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8 如何再造一個喬布斯? >

8 如何再造一個喬布斯?

1.經歷無法複製

既然那麼多人要當××界的喬布斯,我就來談談喬布斯,以便更好地解釋我的觀點——成功即使能複製也沒法粘貼。

喬布斯成長於嬉皮精神盛行的伯克利附近的一個寄養家庭。繼父是當時最好的汽車機械工程師之一,非常善於將不同的配件組裝起來然後賣掉,他從小教育喬布斯關於好產品的理念,也就是今天被盛讚的工匠精神:「一名好的木匠會在壁櫃的背部也用上最好的木板。」

這種秉持細節完美的理念,讓喬布斯堅持在蘋果的產品上不斷嘗試最好的配件,當人們打開用戶自己無法打開的iPhone手機,他們會被裡面精緻的線路設計和佈置感動——即使在沒有人看到的「壁櫃背部」,蘋果也一如既往地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美感與精緻。

喬布斯的青春期,也是美國互聯網革命的青春期。他是第一批參加黑客(互聯網的第一批天才)聚會的人。在聚會上他結識了沃茲,後者成為他的好朋友和商業合作夥伴。當沃茲設計第一台Mac的時候,喬布斯做的更多是「買買漢堡與薯條」的工作。他從利茲大學退學後四處晃蕩,之前在選修課上接觸到書法,讓他意識到「工具不僅應該傳遞信息,還應該傳遞美」,這也成為他在蘋果產品設計上堅持的理念——手機作為一個通話工具,不僅應該能夠通話,還應該是美的。

那個年代的嬉皮士集體對西方文明感到失望,一起向東看。喬布斯輾轉去印度修習禪學,禪學的苦修與極簡主義深深影響了他。他認為極簡使人敏銳,這讓他終生堅持每天一小時的冥想與素食主義。他篤信「less is more」(少即多),這讓他敢於推出只有一個物理按鈕的iPhone。

喬布斯的才幹,從他不可複製的生活經歷中打磨出來。

什麼?你決定現在就背井離鄉,先認個東風一汽的高級工程師做義父,參加黑客聚會,退學學書法,然後去印度拜師然後回來吃素?如果你真能做到,請務必微博私信我,我們交個朋友。不過即使你做到上述一切,你也無法複製出一個喬布斯來,因為才幹無法複製。

2.個人才幹無法複製

先放一下喬布斯,講一個我們永遠的男二號小明的故事。

小明回家路過鄰居姐姐家窗口,看到她脫光衣服躺在床上,摸著自己的胸說:「我要一個男人,我要一個男人!」

第二天,小明回家,發現姐姐果然有了一個男人。

小明衝回自己家,脫光衣服,摸著自己的胸說:「我要一輛單車,我要一輛單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這個故事的真實寓意是:也許別人的成功模式你能學會、經歷你能模仿,但別人有些你永遠不知道的才幹。

什麼叫才幹?在「能力」一章裡我們提到其定義:「個人所展現的自發而持久的並能產生效益的思維、感覺或行為模式。」才幹常用來形容人的個性、品質和特徵,它對職業業績優秀有很大的貢獻,在生活和工作中被無意識地使用。

這些才幹有的是天生的,有的來自數萬小時的練習,讓某些能力習焉不察地融入你的能力中。最要命的是,正是因為這些能力如此習焉不察,很多時候使用者並不自知,只能通過測評、親友認證,加上自身體驗交叉驗證。所以即使在他們本人親筆撰寫的回憶錄中,也不會提到自己的才幹。你只能從一些旁人的描述瞭解到這一切。

還是拿喬布斯來舉例子。喬布斯的審美是書法課培養的,還是有天生的成分?大家都知道喬布斯是養子,親生母親在他之後又生了一個妹妹。當喬布斯知道這件事,他決定去尋找他素未謀面的妹妹。在《喬布斯傳》中,他這樣描述與妹妹的第一次見面:

「我們非常之像。」

他們相約去了附近一座教堂,在那裡他們發現他們喜歡同一個細節,對於美有非常類似的觀點。他們都表現出類似的審美才幹。而後天的生活讓這種審美的才幹開出不同的花朵:喬布斯的繼父是機械工程師,喬布斯選擇了退學,專注於藝術和科技的融合,漸成iPhone;而妹妹跟著媽媽,她拿到了文學碩士,成為作家。

