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人生決策手冊 >

人生決策手冊

1  真的需要做個理性的決定嗎?

1982年,一位名叫艾略特的病人,走進南加州大學神經學家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的辦公室。他遇到一個重大的心理難題:無法做決定。

一切都從幾個月前的一場外科手術開始——他從大腦皮質上摘除了一個小腫瘤。在那之前,他是一位好爸爸、好丈夫和優秀的管理者,但是這場手術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發現手術之後,他丟失了一項重要的能力——決策。

一些對於普通人來說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他卻需要不斷地斟酌才能做出決定,比如說用藍筆還是用黑筆寫字、選擇看哪一個電視頻道、選擇哪一間吃飯的餐廳——他需要思考可能去的餐廳的菜單與菜價是否合理、停車位是否充裕、座位燈光如何,他甚至會開車到各間餐廳看看今天客人的上座率……你可以想像,等這一切完成,飯局早就毀了。他沒法正常過日子。

你也許能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人,但艾略特無法決策的狀況遠超那些你在生活中常遇的強迫症之人,而是直接進入了病態的程度。他的工作丟了,太太與他離婚,他自己也陷入破產邊緣,只好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

達馬西奧剛剛接手艾略特的案例時,以為病人是智商受損,但是檢查後發現相當正常(超過97%的正常人),但在與他的溝通中,達馬西奧卻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問題——他的情緒少得出奇。「他始終非常自控,總以不著感情、事不關己的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那些場景。讓人絲毫感覺不到他所受的苦……我和他談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有看到他露出絲毫感情。沒有悲哀、不耐煩或者沮喪。」

為了證實這一判斷,達馬西奧在艾略特的手掌上連上電極,記錄他手掌的汗腺活動(我們有情緒變化的時候,手掌的掌心會冒汗,造成電阻改變,這就是測謊儀的工作原理),然後給他展示各種照片——斷肢、裸女、手槍、火災現場,卻看不到他任

何的情緒改變。

答案很明顯,手術沒有損害他的智商,卻奪去了他體驗情緒的能力。手術損害了一個叫「眶額皮層」(orbitofrontalcortex,OFC)的重要部位。該部位在眼睛的後方、大腦額葉的下面,如果你一根手指按住太陽穴,另一根手指指著眉心,指尖連線的交點就是。

這引起了達馬西奧的好奇:如果無法體驗情緒,按照通常的觀點,這個人應該做出更加「理性」的決定,而不是無法做決定才對。決策難道不是理智的嗎?達馬西奧接著開始研究更多類似的OFC損傷案例,他發現這些人的共同點是:他們看起來非常「理智」,極其聰明,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無法體驗到情緒!正是這個問題,這讓他們難以做決定。

達馬西奧的發現證明情感在決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OFC正是負責把來自邊緣系統的情緒信號傳入大腦皮層、讓情緒和理智融合的關鍵部位。「情感和情感的生物基礎深深地捲入決策過程,他們有可能是積極的或消極的,但是常常是無意識的。」簡單來說,好的決策包括理性與感性,如果你不去體驗自己的感受,你永遠無法做出一個決定。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做人生重大決策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討論概率,還需要「追隨我心」,因為情感不僅不是決策的障礙,反而是做決定的重要因素。我們的理智能夠很容易地處理「到底是這個東西的性價比高還是那個的高?」,但是對「到底應該回家還是繼續工作?」「應該折騰點還是安全點?」「應該順勢而為還是繼續堅持?」這樣的問題卻無所適從——在一個多元價值觀的系統中,你從任何一個方向背後都能找到無數的支持、論點與數據,但是哪一種決策會讓你更加「做自己」?這時候,情感加入決策,力挺價值觀支持的那個,也就是你所聽到的「內心的聲音」。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身邊那些用收益率來分辨愛情、用概率來計算夢想、用價格來計算幸福的人了,他們面對人生的選擇,就如大腦受損的病人一樣,永遠無法做決定。過度追求理智的決定,本身就是一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