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當良知沉睡:辯認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 第5章 良知為什麼是半盲的 >

第5章 良知為什麼是半盲的

動搖一個人的信心非常容易,易如反掌。但借此摧毀一個人的精神則是魔鬼的行徑。

——愛爾蘭劇作家、詩人蕭伯納

如果多琳·利特菲爾德認為自己能夠逃脫法網,那麼她一定開著自己那輛寶馬車碾壓傑姬·魯賓斯坦,而不只是暗中破壞她的工作。而且,依舊神奇的是,如果多琳碾壓或殺死傑姬或其他任何人,她絕對不會感到罪惡與悔意,不會像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在殺人後感到極度恐懼。她的血壓絲毫不會升高,至少不會產生由受害者引發的負面情緒。多琳缺少了這樣的東西,她沒有人類所具有的情感依附,即「第七感」,不會對自身行為導致的後果感到良心不安。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就算殺掉的是我們厭惡的人,殺人這件事也會讓我們極度震驚,並伴隨著難以忍受的苦痛。然而對多琳來說,如果她沒有因為這樣的行為被抓,便會把它視為勝利。我們這些受到良知約束的人實在難以理解正常的情感功能和反社會人格之間的差異,因此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拒絕相信這種情感空洞狀態的存在。更不幸的是,我們很難相信這種差異有多大,這便會令我們置身危險之中。

即使多琳沒有開車或用自己的雙手謀殺任何人,她還是給身邊的人造成了無數傷害。其實貶損他人的生活正是她的主要目標。由於多琳利用自己的權威陷害了一個給病人做心理治療的醫師,或許有一天,她這種復仇行動所產生的副作用就會把病人逼得自殺,雖然她現在可能還沒動手。然而這14年來,這家精神專科醫院的全體員工,這一大群好人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努力阻止病人自殺這件事情上,無暇探尋多琳的本來面目,而當他們發現了多琳的欺騙行徑之後卻並沒有設法阻止她。他們只是眼睜睜地看著她駕車溜走。

為什麼受到良知約束的人會如此盲目?為什麼他們在捍衛自我、理想以及所關心的人不受那一小撮無良者傷害的時候還會猶豫不決?這個問題的答案和我們遭遇到反社會人格者時產生的情感以及思考過程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會陷入恐懼,我們的現實感陷入一塌糊塗的混亂之中。我們以為這些事情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或有所誇大,或者我們覺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為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負責。但在我們詳細討論自己對這種無恥行徑的心理反應之前,請允許我清晰地描述一下我們面對的是什麼,從而把這些心理反應放在一定的背景之下。首先讓我們來仔細看看無恥之徒控制我們的可怕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