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當良知沉睡:辯認你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 >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

多琳·利特菲爾德永遠都不會因為她包括無照行醫在內的行為被起訴。丹尼斯那個很有影響力的叔叔永遠不會發現多琳的本來面目,絕大多數其他的病人或病人家屬也都不會發現。醫院裡的專業人士也永遠不會從法律上追究她的刑事欺詐行為。她永遠都不會因為做了任何像對病人進行心理攻擊那樣的事情而受到懲罰。她的例子最終很好地詮釋了反社會人格者與罪犯之間的區別,令人震驚的是,這和區分一個調皮的三歲小女孩的好壞如出一轍,要是偷了媽媽包裡的糖,她就不是行為良好的孩子。這個區別很簡單,就是她是否會被抓到。

而且很明顯,成年人很少會因為做了無良的事情而被逮到。鑒於全人類中有4%是反社會人格者,所以人們有理由認為,我們的監獄系統已經被反社會人格者搞得人滿為患,其他類型的犯人已經沒地方關押了。但情況並非如此。羅伯特·黑爾和其他一些調查囚犯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監獄裡的囚犯中平均只有20%是反社會人格者。他們謹慎地指出,這20%的監獄人口犯下了50%以上的「最嚴重的罪行」(勒索、持械搶劫、綁架、謀殺)以及反國家罪行(叛國罪、間諜罪、恐怖主義),但實際上關在監獄中的囚犯(男女共計),10個人裡大概只有2個反社會人格者。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被確認的罪犯都不屬於反社會人格者。更確切地說,他們擁有潛在的正常人格,他們的罪行是社會的負能量促成的,諸如毒品文化、兒時受虐、家庭暴力以及世代貧困等。這個統計數據也意味著,只有少數幾件反社會人格罪案曾引起過司法系統的關注,也就是說只有少數反社會人格者才是正式意義上的罪犯。像多琳這種最普通的反社會人格者最常見的行為就是不斷地欺騙和偽裝,而只有那種最明目張膽的罪行(綁架、謀殺等)才會讓一個聰明的反社會人格者在隱瞞的時候感到犯難。有些(但不是所有)反社會人格的持械強盜和綁匪會被抓到,但多琳·利特菲爾德這種人很少會被抓到,而且就算被抓到(從被發現的意義上講),他們也很少會被起訴。結果是,大多數反社會人格者並沒被投入監獄,他們正跟你我一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下一章,我們將討論有良知的人之所以難以「看清」、難以有效應對那些缺乏良知的人的種種原因。這些原因,從反社會人格者使用的「恐懼戰術」,一直到我們自身的「錯位負罪感」。但首先,讓我們再次回到醫院,這次我們會看到傑姬·魯賓斯坦醫生創造的奇跡,實際上是兩次奇跡。

現在是丹尼斯被關在上鎖的病房的第4天,週日的醫院空空蕩蕩,有輛小車穿過狹窄的車道,停在了關著丹尼斯的那棟樓的前門。魯賓斯坦醫生下車後,從外套的口袋裡掏出一把像是中世紀的學院院長用的那種超大的鑰匙,這是一把能夠讓她進出這棟三層石樓的鑰匙。雖然已經在這家醫院工作了八年,但魯賓斯坦在進到這類單元聽到身後的門鎖上以後,還是會把沉重的鑰匙攥在手裡,而不是揣進外套的口袋。她這次來是想嘗試一下,看看能否讓嚇壞的丹尼斯跟她交談。當她走到病房時,另一扇金屬門在她身後關閉並鎖上,她看到丹尼斯坐在一個綠色的塑料沙發上,眼睛盯著一台根本沒有打開的電視機。他抬起頭,兩人的眼神交匯了一陣。出乎她的意料,也讓她鬆了一口氣的是,丹尼斯用手勢招呼她過來坐下。

然後第一個奇跡發生了:丹尼斯居然開口說話了。他不斷地說著,把多琳·利特菲爾德講的話全部如實告訴了傑姬·魯賓斯坦;而第二個奇跡是傑姬相信了丹尼斯。

傑姬當晚從家裡打電話跟多琳對質。多琳堅決否認此事,而且還傲慢地指責傑姬竟然相信病人的妄想。傑姬毫不退卻,此時多琳警告她,要是傑姬把這件荒誕不經的事情講給醫院的其他人聽,那無異於自毀前程。傑姬跟多琳通完電話後,又打給自己在洛杉磯的一個好朋友尋求支持。傑姬半開玩笑地跟朋友講,她覺得自己可能快要精神崩潰了。

