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林徽因全集 > 祖國的建築傳統與當前的建設問題 >

祖國的建築傳統與當前的建設問題

兩年多以前,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就開始了全國性的建設工作。從那時到今天這短短的期間內,全國人民所建造的房屋面積比以往五千年歷史中任何一個三年都多。土地改革後的農村中出現了數以百萬計的新農合;城市中出現了無數的工廠、學校、托兒所、醫院、辦公樓、工人住宅和市民住宅。通過這樣龐大規模的工作,全國的建築工人、建築師和工程郵都不斷地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覺悟,以最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熱情接受了全國人民交給他們的光榮任務——全心全意地進行一切和平建設,為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打下基礎。


過去一世紀以來,我國沿海岸的大城市赤裸裸地反映了半殖民地的可恥的特性。上海是倫敦東頭的縮影,青島和大連的建築完全反映日耳曼和日本的氣氛。官僚地主喪失了民族自尊心,買辦們崇拜外國商人在我們的土地上所蠻橫地建造的「洋樓」,大城市的建築工人也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傳統和藝術,為所謂「洋式建築」服務。我國原有的建築不但被鄙視,並且大量地被毀滅,城市原有的完整性,藝術風格上的一致性,被強暴地破壞了。帝國主義的軍事、經濟、文化的侵略本質,在我們許多城市中的建築上顯著而具體地表現了出來。


建築本來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新中國的建築必須建築在民族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這已是今天中國大多數建築師們所承認的原則。凡是參加城市建築設計的建築師們都負有三重艱巨任務;他們必須肅清許多城市中過去半殖民地的可恥的醜惡面貌,必須恢復我們建築上的民族特性,發揚光大祖國高度藝術性的建築體系,同時又必須吸收外國的,尤其是蘇聯的先進經驗,以滿足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眾多而繁複的需求,真正地表現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的精神。


在人類各民族的建築大家庭中,中華民族的建築是一個獨特的體系。我們祖先採用了一個極其智慧的方法:在一個台基上用木材先樹立構架以負荷上部的重量;牆壁只做分隔內外的作用而不必負重,因而門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能取得最大的自由,不受限制。這個建築體系能夠適應任何氣候,適用於從亞熱帶到亞寒帶的廣大地區。這種構架法正符合現代的鋼架或鋼筋水泥構架的原則,如果中國建築採用這類現代材料和技術,在大體上是毫不矛盾的。這也是保持中國風格的極有利條件。


我們古代的建築匠師們積累了世代使用木材的特別經驗,創造了在柱頭之上用層疊的挑梁,以承托上面橫樑,使得屋頂部分出簷深遠,瓦坡的輪廓優美。用層疊擾出的木材所構成的每一個組合稱做「斗拱」。「斗拱」和它們所承托的莊嚴的屋頂,都是中國建築上獨有的特徵,和歐洲教堂石骨發券結構一樣,都是人類在建築上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性的工程。「我們古代的匠師們還巧妙地利用保護木材的油漆,大膽地把不同的顏色組成美麗的彩畫、圖案;不但用在建築內部,並且用在建築外部簷下的粱枋上,取得外表上的優異的效果。在屋瓦上,我們也利用有色的琉璃瓦。這種用顏色的藝術是中國建築體系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應用色調和裝潢方面,中國匠師表現出極強的控制能力,在建築上所取得的總效果都表現著適當的富麗而又趨向於簡練」。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在中國建築中,每一個露在外面的結構部分同時也就是它的裝飾部分;那就是說,每一件裝飾品都是加了工的結構部分。中國建築的裝飾與結構是完全統一的。天安門就是這一切優點的卓越的典型範例。


在平面佈置上,一所房屋是由若干座個別的廳堂廊龐和由它們圍繞著而形成的庭院或若干庭院組合而成的。建築物和它們所圍繞而成的庭院是作為一個整體而設計的。在處理空間的藝術上也達到了最高度的成就。


中國的建築體系至遲在公元前十五世紀已經形成,至遲到漢朝(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就已經完全成熟。木結構的形式,包括樑柱、斗拱和屋頂,已經被「翻譯」到石建築上去了。中國建築雖然也採用磚石建造一些重要的工程和紀念性的建築物,但仍以木結構為主,繼續發展它的特長,使它日臻完善,這樣成功地賦予純粹木構建築以宏大的氣魄,是世界各建築體系中所沒有的現象。


