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4 給自己來場成人禮! >

4 給自己來場成人禮!

在遠離文明社會的原始部落,到成人年紀的孩子會參加成人禮。

他們全身被塗滿紅色的油彩躺在床上,家人圍繞在旁呼喊著孩子的小名,唱著送別死者的歌。這是個告別儀式——象徵著孩童的你已經死去。

當告別結束,孩子需要完全獨立地完成一項艱巨任務——正如你在很多奇聞逸事裡聽到的,殺死一頭野牛,到某座懸崖跳海,甚至像《阿凡達》裡那樣騎一條龍,或者在你身上的某個地方不用麻藥穿一個洞。所有這些任務只有一個共同點:你需要完全脫離父母、親人的所有支持,獨立完成。也就是說,你必須脫離他人的認同,置身於真正的孤獨,獨立完成艱巨的任務,你必須學會自己認同自己,與自己獨處。

當他完成這個任務回到族群中,人們圍著他歡呼雀躍,綰起他的頭髮,梳成不同的髮髻,塗上獨特的文身,呼喊他的成年名號,這個人就此才算成年。

所有的成年禮都有這樣的結構,告別孩童——遠離人群——獨立完成任務——重回人群。成長就是一個完整的失去、痛苦、面對、追尋、重獲的成長腳本。

可惜,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基本沒有真正的成年禮,家長像寶貝一樣拽著我們,一直到自己實在拽不動為止。而很多孩子不僅物質上啃老,在精神上也從未斷過奶。

常有年輕人來對我抱怨:「我父母親總說我不成熟,我說自己想做的事,他們總不支持我。」

「為什麼自己不干呢?幹嗎非要他們支持?」

這些人會驚恐地看著你:「那錢從哪裡來?」

「自己打工賺,實在沒錢就從生活費裡省出來。」

「但是他們還是會擔心你的啊!他們肯定不同意。那怎麼辦?」

還有人反問:「老師,你當年騎單車去北京,你媽同意嗎?」

我告訴他,我提前半年查好了地圖,花三個月存好了錢,花一個月跟一個老頭兒學會了修車,然後在出發前給我媽打電話。

我媽在電話裡面大吼說:「不行!太危險了。有車匪路霸!」

我說:「媽,我18歲了,我是來知會你的,不是請求你同意的。」然後掛掉電話,上路了。

你看,你經濟不獨立,精神不獨立,失去家人的認同,你連事情都做不了,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成熟?你父母的判斷非常正確,你的確不成熟,你空有獨立之心,卻從來沒有長大到能踐行你的思想。

所以,如果你希望得到一種真正的精神獨立,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成年禮。

有些人的成年禮來自一項艱巨的任務。「新精英」的一位實習生瓊瓊是體育大學的學生,20歲的她已經是亞洲蝶泳冠軍。她告訴我她曾經游泳橫渡瓊州海峽的經歷:

四處沒一個人,救生船在你旁邊不遠不近地待著,他們對你是否能游過去毫不關心。前後左右都是水,只能自己和自己講話、自己給自己打氣。

也就是從那一次之後,她認為自己「真的長大了」,能夠獨自面對很多事情。那就是她的成人禮。

有人則從獨自進入一個陌生城市開始。一位海歸說,他去紐約讀書那天,家裡安排接他的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來。他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聽到電話那頭媽媽激動又疲憊的聲音,意識到那邊是凌晨兩點半。他對媽媽說:我很好,放心。然後拖著一個一人高的箱子(出發前他連這箱子的重量都不太清楚,父母為他裝好了所有物品),操著一口在中國鍛煉了15年誰也聽不太懂的Chinglish,從紐瓦克坐大巴兩小時到曼哈頓,然後倒了無數次錯誤的地鐵,又用了兩小時總算靠近了學校。他給那個人電話留言說自己已經搞定,然後自己找房子住下。一直到晚上九點半,他坐在那個臨時房間的床上,隔壁傳來黑人兄弟的音樂和嬉笑,右手搭著這個城市裡他唯一擁有的箱子,覺得心酸又興奮。也就是那一刻,他覺得自己長大了。