傑姬並不知道多琳是個騙子,因此從傑姬的角度看,她跟多琳是醫院同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傑姬意識到,要想說服醫院裡更為資深的人士接受自己的觀點,她將面臨一大難關。他們會假定這只是她和多琳之間的某種紛爭。最糟糕的是,他們或許會像多琳一樣,認為傑姬把病人的問題變成了她自己的問題。即便如此,傑姬還是在第二天一早走進了主任辦公室,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主任。主任留著一臉灰色鬍子,面紅耳赤,這讓傑姬感到有點奇怪,因為他平常好像不怎麼會生氣,不管是對多琳還是對她。她想,就像她之前有過的朦朦朧朧的懷疑,他和多琳之間存在不正當關係。

在聽完傑姬的話之後,主任並沒有流露出像多琳在電話中那樣的輕蔑,而是帶著尊重提醒傑姬,在聰明的受迫害妄想症患者的幻覺中很容易找到令人信服的元素。主任說他非常懷疑丹尼斯所述之事的真實性,而且表示希望傑姬和多琳不要把這種不合永遠鬧下去,她們之間的不和會對醫院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說,從各個重要的方面來看,多琳的所作所為又僥倖地逃脫了懲罰,就像往常一樣。令人高興的消息是,傑姬對丹尼斯的治療並沒有無限期地中斷,而且不久後丹尼斯便出院了。

多琳·利特菲爾德的把戲最後終於暴露,這是垂涎型反社會人格者特別常見的結局。她的結局並不是被突然引爆,而是被這個體系之外的人慢慢告發。在多琳的案例中,這位成功告發她的人是一位替消費者維權的人士,他每個月會上兩次本地電視節目「買家請小心」。在多琳對丹尼斯進行心理攻擊事件六年之後,這個當地名人的妻子因患了抑鬱症而住院治療,而且完全是出於巧合,多琳竟然被指定為她的心理醫生。多琳的行徑之所以被曝光,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婚姻狀況的惡化與妻子的心理治療脫不了干係。一怒之下,他開始用自己的打假專長調查特利菲爾德醫生的底細,很快就查出了她的本來面目。他立刻聯繫醫院的行政主任並解釋道,如果醫院能夠立即開除多琳,並為他的妻子找個新的心理醫生,外加把治療的全部費用一筆勾銷,他就不會在電視上揭露多琳和這家醫院的醜聞。他講得很有道理,把治療費用一筆勾銷要比付出一大筆賠款更為划算,如果他把多琳沒有行醫資格這件事捅到電視上去,對醫院就更為不利了。

在讀完他出示的文件後,主任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天恰逢多琳40歲生日,艾薇在辦公室為她搞了一個小型慶祝活動,在大家吃蛋糕的時候,多琳突然被傳喚到行政樓。在行政主任的辦公室裡,行政主任、醫療部主任以及護士長(她希望能夠在場,因為她對多琳深惡痛絕)通知多琳,警衛會把她帶到她的停車位,然後監督她離開醫院。多琳對三位主任說,他們的決定大錯特錯,那個替消費者維權的人是在撒謊,因為他厭惡她,多琳還說要起訴他們。

多琳駕車離去。雖然她在那家醫院待了14年,但此後醫院裡沒有人再聽到過她的消息。醫院的管理層沒有再去追究這件事,原因很明顯,就是不願因這件事曝光而引發難堪,擔負醫療責任。在多琳消失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在護士長和傑姬·魯賓斯坦私聊的時候,她們推測多琳一定跑到別的地方去了,可能去了別的州,可能還在從事心理醫生的工作。

醫院裡絕大多數都是很有良知的人,那麼為什麼他們在發現多琳的真面目之後,竟然沒有跟多琳發生衝突而是讓她這樣的離開?而多琳很有可能在別的地方重操舊業。為什麼連一家精神專科醫院的人一開始都無法識別多琳的真面目?按常理來說,我們怎麼能夠生活在一群害人的說謊者和騙子裡,卻沒辦法跟他們對抗,甚至沒辦法發現他們?我們將會看到,這些重要的問題都有答案,而且也都有辦法來改變我們對這種難以捉摸的反社會人格現象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