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3 來玩一場「真我遊戲」 >

3 來玩一場「真我遊戲」

虛假自我的遊戲之所以引人入勝,在於這個遊戲看上去非常誘人——療效好,見效快,而且無痛。而社會也從小教育我們玩這個遊戲——社會不斷地告訴你考上一所好學校、找到一份好工作、一段美滿的婚姻、一座大房子就等於幸福的人生,但這並不會帶領我們走上真正的自我成長之路。

真我的遊戲則完全相反,它總是以痛苦開頭,見效不快,卻帶來長久的寧靜與內心強大。找回真我的故事往往從移開填充物(這意味著一次痛苦的失去)開始,讓空洞展現,然後讓真實的自我從洞底生長起來。世界上很多偉大的藝術與文學名著,都在講述同樣腳本的故事。

以《指環王》為例,索隆魔王製造出來的至尊魔戒,能讓佩戴的人隱身與長生不老,但同時也被魔性迷惑。霍比特人斯密戈爾受魔戒誘惑,後又失去了魔戒,成為可怕的怪物咕嚕,這象徵著虛假自我的遊戲。小霍比特人比爾博受托把戒指丟入火山口銷毀,各界神仙隊友來打下手,但是無法代替他——因為他擁有最厲害的一項魔力:能不被魔戒誘惑(寫到這裡,感覺唐僧翻版出現)。等到他最後成功完成使命,才意識到,友誼和純淨的心才是真正的魔力。象徵外界的魔力被銷毀,而自己從心裡升起真正的魔力,這就是一個魔力失去後自己重新找回來的故事。

順著這個思路看下去,偉大何其相同:巴黎聖母院中的吉卜賽少女失去英俊的巡邏隊長的愛情,卻在醜陋的卡西莫多身上發現真愛;《死亡詩社》中學生們被正統教育的痛苦打壓,最後被基丁老師引發心靈成長,理解了真正的教育;《笑傲江湖》中少俠令狐沖從「名門正派」中被趕出去,卻兜兜轉轉地在「邪教」裡找到了俠義,再到《鹿鼎記》裡嬉皮笑臉的韋小寶重新解構了俠義精神;《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讓殺手從惡警那裡為小蘿莉討回正義;《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牧羊少年苦苦尋找卻又失而復得的天命……這些都是真我遊戲劇本的不同演繹。

失去、痛苦、面對、追尋、重獲,這就是所有成長的腳本。一旦你不願意演出前三幕,後面的故事也就無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