還有些人的成年禮,在逃離般的獨自旅行中開始。在一個職位上和城市裡老老實實幹了許多年,突然有一天決定離開,獨自旅行。有人說旅行有三種意義:看風景,發現可能,還有找回自己。最後那種,就是成年禮。

如果你實在沒有時間給自己一次像上面幾位那樣的成年禮,也許你可以這樣嘗試:給18歲的自己寫封信——以一個成年人的姿態,給沒長大的自己寫封告別信,告訴他童年美好而值得珍惜,並以新的姿態面對人生。

所以我還有一個觀點:年輕的時候,不管是讀書、遊歷、交友、搞對像還是讀大學,野得越遠越好,這種遠不應該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和文化上的。我同情那些一出生就生活在最大最好的城市裡,覺得這裡最好哪裡也不願意去的孩子。

他們從來不明白,長大在遠方。

成長腳本

從前面的故事裡,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成長腳本,以及人們是如何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的。

1.擁抱變化,走出舒適

什麼樣的人永遠不會成長?

第一是自我概念已經和真實自我完全重合的,他們完滿了。

第二是雖然有成長的想法,但是不願意冒險的人。他們怕疼,怕冒險,所以他們從來不願意嘗試自己不懂的事、玩自己不確定能贏的game(遊戲)。他們先為自己玩不好的遊戲找出各種理由,然後安心地躲在舒適區,只玩安全的遊戲。

如果你在企業裡做過績效約談就知道——我在每一個人績效後面加上了三個維度:重要度、把控度和投入度。你也可以這樣試試——列出自己所有的工作項目,排出其重要程度、把握程度和花費時間。你會很容易發現人的惰性本質——人們總是願意在把握程度高的事情上反覆花時間,而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用力。慢慢的,他們自己停止了成長,然後找幾個借口把重要的事情敷衍過去。

不冒險其實是最大的冒險。要持續舒服的最好方式是讓自己不舒服。

2.接納痛苦,不掩埋

空洞裡的填充物離開,你失手、失敗、被拋棄、被生活欺騙、被事情淹沒。這時候,痛苦、羞愧、後悔百感交集,像在大廣場被扒光了衣服一樣尷尬。

但成長者並不會著急用別的東西掩蓋和填充。他知道痛苦不來自填充之物,而來自自己對成長的渴求。一旦填埋這些空洞,真實的需求就會被深埋。接納自己此刻的空洞與無能,是成長為自我最重要的一步。

3.穿過痛苦,看到需求

成長者允許痛苦發生,好奇地看到空洞的底部真實自我的袒露,他理解每個痛苦都源於強烈的成長需要。最好的方法是努力讓自己從底部向上生長,把這個洞填滿。

自我成長者總是能夠讀出空洞背後的成長希望——他們知道,失落越大,空洞越大,背後的力量也就越強大。

一位女士跟我談起她失敗的高考經歷,在努力了整整一年之後,卻在最後三天時間病倒、高燒、暈暈乎乎地考完試。當這所著名的重點高中的學生都奔往清華北大之時,她收拾行囊,去了一個連省會都不是的小城市的三流大學。

今天已經是名企高管的她,說起這段經歷,依然唏噓不已,認為那是人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如果我當年……今天也許就……

我問她,如果我們能夠回到高考考砸的那段日子,站在女孩的背後看看那個在歡呼雀躍的同學旁垂頭喪氣的剪影,請告訴我,那是怎樣的一種努力和堅強,讓她竟然能頂住這份失落,一個人拖著箱子,去那個陌生的南方小城市上學?又是怎樣的一種勇氣,讓她慢慢地從不知名的大學畢業,拒絕了父母親在家找好的工作,執意去省會求職?在穩定下來後,又跳到北京,然後打拼10年,成為今天這位令人尊敬的高管?

