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快樂 > 譯後記 >

譯後記

馬修·理查德的《學會快樂》,最初為2003年出版於巴黎的法文版,2006年出版了由傑西·布朗納翻譯的英譯本。本譯本由英譯本轉譯。

本書為非虛構類文本,內容涉及佛學、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目標讀者群為普通大眾。英文版原文語言平實質樸,淺近易讀,並無過多深奧晦澀的佛法教義,涉及哲學、科學等領域的文字,也無不必要的專業術語。中文佛經翻譯的高潮出現於千年以前,故此流傳至今的佛經和一般佛教用語,都形成了生澀古奧的風格,和當今日常用語有明顯不同,和英文原文風格自然也差異巨大。武俠文學大家金庸曾這樣描述自己學習佛經的經歷:「我看經書很多時候是看不懂的,我就去看註解,結果那些唐宋時代高僧的註解也都很難懂,越看越糊塗,我就只好看英國人直接從印度佛教翻譯過來的,南傳佛經內容簡明平實,和真實的人生十分接近,像我這種知識分子容易瞭解、接受。」[1]這番話也點明了漢語佛經文本和英語佛經文本,一個艱澀難懂,一個淺顯平易。本書翻譯時,同樣面臨英文版原文和漢語佛教用語風格差異巨大的難題,權衡下來,譯本盡量採用淺顯平易的表達,力圖和原文風格一致,貼合普通民眾,以期符合本書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文中其他學科術語的翻譯,也盡量遵循簡單易懂的原則。作者行文時旁徵博引,涉及人名、地名、作品名較多,有些西方人名中國讀者不很熟悉,翻譯時在譯名前加了簡短的定語作為介紹。所有譯名,首次出現時均在譯文後用括號標注原文,便於讀者理解和進一步查證。也許由於作者常年浸淫於東方佛教文化,行文的風格不似典型的西方說理文,而是大量採用比喻、類比等較為隱晦的形式。翻譯時,對可能造成讀者理解困難的個別地方進行了一定的顯化處理,將原文隱含的邏輯關係用較為明確的方式呈現在譯文中。

本人指導的四名翻譯碩士研究生趙家松、魯婷、朱金新、趙曉喆協助完成了本書初稿的翻譯工作;本人的朋友盧溢先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對本書的翻譯多有指點和幫助,在此一併致謝!

趙宏

2017年8月19日

[1] 《金庸:皈依佛門路曲折》,鳳凰網華人佛教欄目,網址:https://fo.ifeng.com/zhongsheng/detail_2012_04/12/13830623_0.shtml(登陸日期:2017 年8 月9 日)。——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