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6 不完美才是真人生 >

6 不完美才是真人生

是我們錯了嗎?是我們要得太多,還是人生本就是一場悲劇?

追尋幸福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預期——世界是場無限豐盛的自助餐會,但是你只有一個胃。如果你誤以為人生會有40度,你就會按照這個人生腳本過一輩子:希望——奮鬥——救火——累死——心死——碌碌無為。你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期望自己在每一個維度都得滿分。你不知道,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完美,生涯的總體能量守恆。

剛開始關注生涯四度時,你會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每一項都同時提升。比如工作初期,我們能力上升、職位提升、寬度增加,同時還自由自在。但是一旦過了某個界限(比如8分),我們就會遇到精力的極限。希望在管理上再進一步,就很難同時照顧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希望在專業方面有所投入,就不容易在管理方面保持進步。想要在某一個維度提高一分,就必須在另一個維度降低一分。

你期望事業更成功,那就意味著你得放棄一些專業提升進度,容忍一些人超過你;或者放棄一些家庭與朋友對你的期待,承認你只能做到這些;或者你可以加班,把給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壓搾。又或者你覺得寬度和溫度你很難放棄,那麼你必須接受有人將慢慢比你更加成功。

如果你要些什麼,你就必須放棄些什麼。如果你要得特別多,你就需要放棄特別多。這才是人生。

翻翻世界上最卓越的一批人的傳記,你能發現這群世界上最優秀的人,都不是完人,甚至都是某方面的爛人。生涯的能量守恆:某一個維度的巨大成功,一定意味著其他維度的下調。

喬布斯的高度讓人望塵莫及,生涯溫度也很高。但是他在寬度方面則非常糟糕——他絕對不是任何一種意義上的好父親和好丈夫,他一直到女兒18歲才承認自己的私生女麗薩,而且在孩子出生後前幾年對於陪他們玩毫無興趣;他56歲匆匆離開,留給家人很少的時間。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很多史上最卓越的名人身上:愛因斯坦的兒女們稱他為「不負責的父親」;愛迪生的太太則稱他為「工作蟲」;聖雄甘地的女兒們對他頗有微詞;麥克爾·傑克遜終生孤獨;博弈論發明者納什常年患精神分裂,長達30年無生活自理能力;凡·高、卡夫卡則不用等到逝世——他們在世時就是著名的家族「禍害」。我們的孔老夫子,他有生之年大部分時光都帶著弟子遊走六國,從未獲得過真正的生涯高度,連他自己也說「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他的孩子估計也不會特別滿意他這個爹。老子則更加瀟灑,先是在東周洛邑任守藏吏(國家圖書館館長),然後坐著青牛西出函谷關,如果不是守關將士堅持,連500多字的《道德經》也不願留下。他們的深度沒得說,高度、寬度卻欠奉。拍《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對傳統的家庭生活不感興趣。「什麼人都能做父親、做丈夫,但是這世界上只有五個人能做我現在做的事。我要做這個。」

天才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做嚴肅的人生選擇。

小人求全,君子守缺

這些例子反過來也成立。當你看到有人的某一個生涯維度很低,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在其他維度也不偉大。

二戰後,愛因斯坦給蘇聯女間諜瑪加麗達寫過這樣的信:

如果這封信能抵達你那兒,問候你、親吻你。願惡魔帶走攔截我們通信的人。

你的阿·愛。

——《偉人情書》

悶騷的愛因斯坦

智慧的愛因斯坦

哈哈,你能想像這種悶騷小情書是那個對著鏡頭擺thinker pose(思考者的姿勢)的愛因斯坦寫的嗎?不管你怎麼看,也不能讓我們否認他的科學成就,今天相對論依然是物理學最重要的理論。喬布斯是個「爛人」,忽悠哥們兒,拋棄老婆,不理兒女,卻不影響全世界喜歡他做出來的產品。如果我兒子的哥們兒是莫扎特,我肯定把我兒子往死裡打,逼他們絕交,因為莫扎特這個傢伙酗酒、爆髒話、尋花問柳、舉止不端,活到35歲就掛掉了,但是他寫出來的音樂,一塵不染,堪稱天籟。屈原、蘇東坡、李白、杜甫,他們文采絕世,但他們都不算成功。

為什麼非要成功?

喜歡一個完美的人或事物,不能叫欣賞力——因為傻子都會。欣賞是總能繞過對方的缺陷,看到真正美麗的部分。

比不會欣賞更加可怕的人,是那群能力恰恰相反的人:總繞過別人的優點看到真正缺陷的部分,然後上升到道德層面,噴上大糞,在批倒批臭的同時,為自己的平庸找回幾分安慰。

范冰冰?靠男人上位!成龍?被女人上位!

楊振寧?呸!找個那麼年輕的老婆!

挺網民?裝公知!挺政府?給你五毛錢!

我敢保證,這些人從未讀過任何一篇楊振寧的論文,也不一定心平氣和地讀完過真正公知的文章。在和平年代,這種人就是滿腹牢騷的小壞蛋,在網上發發帖子蠱惑人心,如果到「文革」這樣的年代,他們很有可能就是那群出賣鄰居、揭發同事、毫無底線的人。

這種人既然從別人的生涯四度缺陷裡面獲得了邪惡的快樂,自然也會恐懼自己的小辮子被人抓到。所以他們也不敢在任何維度有所減分,他們唯一的努力就是不要讓自己犯錯,在他們完美的「道德」背後不是良知,而是無能。

所以他們注定是一群庸人。而曾國藩說「小人求全,君子守缺」,就是這個意思。

不求完美,但求值得

生涯四度的能量守恆,讓我們停止十全十美的幻想——在竭盡全力的前提下,如果你希望在一個方面再優秀一些,你必須在另外一個維度做些妥協——沒有人能同時過上功成名就、智慧卓越、生活寬廣,同時又自由自在的生活。既然歷史的各路梟雄天才都無法倖免,我想你也不能。

生涯能量守恆讓我們有機會看清楚與人攀比是件多麼愚蠢的事情——回歸家庭者覺得同學的職位比你高,成功者又羨慕你的家庭生活;上班族羨慕自由職業者的自由自在,自由職業者卻也羨慕你的安全穩定;體制內羨慕創業者的精彩跌宕,創業者也在羨慕體制內的資源龐大……他們全部都被一個幻想困擾,那就是他們以為應該有個40度的生涯。其實我們也許只有32度。

與其羨慕,不如為自己做個選擇。

如果車子要轉向,我們必須減速。如果我們要選擇自己生涯方向,也必須放慢一下腳步。停下來一分鐘,重新做做生涯四度遊戲,預演自己的一生——接下來的人生中,如果你有機會放下所有的期待和評價,如果你可以重新分配你的32度,你期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幸福與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種,你可以永遠在某個維度遙遙領先,也可以某段時間在所有維度十全十美,但是你永遠無法在所有時間裡十全十美。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定義自己的完美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