如果中學生們能早一些發現自己未來的天賦與才幹,也許每個人都可以更快地走過生存期,在畢業前走到職業自由點,開始自己的事業期。

在每一個時期,周傑倫都做了很好的示範。在進入職業前的探索期,他選擇了專注培養自己的天賦,沒有被「大而全」的教育模式平庸化。在職業發展期,他明智地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先養活自己,慢慢培養自己的能力,期待在最高平台展示的機會。在事業發展期,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持續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用自己的認真和踏實打動公司所有人的同時,也打動所有的聽眾。

其實成功的道理很簡單,只是簡單並不代表容易做。周傑倫也許有一些你我都有的天賦,但是在成功的路上絕對沒有偶然。

周傑倫的生涯啟示:如何度過生存期?

周傑倫的生涯三階段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他從小如懷孕一般無法掩飾的音樂才華外,就是他在成名前窮困潦倒的經歷。從1996年高中畢業在餐廳打工,一直到2000年11月初在吳宗憲手下做助理、發第一張專輯之前,他的收入始終在5000台幣之下,折合人民幣1000多。即使作為高中畢業生,這也是一個蠻低的收入。

這並不是偶然。我的觀察是:越強調個人風格與自由的職業領域,就越缺乏統一的標準,也就越需要一個漫長而無規律的等待、孕育、挑選的過程。越早開始者,往往越容易成功。

很多人的夢想是服裝設計師,而一個國內中等品牌的設計師,工作量如何?她們每週大概需要設計30幅稿件,送給設計總監。總監從其中挑選出大概1/5,交給打板師做出樣衣,在樣衣裡挑選出來1/10左右能量產的,投放市場。最後如果你的衣服能賣得超過一定數量,你才能從中獲得每件一塊錢左右的提成。剛入行的前幾年,平均月薪在4000左右,如果有爆款,收入會很高(這就是我說的無規律的挑選法則啊)。但是如果你能成為設計總監,年薪15萬則很輕鬆。如果能夠晉陞大牌的設計總監,百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即使完全順利,這條路也大概要走10年。能走到頂端的人,是萬分之一。

同樣地,寫作、舞蹈、唱歌、繪畫、設計,從業者都需要一個漫長的事業爬升階段。他們應該最瞭解如何熬過夢想的逆轉點。

如果你有一個熾熱的夢想,卻又暫時沒法養活自己,你該怎麼辦?

說起來只有三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先努力發展職業線,暫時放下夢想,找到別的生存支點,然後在職業發展穩定的情況下,慢慢切回夢想領域。如李開復、魯迅這種完全自食其力的榜樣,最靠譜;

第二種方式是找到個有實力支持你且認同你事業的人,幫你扛著生存線。如恩格斯之於馬克思,如凡·高的弟弟提奧之於凡·高,如EB(Etienne Balsan)之於香奈兒。這種方式你既有驚天才華,又能遇到貴人相助;

最後一種是你家底豐厚,完全不存在生存期,可以直接從事業線入手。如爺爺是英國首相的哲學家羅素勳爵,如老爸是開唱片公司的歌手陳慧琳同學。這種情況,呵呵——你知道一下就好了。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即使有好職業、貴人相助或者豐厚的身家,卻依然沒能開始事業期?原因很簡單——大部分的人,從來沒有真正走出過生存期。

根據生涯三階段模型,事業線出現在生存期剛過而職業期開始的時候。但是有一種情況讓你很難進入職業期——你的慾望隨著收入同時上升,生存線與職業線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收入上升時,你的消費慾望(生存線)也隨之上升,甚至超過了你的收入上升速度。所以他們永遠在兩線之間沒有空間,無法開始尋找事業線——如果魯迅花光薪水在上海過安生日子,如果李開復在谷歌上班還買著豪車別墅,前者拿什麼辦報,後者憑什麼度過創業的零收入期?

除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慾望,我們擠掉了職業線下所有的空間,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來投資夢想。這慾望有從眾攀比的消費主義,有內心空洞的填充性消費癖,蠶食著每個人的自由。

自由=能力-慾望

你有多自由,完全視乎你的能力和慾望之間的空間有多大。

2006年,一個新東方的校長來我住的地方看我,對我說沒想到你這個收入,還住這種地方。那個時候,我和幾個兄弟擠在海龍對面的三居室裡面,每個月房費1000元,方便得不得了(2009年房東把房子賣掉,竟然售價300萬,其實也是豪宅啊)。

今天,低消費依然是我自由的長城,雖然現在的收入比以前高,但是我依然讓自己的月消費控制在3000元左右,不換新車,不追名牌,不買房,缺乏吃貨興趣愛好。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空閒時間來看書、彈琴、旅遊、和有趣的人交往,能讓我興致起來就飛去某個城市見老友,能參加一場有點貴的音樂會,或者去美國參加個學術大會。意味著有一天,當「新精英」可以自運營時,我可以跑到國外讀個和職業發展毫無關係的藍調碩士、哲學博士。也意味著我可以不把「新精英」看成賺錢的工具,而真正做點有意思的事。在同齡人中,我的收入中等,但是我享有比大多數人更多的——自由。

自由=能力-慾望

能力的加法需要時日,而慾望的減法則快捷很多;如果能力暫時不足,至少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我們稱失去自由的人為「奴」,當你的慾望大於能力,你就成為了把自己套死的「奴」——刷的比賺的多,謂之「卡奴」;開著無力承擔的車,謂之「車奴」;住在需要45歲前全力以赴才能還清房貸的房子裡,叫「房奴」。慾望為你自己套上了腳鐐。

周傑倫也使用著同樣的策略獲得自由:專注音樂讓他快樂,生活慾望降低。而低慾望則讓他能夠保持這種快樂,一直到為他帶來回饋的那一天。如果當年的周傑倫也堅持要過畢業——賺錢——結婚——買房的生活,世上絕無周傑倫。

《拆牆》一書第一章的「買房賣夢想」的觀點,讓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買房的無條件反對者。我的真實反對指向消費主義——消費主義是理想主義的大敵。如果你擁有寬裕的財力,房子的確是個不錯的投資和保值品;但是如果你需要把你未來10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押到一個房子裡去,如果你覺得即使吐血也要iPhone,如果你覺得沒有某個牌子的包包、衣服或車就沒法出門……如果你生活有了太多的「必須」,那你就成了消費欲的奴隸——無論你是卡奴、車奴還是房奴,無論你慾望的理由是面子、丈母娘還是好好愛自己,超越能力的慾望都會給你的理想帶上鎖鏈,使你賣身為奴——即使你能看到你的理想,你的慾望主子也不會放你過去。

周傑倫的故事,講的是生涯三階段的第三個重要原則:控制你的慾望是自我實現的重要手段。

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四法則

1.自我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走過生存、發展和實現三個階段。

生存、發展和自我實現很難一步到位,而是分階段實現的。階段可以加速,卻無法跨越。

2.發展好當下的職業是自我實現的重要手段。

發展好職業線會帶給你進入事業線所需要的能力、資源及平台。如果你還沒有遇見自己的理想,你至少可以讓自己為抓住它做好準備。

3.控制慾望也是自我實現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不是找不到理想,而是無力逃脫現實。控制住自己的慾望,能讓你保持自由與靈活。要記得,你佔有的東西,同時也在佔有你。

4.世上沒有現成的夢想。如果想要,自己造一個。

所有的理想都不是「找到的」,而是在職業中通過自我修煉、思考、經歷和觀察而「發展出來」的,與其等待一個虛幻的理想,不如現在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