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清宮私房事兒 > 第八章 皇親國戚,福兮禍兮 >

第八章 皇親國戚,福兮禍兮

因為皇帝的后妃沒有定數,所以后妃的娘家人更是複雜眾多。他們的女兒、姐妹進入宮廷,不管是否已經得寵,都可以榮耀鄉里。但是,作為皇親國戚,他們具備了最高的國民素質嗎?他們知道怎麼保持住這份榮譽,並榮寵不衰嗎?

1.歡天喜地承皇恩

恩賞扶持

清代皇帝對待外戚,採取嚴格而嚴厲的態度。當然,既是娶了人家的女兒,就要禮遇外戚,這是人之常情。皇帝在為皇后抬旗的同時,也同樣對皇后的母家加封晉爵,這樣才能門當戶對,保住皇家的顏面。

除了金銀玉寶的大肆賞賜外,還有禮遇皇后母家的各種禮儀,諸典籍之中均有記載。

以慈禧太后為例,她為貴人、嬪、妃、貴妃時,其母家一直為鑲藍旗滿洲不變,而咸豐崩御,其6歲的兒子載淳繼承大統,慈禧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太后。根據「皇太后、皇后丹闡(清語,母家之意)在下五旗者皆抬旗」之慣例,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十八日頒上諭:「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鑲黃旗滿洲。」這樣,慈禧太后的母家就由下五旗的滿洲,一躍而為上三旗的首旗了,可謂身價陡增。

對於外戚的封贈最關鍵的就是封爵。從現有資料看,有一等承恩公、三等承恩公和男、子等品秩。

封一等承恩公的有孝昭皇后父親遏必隆、孝敬皇后父親費揚古、孝聖皇后父親凌柱、孝賢皇后父親李榮保、孝儀皇后父親清泰;封三等承恩公的有孝慎皇后父親舒明阿、孝靜皇后父親花郎阿、孝貞皇后(慈安)父親穆揚阿;封一等候的為孝和皇后父親恭阿拉;封一等男的是孝全皇后父親頤齡等等。

皇帝對自己的老丈人,會像平常人那樣,畢恭畢敬的嗎?當然不會。老丈人也好,大舅子也罷,見了皇上,不僅不可以擺譜,相反還要下跪稱臣,甚至稱為奴才。這就是君臣關係。

可是,不管怎樣,女兒嫁到宮裡,皇帝成為女婿,也是一件榮耀鄉里,人前顯勝之事。所以,大凡入宮的女兒家人,能與皇家結親,自然滿心歡喜。

皇帝對后妃娘家人的賞賜是經常性的,隨時會有。不過,大多數獎賞並非出自皇帝,而是諸位后妃對自己本家的惦記。如慈禧太后在宮裡就經常會想到住在方家園的母家人,不時令宮中太監甚至宮女拿一些吃的、用的等去娘家布賞,有時是正大光明賞賜,有時則是偷偷前去,不便告知他人。不過,這也只是那些有權勢的后妃才可做到,按規定,后妃是不可以隨便向娘家拿東西的。

說起來,皇帝在婚姻選擇上,也是十分重視門第觀念的。因為那些名門貴族的女兒會很有氣質,而且也稍顯門當戶對。所以,后妃們入宮後,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她們的娘家人。誰的娘家人有身份,誰當然就最有面子了,會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清初順治帝在婚姻上並無自主權,其皇宮中的女子,多為博爾濟吉特氏。元後,也就是廢後是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同樣也是。此外,悼妃、恭靖妃、淑惠妃、端順妃等都是。這其實是母親孝莊文皇后的有意安排,她為了鞏固本家在宮中的地位,以便將來平衡權力時,博爾濟吉特氏有著更多的話語權,可謂用心良苦。可惜,順治帝並不認可他母后的這種做法。

康熙以後,滿洲門閥貴族逐步代替了外番蒙古後裔在宮中的地位。我們不妨從其后妃娘家的身份上加以分析。其4位皇后中,孝誠皇后的母家是滿洲正黃旗輔政大臣索尼之後,父親為領侍衛內大臣喀布拉;孝昭皇后是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是佟佳氏,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這些后妃的母家人都是名門大姓和貴族。這些女子的入宮其實更多帶有政治的含義,是各派政治勢力在宮中角逐的結果。