這種莊重堂皇的建築物最卓越顯著的範例莫如北京的宮殿,那是所有到過北京的人們所熟悉的。當然,還有各地的許多廟宇衙署也都具有相同的品質。它們都以廳堂、門樓、廊廡以及它們所圍繞著的庭院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雄偉壯麗,它們能給人以不易磨滅的印象。這種同樣的結構和部署用作住宅時,無論是鄉間的農舍或是城市中的宅第,也都可以使其簡樸而適合於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古代木結構中一些個別罕貴重要的文物是應當在這裡提到的。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的正殿是一座八五七年建造的佛教建築,至今仍然十分完整。河北省薊縣的獨樂寺中,立著中國第二古的木建築。一座以兩個正層和一個暗層構成的三層建築也已經屹立了九百六十八年。這三層建築是圍繞著國內最大的一尊泥塑立像建造的。上兩層的樓板當中都留出一個「井」,讓立像高貫三樓,結構極為工巧。


木結構另一個偉大的奇跡是察哈爾應縣佛宮寺的木塔,有五個正層和四個暗層,共九層,由剎尖到地面共高六十六米。這個極其大膽的結構表現了我國古代匠師在結構方面和藝術方面無可比擬的成就。再過四年,這座雄偉的建築就滿九百年的高齡了。


從這幾座千年左右的傑作中,我們不惟可以看到中國木構建築的紀念性品質和工巧的結構,而且可以得出結論,這種木結構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持久性,就是因為它的結構方法科學地合乎木材的性能。


年齡在七百年以上的木建築,據建築史家局部的初步調查,全國還有三十餘處。進一步有系統的調查,必然還能找到更多的遺物。可惜這三十餘處中已經很少完整的全組,而只是個別的殿堂。成組的如察哈爾大同的善化寺(遼金時代)和山西太原的晉伺(北宋)都是極為罕貴的。北京故宮——包括太廟(文化宮)和社稷壇(中山公園)——全組的佈局,雖然時代略晚,但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更是珍貴無比的。


在磚或石的建築方面,古代的工程師和建築師們也發揮了高度的創造性。在陵墓建築,防禦工程,橋樑工程和水利工程上都有偉大的創造。


著名的萬里長城起伏婉蜒在二千三百餘公里的山脊上,北京的城牆和巍峨的城門樓是構成北京的整體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們不是沒有生命的磚石堆,而是渾厚偉大的藝術傑作。在造橋方面,一千三百年前建造的河北省趙縣的大石橋是用一個跨度約37.50米的券做成的「空撞券橋」。像那樣在主券上用小券的無比聰明的辦法,直到一九一二年才初次被歐洲人採用;而在那樣早的年代裡,竟有一位名叫李春的匠人給我們留下這樣一件偉大壯麗的工程,足以證明在那時候以前,我國智慧的勞動人民的造橋經驗,已經是多麼豐富了。


今日在全國的土地上最常見的磚石建築是全國無數的佛塔,其中很多是藝術傑作。河南省嵩山篙岳寺的磚塔是我國佛教建築中最古的文物,建於公元五二O年,也是國內現存最古的磚建築。它只是簡單地用磚砌成,只有極少的建築裝飾。只憑它十五層的疊澀簷和柔和的拋物線所形成的秀麗挺拔的輪廓,已足以使它成為最偉大的藝術品。在河北省泳縣的雙塔上,十一世紀的建築師卻極其巧妙地用磚作表現了木構建築的形式,外表與略早的佛官寺木塔幾乎完全一樣。雖然如此,它們仍充分地表現了磚石結構渾厚的品質。


磚石建築在華北和西北廣泛地被採用著,它們都用筒形券的結構。當以磚石作為殿堂時,則按建築物紀念性之輕重,適當地用磚石表現木結構的樣式。許多所謂「無梁殿」的建築,如山西太原木柞寺明末(一五九五年)的大雄寶殿都屬於這一類。


檢查我們過去的許多建築物,我們注意到兩種重要事實:一、無論是木結構或磚石結構,無論在各地方有多少不同的變化,中國建築幾千年來都保持著一致的、一貫的、明確的民族特性。二、我們古代的匠師們善於在自己的傳統的基礎上適當地吸收外來的影響,豐富了自己,但從來沒有因此而喪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千餘年來分佈全國的佛教建築和回教建築最清晰地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自從帝國主義以武力侵略我國、文化上和平而自然的交流被蠻橫的武力所代替以來,情形就不同了。沿海岸和長江上的一些「通商口岸」被侵略者用他們帶來的建築形式生硬地移植到原來的環境中,對於我國城市的環境風格加以傲慢的鄙視和粗暴的破壞。學校裡訓練出來新型的知識分子的建築師竟全部放棄中國建築的傳統,由思想到技術完完全全的摹仿歐美的建築體系,不折不扣地接受了歐美建築傳統,把它硬搬到祖國來。過去一世紀的中國建築史正是中國近代被侵略史的另一悲慘的版本!