這種對美的判斷在喬布斯的職業生涯中起到過巨大的作用,這才幹到底是天生,還是有什麼小概率的後天巧合,讓他和從未見過面的妹妹擁有類似的才幹?真的無從得知。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雖然並未受過系統的美術教育,喬布斯卻無比依賴這種才幹。前段時間爆出喬布斯曾經對Apple TV的界面說過「不」,但是在他離開以後,再也沒有人對產品說過「不」。所有喬布斯年代的設計師,都對喬布斯說「不」的速度與堅決感到震驚——而正是那種斬釘截鐵的審美能力造就了今天的蘋果店、iPhone和iPad,這種果斷背後憑借的不是某種訓練出來的能力,而是一種才幹與直覺。

我自己有過類似的例子。有一次在與朋友閒聊的時候,他們開玩笑說你可能是「世界上最有親和力的生涯導師」,我覺得很好奇:我從不覺得自己有親和力,在我的自我概念中,我可是一個長髮迎空、桀驁不馴的少俠(說到這裡大家都建議我照照鏡子……)。後來我看自己的咨詢與培訓錄像——看到自己很自然地在上課前走到陌生的學生堆裡面去聊天,看到自己蹲下來聽某個人說話,看到自己舒服地坐在咨詢椅上,對面的來詢者逐漸放鬆下來……我深深地意識到我真的有「親和力」的才幹。而我竟然20多年對此一無所知!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能牛×到值得被寫傳記的程度(我寧願被歸為「少兒讀物」,也不要被放到「成功勵志」那一類),我一定會語重心長地告誡我的後人:做培訓與咨詢時,講話一定要犀利,笑話可以再賤一些,全然不顧那是因為我有很好的親和力在托著。

所以即使你讀完了名人所有的故事經歷,他的天賦和才幹你也很難覺察,更不要提複製了。最詭異的是,很多時候,不是他們不說,而是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與其說喬布斯改變了世界,不如說是世界選擇了讓喬布斯發動這個改變。

3.時代無法重來

好的,我們大膽狂想一下。這個叫小明的傢伙,坐時光機,回到20世紀60年代完成了關於喬布斯所有的不靠譜的修煉,拿到喬布斯的DNA給自己注入審美的才幹,然後帶著這一切回到現在這個時代,他能通過複製喬布斯的經歷成功嗎?

答案還是:不行。

比起喬布斯的個人經歷,對他的成就更為重要的是,他生活在20世紀60年代的硅谷,這讓他與世界上最偉大的IT領袖成為朋友或者敵人。他的導師是甲骨文公司的拉裡·埃裡森,他的敵人是IBM和微軟的比爾·蓋茨,先友後敵的是百事可樂CEO史考利和Google的拉裡·佩齊……

一個人偉大,往往不僅因為他的經歷,更因為他的夥伴、他的對手,還有他的時代。

偉大從來都是天時地利人和交集的東西。

在今天這個時代,經濟、互聯網、移動終端以及信息技術的發達,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創造和改變這個世界。各個行業隨著不斷地網絡和電子化,邊界逐漸融合,形成新的商業版圖——這也意味著,即使喬布斯本人直接復活,也無法以相同的方式取得成功。

如果你在20世紀80年代照過照片,你一定還記得柯達這個品牌。柯達膠卷以化工產業起家,以色彩還原逼真為競爭力,與顏色鮮亮的富士公司分割了世界幾乎90%的膠卷市場。從1888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個感光的膠卷,一直到2012年9月19日宣佈破產之時,柯達已成立130餘年,業務遍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柯達的破產主要是因為跟不上數碼相機的潮流,但諷刺的是,數碼相機技術正是柯達自己在1975年發明的。不過當時柯達的膠卷實在是賣得太好,所以一直沒有真正關注過數碼技術。

幾年後,當柯達驚覺數碼相機漸成趨勢,自己大勢已去,尼康、佳能、索尼等品牌早已佔據市場。從此開始了數碼相機群雄割據時代。一個做膠卷的化工公司,卻受到來自電子產品的圍剿,估計是誰也無法想到的吧。

好景不長。很快,數碼相機廠商也遇到了強勁的對手——智能手機。諾基亞在2004年推出第一部百萬像素級的手機7610。當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時,誰又願意專門帶一台累贅的數碼相機?自1996年以來,諾基亞連續14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名。數碼相機除了高端的數碼單反一支倖存,其他都慢慢衰落。

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諾基亞代表的傳統手機也沒有挺多久。2007年iPhone橫空出世,五年後其市場份額超過諾基亞。諾基亞這個北歐「貴族」放不下身段,既不願意抄襲蘋果,也不願意投入安卓門下,而選擇了和另一個遲暮的巨人微軟合作,推出了WP(Windows Phone)系統,結果反響冷淡。