因為是皇親國戚,皇帝會很惦記他們的生計,有好事會想起他們來。后妃也會利用一切機會,吹吹枕邊風,想盡辦法,報答娘家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會親。年關將至,后妃的娘家人會得到皇帝的恩賞,而這些外戚也會要求入宮去見一見自己的女兒。皇帝會通盤考慮,選定日期,令其母親到宮中指定地點,與女兒見面。但是,這種機會,並不是每年都有的。清宮詞中這樣記錄:

四節頻頒戚里恩,面脂賜出月華門。

會親內殿關防密,朱轂黃韁集禁垣。

多日不見的母女相逢,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內相見,會別有一番憂愁。母親在離開後,會更加思念宮中的女兒,女兒也是如此,不知來年是否有機會再相見。

母女要想相見,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會,那就是女兒懷孕。宮裡會皇恩浩蕩地宣旨,請妃嬪母親入宮侍候。因為只有自己母親才會盡心盡力,勝過一切宮女的侍候。咸豐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於懿嬪懷孕,咸豐帝頒旨,特許其母親進紫禁城蒼震門,再到儲秀宮。於是,老夫人在兩名家中婦人的陪同下,在二十六日上午,來到儲秀宮,悉心照看自己的女兒。這是皇家賜予的特殊恩德,因而母女格外珍惜。

后妃的娘家人,都期盼自己因為女兒在宮中得寵而有所功名,但並非每位娘家人都有這樣的機會。順治帝董鄂妃,由於寵冠後宮,獨壓群芳,確實為娘家人爭到了機會。

《清史稿·鄂碩傳》中記載,董鄂妃的父親鄂碩在順治十四年,以女兒冊封為皇貴妃而晉三等伯,可謂至尊至榮了。當父親去世後,董鄂妃極度悲傷,竟不吃不喝。順治帝十分掛念,親往宮中解勸。董鄂妃十分感動,道:「妾豈敢過悲廑陛下憂。所以痛悼者,答鞠育恩耳。今即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性夙愚,不達大道。有女獲侍至尊,榮寵已極……今幸以此時終,荷陛下恩恤,禮至備,妾復何慟哉?」董鄂妃雖如此表態,但她還是表達出對自己生身父親去世的至悲之情。

可惜的是,不久,董鄂妃再次遭遇兄長之喪。她心力交瘁,幾乎難以支撐。

讓董鄂妃欣慰的是,她的弟弟費揚古後來征戰沙場,為娘家爭了光。費揚古在14歲那年,襲父爵,授三等伯。康熙三十五年隨駕征戰噶爾丹,在昭莫多之戰中,大敗叛賊。康熙帝十分高興,重賞費揚古。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乾隆時,還有三位榮寵已極的外戚,那就是孝賢皇后、淑嘉皇貴妃和容妃的娘家人。

孝賢皇后在宮中十分得寵,又是正宮皇后,因而,她的娘家人是會受到極高禮遇的。因為她的得寵,不僅她的父親李榮保被追封為一等承恩公,李榮保的父親米思翰、祖父哈世屯也被追封為一等承恩公……

而她的弟弟傅恆,晉為協辦大學士,傅恆之子福康安在平定兩金川叛亂和鎮壓甘肅回民田五、台灣林爽文等農民起義中,立下大功。最後,在鎮壓湘黔苗民起義中,死於軍中,被自己的姑夫乾隆皇帝追晉為郡王,其封贈超過父祖。關於福康安封貝子爵,清宮詞記:

家人燕見重椒房,龍種無端降下方。

丹闡幾曾封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記述其戰歿疆場,再述清宮詞曰:

如何正寢忽成災,泰極應和否漸來。

愛將不還川楚擾,上皇空望捷音回。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的哥哥金簡,因妹妹侍奉皇帝有功,而被召入內廷辦事。皇帝的這位大舅子,初在內務府管理皇帝的一些生活事宜,他頭腦靈活,做事變通,不久升為內務府大臣,成為皇帝的重要近臣。幾年後,乾隆又給這位寵妃的哥哥委以外職——吏部尚書,吏部是管理官員的人事部門,是個肥缺,這是金簡最想做的事了。