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勇敢和努力。如果沒有那段經歷。

那一刻,她淚水滿盈。

為這事她哭過不知道多少次,但這是第一次,淚水因釋懷而來,而非悔恨。

憤怒帶出無能的空洞,也告訴我們需要提供能力。

失戀帶來無價值的空洞,也讓我們需要努力愛自己。

厭倦帶來不新鮮的空洞,也提醒我們生命需要更多可能。

正如每一次新生都伴隨著母親的痛苦,每一種痛苦都是新生的啟示,你要學會讀懂它。

4.玩成長的遊戲

玩真實自我的成長遊戲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所有的物質享樂,遠離所有愛你支持你的人,放棄除自我實現以外一切的小幸福。我們依然需要依靠外界的目標、他人的回饋和自己的快樂來標定自己的進步,但這些目標只是路標,而不是終點本身。

見過孩子玩過家家遊戲嗎?他們全情投入,扮演老鷹的人不可一世,而扮演小雞的人則嚇得吱哇亂叫。他們知道要全力投入,要努力獲勝,才能享受這個遊戲。但是等到遊戲結束,他們又嘻嘻哈哈地在一起,完全看不出老鷹小雞的區別,他們知道,遊戲的目的是為了「好玩」。

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他們懂得全力投入,卻能不計較得失,在晚上的時候,他們記得的只是:今天真好玩!

在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真實自我的遊戲也如此,你應該像以前一樣,甚至更加投入地生活。你只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察點——從填充物的狀況,到自己的生長。

這樣一來,我們的關注點便從麻木的、患得患失的虛假自己,變成了真實的、慢慢成長的自己;我們計量自我價值的方式,也就從物質、成就和他人評價,轉變為自己的成就感、充實以及學到的東西;當我們的立足點從不可捉摸的外界和他人觀點,變成了穩定寧靜的成長需求,當我們自己不立於流沙之上,就能看到實情——什麼時候你該更投入,什麼時候你可以撤回來。當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價值比價格更重要時,你就擁有了看透卻不看破的心態。

這種轉變創造出一種更大的格局和智慧:以入世的心態來玩,卻以出世的心態來發現價值。這格局孕育著更大的成長速度,成功是成長,失敗也成長。

成功能讓你獲得成就,失敗能讓你獲得智慧,智慧又在孕育新的成功;

賺錢當然讓人快樂,五塊錢高興過一天的方法也不是沒有,這讓我們更會享受生活;

被誇獎獲得了尊重,面對批評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同樣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房子能帶來安全感,而沒有自己的房子,充實的生活、穩定的關係同樣能帶來踏實安全;

能力能夠改變世界,能力不大,你可以幫助他人;能力再弱小,先讓自己活得幸福,也是對世界的一種改變……

這種立足點的轉變也讓我們產生洞見,不被生活帶跑:當填充物消失,空洞出現,我們不會重新被帶入另一場假我的遊戲中,而是尋找更有效的成長方式。

當錢的增長不再能帶來成就感,我們不會忙於給自己設立更大的財務目標,而是懂得去尋找更深的意義;

當愛人離開我們,我們不會花時間報復或自怨自艾,而是開始好好愛自己,填補自己的空洞;

當和父母的想法衝突,我們既能理解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期待我們幸福,又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的幸福;

當我們看到一個洞出現,我們不著急在其他地方挖一個洞填上,而是找到生命的重心,尋求平衡穩定。

馬斯洛不是也說嗎,人生的巔峰體驗來自成長的過程中牽涉到自我與環境的配合……是『內在需求』與『外在需求』一致、『我想要』及『我必須』之間的協調。唯有如此,你才能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全心全意地擁抱自己的志向。你的命運就是自己的選擇及意願。

當我們說一個人的內心強大,就是指這種永遠能站在真實自我之上,對於痛苦強大的洞見和選擇,在不確定的結果背後確定的價值汲取能力。真我遊戲的修煉者終生在自己的道上修習這種能力,他們在任何情境中,都能收穫自己想要的價值。

這樣的人在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也能成長;

在富足的時候幸福,在困苦的時候也幸福;

在被尊重的時候值得尊敬,在被攻擊的時候更值得尊敬。

當這樣的一個人決心要成長為某種人時,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