在2013年9月3日,諾基亞的手機部門正式被微軟收購,一代巨人從此倒下。諾基亞的塞班系統的理念是「最好用的手機」,而iPhone的理念則是「能打電話的隨身電腦」。雖然一直到今天,諾基亞Lumia的信號和結實程度依然一流,但人們還是難以抵擋在手機上使用各種軟件的誘惑。

在20年前,商界人士無法想像:一個百年的化工公司竟在10年內被數碼產品商打敗,手機廠商則在10年之內逐漸取代數碼產品,而一個硬件廠商在五年內動搖世界份額第一的手機廠商。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而且不可預測。

再回觀蘋果,它現在面臨幾大強敵——做搜索引擎的Google、做手機的三星(以及中國市場的小米),還有做電子書的Kindle。喬布斯改變了世界,他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尾——這個世界改變得比他想像的快多了。

幾年前,雜誌社的編輯永遠無法想到網絡媒體(我曾經在2003年遇到過一個名刊的編輯,談到網編,他翻白眼、咧嘴、嗤之以鼻:那也叫編輯?)會如此迅速地取代紙媒。而由網編摘錄來提供內容的網站,幾年之內迅速被博客所取代。博客寫手的熱氣未散,有一天突然又成為播客的天下。然後是140字的微博,然後是讀圖時代,最近大家連140字都不願意寫了,點贊就好。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當年如日中天的柯達

第一部百萬像素級的諾基亞7610手機

我也不知道,崔健說:「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我的很多讀者來自教育培訓界,我再來談談關於教育培訓的可能性。我在2012年見過當時還很新鮮的3D錄像機和投影儀——今天的技術已經能夠把這樣一套系統做到10000元以下,如果配以相應的編碼技術和網速,通過網絡的兩地3D同投變得非常可能。

培訓界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幾年之內,只要有一兩台投影儀,我們就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以栩栩如生的3D效果,看到最好的一個老師站在你身邊同步講課,而不需要邀請他到現場!更好玩的是,如果聽課的學生在自己的手機上安裝一個提問的App(應用),就可以隨時與老師或者同學互動互通,比舉手都方便。只要網速夠快,與真實的課堂沒有什麼區別——相比10年前那種巨大的500人教室,效果甚至還要好。

這又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講課的成本越來越低——想想企業省去的差旅、接待、吃飯的費用,還有老師本人來回的時間成本,以及可以多個子公司或者不同公司分攤的費用。其次意味著在未來的培訓市場,每一科目都會慢慢洗牌,成為只剩幾個巨人和一群「侏儒」的世界——如果在本地能輕鬆廉價地聽到頂級老師的課,還會有人以高價去聽一個不那麼好的老師的面授嗎?

如果只剩第一名,其他人的機會在哪裡?第二名的機會在於與第一名完全不同,第三名的機會也許在於服務比較好,而其他人的機會則在於更細分的市場,或者讓那些無法取代的、針對個體的服務或咨詢必須出現。這是我看到的趨勢,也是新精英現在努力的方向。

回到關於複製成功的主題,即使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也無法通過模仿對方獲得成功,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太快。那些當年讓你成功的因素,也許會讓你在10年後的社會慘敗。

成功無法複製

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爆發IT革命的初期,又有個與IBM董事長共事於同一家基金會的媽媽;巴菲特的職業生涯正好橫跨美國百年不遇的經濟大騰飛30年,如果換到現在這個時代,即使他本人向天再借500年,也未必能保持恆定的回報率;林書豪爆紅於姚明離開NBA、以此為生的媒體焦慮地尋找下一個華人明星時期;李宇春等超女躥紅在唱片業尷尬時期——由於MP3盜版氾濫,推出的唱片無人購買,而粉絲當然支持自己選的偶像,音樂從唱片經濟轉為粉絲經濟。而出於某種陰暗的集體潛意識,國內的互聯網每隔段時間,就要集體嘲弄一個女性供大家消遣,芙蓉姐姐、鳳姐等的出名正屬此列。

大部分人的耀眼成功,都是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即使他本尊親臨,也無法復盤。不管如何努力,再造一個喬布斯的計劃,一定會全盤失敗。

如果有人問圍棋大師,哪一步是你下出的最好一步?大師也只能搖頭無語——最好的一步只有在那盤棋局中才能顯現,脫離棋局去說「最好」毫無意義。成功人士的巨大成功,也許就是那個年代的棋局裡最好的一步。

你與成功者經歷不同、內在才幹不同,最後即使你能搞定前兩者,能讓你成功的環境和時代也早已改變。所以成功無法複製。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這個意思。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方式一定不能成功,那就是模仿別人的成功。

成功的道理,追憶起來頭頭是道,面對未來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