容妃的哥哥圖爾都得到乾隆帝的特殊照顧。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皇帝將漂亮的宮女巴朗賜婚給他。這是十分難得的殊榮。圖爾都真是歡天喜地。不僅如此,皇帝還在京城賜給了圖爾都很大的宅院,按伊斯蘭式樣建造。同時,命宮人給他帶去了豐厚的獎賞。這使得在宮中的容妃十分感激,她也因此而十分安心,做事處處小心謹慎,很得帝寵。不久,圖爾都晉封為輔國公,更是回部的驕傲和自豪。容妃死後,乾隆皇帝感念她的美麗和溫順,除了為她大辦喪事外,對她的家人也是格外照顧,容妃的家人,在容妃死後得到如此豐厚的賞賜,可說是皇恩浩蕩。他們千恩萬謝地接受了乾隆的恩賜,對清王朝更加忠心耿耿。

「華妃」之寵

清朝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通常是以廉潔的面目出現的。所以,在外戚的問題上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會毫不留情。

外戚會不會依仗與皇帝的特殊關係而飛揚跋扈呢?歷代有之,因而,清代馭之尤嚴。一面禮遇外戚,一面又鐵面無私,尤其當皇權受到威脅的時候,皇帝會怎麼辦呢?

康熙帝孝懿皇后的弟弟隆科多,以貴戚授一等侍衛,累遷至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掌握京師重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燁病逝後,隆科多傳遺詔,擁立皇四子胤禛繼位。隆科多因此而承襲一等公爵,雍正帝稱其為舅舅,委以重任。可是,因其掌握雍正帝繼位的秘密,為雍正帝所忌憚。雍正五年十月,以四十二大罪圈禁,判終身監禁,死於幽所。

雍正帝敦肅皇貴妃年氏,在《甄嬛傳》中,她是個性鮮明的一個角色。劇中的華妃,實際上是年妃,恃寵而驕,飛揚跋扈,與人結怨很深,包括雍正皇帝都防著她,為防止她懷孕生子,便在她的房中放置歡宜香,導致她終生不孕。真實的華妃(年妃)是怎樣的呢?

一是謹小慎微。資料記載,當她接到娘家的信函時,都不敢拆封,要交給雍正帝看後,自己才看。

二是深得帝寵。生育是最好的見證。年氏生育子女最多,有3子1女出生,足見其寵。更為重要的是年氏不以兄長年羹堯案受牽連,且屢有加封,直到去世前7天,已晉封為皇貴妃,在雍正的後宮中已是難得的殊榮。

三是死後殊榮。年氏死後,雍正上諭評論最為真切,充滿了柔情。上諭中有「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慎,馭下寬厚和平」,反映出雍正帝對她的信任和無限情愫。命死後葬入帝陵,將來與皇帝合葬同一地宮之中。這對於寡情之君雍正來說,已是相當不易了。

最關鍵的是,雍正帝非常寵愛她,而年妃自己也謹小慎微。所以,年妃病逝後,雍正帝深深自責,覺得對不住她。

她的兄長年羹堯原為雍親王藩邸舊人,雍正元年(1723年)授撫遠大將軍,平步青雲。可是,到雍正三年(1725年),因居功放縱,結黨營私,被羅織成九十二款大罪。此時,其妹雖被封為皇貴妃,但已病為不治。這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年氏死於圓明園,雍正帝再無後顧之憂,於十二月迫年羹堯自盡。

乾隆帝慧賢皇貴妃高氏,出身名門,頗具大家風範,乾隆帝很寵愛她。她的得寵源於漂亮的外表,生前即獲得皇貴妃的高貴封號,實屬鳳毛麟角。可惜,她終生不孕。死時,以皇貴妃最高貴的「慧」和「賢」字為其謚號,並附葬裕陵地宮。慧賢皇貴妃的這個謚號,居然使得當時的中宮皇后大為眼熱,請求乾隆百年後贈予自己這樣的謚號。乾隆十三年,皇后病逝,乾隆帝如其所願,為她加上了「孝賢皇后」的謚號。

慧賢皇貴妃親弟弟高恆,依仗是皇帝的小舅子,在其任兩淮鹽運使時,侵貪巨款,事洩被人告發,乾隆帝大怒,一面查抄其家產,一面下令處斬高恆。當時,孝賢皇后之弟、大學士、軍機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恆也為其求情,乾隆帝怒道:「若皇后兄弟犯法,當如之何?」嚇得傅恆再不敢進言,高恆被押赴市曹斬首。不僅如此,到乾隆四十三年,又因貪墨和擾累回民,而將慧賢皇貴妃之侄高樸立正典刑,後世遂稱其為英明的君主。