從滿清末年到解放以前,有些建築師們只為少數地主、官僚、買辦建造少數的公館、洋行、公司,為沒落的封建制度和半殖民地的政治經濟服務。因為殖民地經濟的可憐情況,建築不但在結構和外表方面產生了許多醜惡類型,而且在材料方面,在平面的部署方面都墮落到最不幸的水平。


建築師們變成為帝國主義的經濟、文化侵略服務。同時蔑視自己本國藝術遺產、優秀工匠和成熟而優越的技術傳統。此後任何建築作品都成了最不健康的殖民地文化的最明顯的代表,反映著那時期的畸形的政治經濟情況。到了解放的前夕,每一個愛國的建築師越來越充滿了痛苦而感到彷徨。


祖國的解放為我們全國的建築師帶來了空前的大轉變。我們不但忽然得到了設計成千上萬的住宅、工廠、學校、醫院、辦公樓的機會,我們不但在一兩年中所設計的房屋面積就可能超過過去半生所設計的房屋面積的總和乃至若干倍,最主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的服務對像不是別人,而是勞動人民。


我們是為祖國的和平的社會主義事業而建設,也是為世界的和平建設的一部分而努力。我們集體工作的成果將是這新時代的和平民主精神的表現。我們的工作充滿了重要意義,在今天,任何建築師,無論在經濟建設或文化建設中,都是最活躍的一員。我們為這光榮的任務感到興奮和驕傲。但是我們也因此而感到還應當以更嚴肅的態度擔負起這沉重的責任。


這許多重大的意義,建築師們不是一下子就認識到的。由於過去的習慣,起初我們只見到因為建造的量的增加使我們得以「一顯身手」的許多機會,但很快地一個嚴重的問題使我們思索了。這麼大量的建造之出現將要改變祖國千百個城市的面貌。


我們應該用什麼材料、什麼結構、什麼形式來處理呢?這是需要認真的思慮的,是必須有正確領導的,是不能任其自流和盲目發展的。好在在這裡,共同綱領的文化教育政策已給了我們一個行動指南。這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教育政策。


遵照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於新文化的英明正確的分析,中國的新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的民族特性。因此新中國的建築當然也「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義的內容」。


中國的新建築必須是「科學的。……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與實踐一致的。」「……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的。新中國的建築師「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尊重歷史的辨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要引導他們(人民群眾)向後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


這個新建築「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結起來。……」


有了這樣明確而英明的指示,建築師們就應當認清方向,滿懷信心,大踏步向前邁進。我們必須毫不猶疑地,無所留戀地揚棄那些資本主義的,割斷歷史的世界主義的各種流派建築和各流派的反動理論;必須徹底批判「對世界文化遺產的虛天主義態度以及忽視民族藝術遺產的態度」(蘇聯建築科學院院長莫爾德維諾夫語)。


不可否認的,目前首先亟待解決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工作和居住所大量需要的房屋的問題;目前所要達到的量是要超過於質的。但是我們相信,普及會與提高「互相聯結起來」的。毛主席告訴我們:「隨同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


新中國的建築師們正在為偉大的和平建設努力。我們目前正在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貢獻出一切力量,但同時也必須準備迎接文化建設的高潮。新的設計必須努力提高水平。研究、理解、愛好過去的本國建築的熱情必須培養起來。在中央文化部的領導下,整理藝術遺產的工作已在每日加強。在中央教育部的領導下,在培養下一代的建築師的教學方針上,已採用了蘇聯的先進教學計劃,在創造中注重民族傳統已是一個首要的重點。


全國人民有理由向建築師們要求,也有理由相信,在很短的期間內,在全國的一切建築設計中,新中國的建築必然要獲得巨大的成就,建築師們的設計標準必然會顯著地提高,因為我們會再度找到自己的傳統的藝術特徵,用最新的技術和材料,發展出光輝的、「為中國人民所喜愛」的、不愧為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的新建築。那就是新民主主義的,亦即我們「民族的、大眾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