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2  情緒比理智更會決策 >

2  情緒比理智更會決策

可以想見心理學家遇到奇異病人時有多重視,自從遇到了艾略特,達馬西奧同學對情緒的研究便一發不可收拾。在心理學史中,你能找到很多這樣的案例——一個著名的患者是1848年的「非著名」鐵路工人菲尼亞斯·蓋奇(Phineas Gage),他被鐵棍刺穿頭蓋骨卻沒死,這開啟了學界對於大腦前額葉的探索,並促成了生物心理學的開始——這群心理學家還把這根神奇的棍子供在哈佛大學博物館中,正可謂「心理學家

思路廣,精神病人歡樂多」。(資料來源:維基百科「Phineas Gage」詞條)

我們回到達馬西奧。他與另一名神經科學家貝沙拉(Antoine Bechara)設計了著名的「艾奧瓦賭局作業」(IGT, Iowa Gambling Task),在他的暢銷書《笛卡爾的錯誤:情緒、推理和人腦》中,他詳細描述了這個實驗。

每位參與者都有2000美金的初始本金,而他們的任務就是每輪從桌上的四疊牌裡面摸一張牌。每張牌上都寫著一個正或者負的數字,代表這一輪從你的本金增加或者扣除的錢,如+100美金或-150美金,象徵著幸運或倒霉。每抽取一張牌,你的本金都會加或減一些。每個人的遊戲時間相同,而遊戲目標是:在結束時,獲取最高金額。

四疊牌的分佈並不是完全隨機,而是暗藏好壞之分——有高風險的牌堆,贏得多但是賠得更多(常有+100,偶爾-1250);也有平穩型的牌堆,少贏卻不太賠(常有+50,很少賠錢)。如果時間固定,顯然選擇後者更容易贏得遊戲。這個心理學實驗的關注點是:摸了大概多少張牌以後,我們能判斷出哪一堆牌更加賺錢。也就是說,在信息不足時,我們才能更快感覺並且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個設計太像我們面臨的生涯選擇——我們常常面臨各種人生道路的選擇——選擇哪份工作?選擇與誰在一起?選擇哪個戰略?創業還是繼續積累?我們知道的確有一條相對更「好」的道路藏在所有路徑之後,但是未來就像牌局一樣,只有一點點翻開才會展現出來,這時,如何最快做出正確的決策?

與前面的研究相符的是,大部分健康的參與者在大概40~50張牌後,就能做出決定,他們逐漸意識到哪一疊牌更好,於是選定一疊牌不變了。而那些眶額皮層受損的人,即使輸了很多錢,也還會守著那些爛牌堆,不做決定。這再一

次證明,情感是決策的重要因素。

這就是那個傳奇的棍子示範,圖中的頭蓋骨當然是假的!你會頂根棍子活一輩子嗎?

但是,隨著實驗的深入,更加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當把探測情緒的電極接到正常人的手掌心時,心理學家發現:雖然正常人需要40~50張牌才能意識到哪一疊是「好牌」,但在抽到第10張牌、掌心向爛牌堆移動時,他們手心的電阻就會升高,這意味著他們的情緒變得「焦慮」起來!也就是說,當我們的理智到第40張牌才「意識」到這是爛牌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在第10張牌時,就已經預先「感覺」到了!

在面對不確定情境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準確

率和反應速度,都比我們的理智快速得多。這個實驗結果被應用到大量的廣告和演講中,因為人們意識到我們往往是「感覺」一個東西好,然後才開始「分析」如何好,而不是反之。

這也告訴我們不確定情境下的人生重大決策的秘密——當你「意識」到要做一個決定的時候,你的情緒往往已經「體驗」到了一個決定。你需要的不是對外搜集更多信息,而是對內感受,讀出情緒的判斷。這就是「傾聽內心的聲音」——追隨我心——相比追隨我腦往往是更明智的決定的原因。如果一件事你的理智無法做出決定,那麼綜合情感和理智的直覺是更好的選擇。

下面這個故事會更加深刻地揭示決策中的情感與理智的秘密。探問一下你的內心,要不要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