2.誠惶誠恐難度日

作為后妃的娘家人,雖然很風光,能夠人前顯勝。可是,一旦言語不敬,或做事不慎,涉及皇室秘事,是會招來禍端的。

多疑的慈禧太后

慈禧的妹妹可說是正宗的太后娘家人,受姐姐影響,嫁給了慈禧的小叔子、醇親王奕譞。雖然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可她活得並不輕鬆,尤其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去,她4歲的兒子被慈禧指定為繼承人,入宮當了皇帝,麻煩事從此多了起來。

太后因為妹妹的兒子做了皇帝,為了表示對妹妹、妹夫的尊重,特地下旨,賞給醇王府兩頂杏黃色的軟轎,以便他們出門乘坐。大家知道,黃色是皇家專用的顏色,慈禧妹妹看著這兩頂轎子,滿心歡喜,心想以後出門就可以很風光地坐黃色轎子了。

奕譞比福晉謹慎,他忙阻止福晉道:「太后用意,可能不止如此,我們還是不要坐吧。」福晉吃了一驚,心想,丈夫提醒得對,姐姐一向多疑,可能用此考驗我們是否對朝廷忠心吧。

果然,慈禧以向妹妹、妹夫問候為名,不時派出心腹太監去王府「請安」,並特意傳旨,問:「是否乘坐了黃轎子,安適否?」當夫婦二人回答「未敢乘坐,原樣供奉」時,慈禧才安心地點了點頭。

再有一事,就更明顯了。醇親王夫婦早年為自己選擇了福地(墓地),在北京西郊妙峰山。那裡山奇峻秀,景色迷人,奕譞很快劃定區域,並在後寶山上種了兩棵白果松。幾年過去了,白果松長勢喜人,成了參天大樹,奕譞看了,心裡美滋滋的。

醇親王奕譞

慈禧妹妹葉赫那拉氏

這件事本是王府的好事。可是,卻被多事的人密告到慈禧太后那裡,太后聽了不以為然。多事人說:「太后有所不知,兩棵白果松下面埋著的是王爺吧?」太后道:「是啊。」多事人又道:「白果松下埋著個王爺,正組成一個字,那就是皇上的『皇』字啊。而兩棵白果松,隱喻著王府將來還要出一個皇上啊。」

慈禧一驚,正中了她的心病。原來,她就一直擔心妹夫會因為自己的兒子當了皇上而擅威作福,一旦將來皇上長大了,親政了,會不會尊自己的生父為太上皇呢?如果那樣,妹夫就會威脅到自己垂簾聽政了。於是,慈禧經過反覆考慮,決定免去妹夫的一切差使,命其在家中閒置。同時,慈禧命人到奕譞的福地去,盡行砍伐了兩棵白果松。相傳,在砍伐時,費了很大力氣,而且大樹倒下時,流了很多血。

慈禧的妹妹對慈禧十分不滿,後悔當初嫁到王府,沒有安全感。而奕譞怕太后降罪下來,不敢進宮見皇帝兒子,還上了一封密折,題目是《預杜妄論》,內容大致是請太后放心,如果將來有人敢上折子給皇上,追尊自己為太上皇時,格殺勿論。慈禧這才放心了。

慈禧的弟弟桂祥則又是一番情景,他的女兒後來入宮當了皇后,他既是先帝的大舅子,又是當今皇上的國丈,可謂風光之極。可是,慈禧卻多次下旨申斥他,主要是嫌她的這位弟弟不成氣候,桂祥也因此而對太后不滿。也真是,有哪一位皇親國戚能比得上慈禧太后的才幹呢?慈禧對娘家弟弟恨鐵不成鋼的責備,就使得桂祥更加消極了。

辱沒皇恩的盛住

可是,也確實有身為皇親國戚而不為朝廷實心辦事的人。比如,嘉慶帝的大舅子,孝淑皇后的哥哥盛住就是一例。

盛住因為是孝淑皇后的哥哥,先後任過總管內務府大臣、工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署工部尚書等要職。可謂皇恩浩蕩,官運亨通。但是,盛住卻有見利忘義、品行不端的毛病。嘉慶五年,他曾私自將皇宮大內的珠玉、瓷器、皇帝的玉璽等違禁物品,拿往市場出售。被人舉報,皇帝大怒,便將他的所有要職全部革去,僅以公爵,授為西陵總管內務府大臣,辦理皇帝萬年吉地工程,以觀後效。

