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當良知沉睡:辯認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 連接全球的紐帶 >

連接全球的紐帶

當我動筆寫「良知的起源」這一章的最後一節內容的時候,正好是2003年9月11日的早晨。我通常喜歡安靜的工作環境,但今天早上,我打開了另一個房間的電視機,這樣我就能夠聽見世貿大樓遺址前孩子們的聲音,他們正在一個一個地念著逝者的名字。那天早上我送女兒去上學,就像兩年前的9月11日一樣。差別只在於兩年前的那一天,在我送她上學到她放學回家的這段時間裡,整個世界都改變了。

我發現情感依舊容易洶湧襲來,儘管悲劇的發生已有兩年之久。

一個人在災難期間所產生的諸多意外反應之中,最令我詫異的一種是,我突然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我生命中認識的所有人都和我相關,都對我很重要,哪怕我們當初只有過短暫的接觸,我也覺得自己對他們有感情。在2001年9月11日之後,我想起了很多年乃至數十年未見,甚至都不曾想起的友人。我能夠在腦海裡看見這些人的臉龐,清晰得令人不安。我已經不知道他們當中好多人的下落,他們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已是很久以前了,但我想給他們所有人打電話。我想問問我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高中作文老師、我的大學室友、我住在費城時常去的那家雜貨店的善良的老闆(這個老闆會把食物贈送給無力購買的人,還會囑咐其他客人對此保密),他們現在過得怎樣。他們現在都還好嗎?我給能聯繫上的人都打了電話,甚至沒有人因突然接到我的電話而覺得奇怪,我們只是要確認彼此是否安好。

道德推理,即我們對道德困境的思考方式,根本就不是前後一致的,也不是放諸四海皆准的。道德推理會隨著年齡、性別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還會隨著所處文化、特別是居住地區或所在家庭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我和鄰居之間,對恐怖主義的看法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付恐怖主義的想法有所不同,而且肯定與大洋彼岸或另一塊大陸上的人們的看法截然不同。但因為某種奇跡,有一件事幾乎在我們所有人當中都是恆定的。那就是,除了一些明顯的特例,我們對其他人都有很深的情感依附。情感依附存在於大多數人的身上,它存在於構成我們身體和大腦的分子裡,有時我們會突然強烈地感受到它。情感依附從基因開始,不斷向外發散到我們的文化、信仰以及宗教體系當中,它在低聲細語提醒我們是一個統一體。不管它起源何處,這就是良知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