可是,在清西陵工程中,盛住不但沒有悔過自新、洗心革面的表現,反而變本加厲,惡習不改,屢犯錯誤:陵寢朔望祭日,本應親往拈香行禮致祭,可他只派翼長前往代替。更為重要的是在陵區的白柱以外,青樁以內風水禁地中,居然敢於開塘取石,變賣成銀兩私吞。

這些事上告後,嘉慶帝怒不可遏,下旨拔去了盛住的雙眼花翎,革去公爵,鎖拿進京受審,擬處死。嘉慶帝考慮到盛住是自己的大舅子,雖然皇后已死,但更應格外照顧於他,便先免了死罪,並賞給了他一個副都統的官銜,發往烏魯木齊效力贖罪。嘉慶十年,盛住死去,朝廷還給予了恤典。

可是,到嘉慶十三年六月,當這起貪污大案查辦結束時,竟讓嘉慶帝大吃一驚。原來,這位大舅子在工程進行中,所貪銀兩竟達到9萬兩!嘉慶帝大怒,道:「設使其身尚存,必當鎖拿廷訊,加以刑夾,明正典刑,即行處斬,斷不能幸逃法網!」

過了一個月,嘉慶帝對盛住案作了最後判決,因為盛住已死,無法處罰他,便查沒了他的全部家產。在對同案犯雙福、鶴齡施行刑夾、重責三十大板時,令盛住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孫子跪著觀看。最後,處斬二人時,仍令盛住的子孫前往觀看,這可嚇壞了他們。行完刑,將盛住的子孫及其家人全部發配到黑龍江和吉林等處,效力贖罪。

漢族公主——孔四貞

皇家如此無情,使得命運變幻莫測,細想開來,還有誰願意嫁到宮廷裡去呢?口說無憑,果然,我們查到了一宗史料,居然是不願意嫁給皇帝,卻願意嫁給一個英雄。那就是順治帝和孔四貞的故事。

孔四貞是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有德原系明遼東參將,後渡海降清。清軍入關後,他率兵四處鎮壓農民起義和抗清鬥爭,屢立戰功,被封為定南王。順治七年(1650年),他率軍進入廣西,為農民軍李定國部所敗,被圍困於桂林城內。孔有德走投無路,只得逼令妻妾自盡,然後放火焚燒府邸,拔劍自刎。桂林城破後,孔氏滿門被殺,只有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一人逃出。清廷聞訊,命將孔四貞護送到北京皇宮,由孝莊太后撫養,並賞給孔四貞白銀2萬兩,供日常生活費用。

孔四貞入宮後,深居簡出。由於出身豪門世家,大家閨秀的風範俱存。又由於他的父親乃馳騁疆場的名將,耳濡目染,她本人也擅長騎射遊獵。俊美的儀容、不凡的騎術、脫俗的氣質,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了柔情似水的順治帝。而且,這時的皇帝剛剛為廢後一事搞得身心憔悴,正需一位麗人來平復他那顆受傷的心靈。孔四貞的突然出現,使得他那泯滅的愛情聖火重又燃燒起來,而且,越燒越旺,大有不可遏制之勢。

順治帝的這一想法,使孝莊太后大吃一驚,她一方面希望兒子尋找到真正的愛情,以此來穩定皇帝那顆驚甫不定的心;另一方面,對於福臨的濫戀、怪戀,她又不忍心置之不理。向例,太后在世時,兒皇帝的婚事應由太后做主,這是老祖宗的規矩。尤其是中宮皇后的確定,關係到大清的國祚興亡、愛新覺羅家族的興衰大事,必須慎重圖為。

孔四貞為漢女,雖然滿漢不能通婚的戒條屢屢被打破,但還是要舊案重提。如果真有一天,皇帝專寵孔四貞,那久虛的中宮之位,很可能非她莫屬。到那時,掌管定南王舊部幾十萬大軍的孔四貞,將出現女主幹政專權的局面,大清的天下豈不要易主漢人?然而,順治帝的堅持,使太后無可奈何,就像當初廢掉皇后一樣,孝莊太后決定先依了他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