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 我們的審美不拐彎 >

我們的審美不拐彎

「趴踢」的功能

花開富貴、前程似錦、松鶴延年、鵬程萬里的鏡框畫,是以往乃至現在常出現在普通中國人家裡頭的。如果再加上個時鐘、日曆,那就更高級,功能性更佳。攝影作品被掛在家中牆上,常見的也是小清新或風光圖片。這也是我住過那麼多賓館或家庭旅店裡常見到的,也常想著要等到真正人文或藝術作品登堂入室,真是不知道還要過多少年。

滾滾兮財至、艷艷兮佳人。福、祿、壽、喜,這些既根本又直接的需求期盼,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的精神沙龍。畫面往往是直接意指,或者輔以文字昭示訴求,今年還出現了馬背上擺放著錢物的造型,想「馬上」得到那些好東西,真是一個審美不會拐彎的民族。

也有人舉例說,教堂在國外就是懺悔的地方,中國的寺廟卻是要買門票、還能花錢做法事破財消災的地方。請回家的符、像,必須能讓主人具有招財進寶、能生會養、多子多福、飛黃騰達、壽比南山、長生不老等等這些漫無邊界上不封頂的福祉。功能性,才是國人心中永遠的供奉品和張貼物。

還有一例便是音樂。

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包括縣、鎮,都能看到大媽們的廣場舞。那真是民族風的海洋!革命紅歌、西部情懷,到近年的鳳凰傳奇、江南Style,也不管原先的節奏、速度是什麼樣的,統統被改成舞曲、迪斯科,咚次咚次,咚次咚次……

在武漢江灘以及重慶的廣場、碼頭,我都見過超大規模的廣場舞。重慶人叫它「壩壩舞」,那陣勢給我的視覺震撼,總讓我站在旁邊一直看,不想走。更多的是在公園或街邊空地,或者是商場門前,大媽們用手推車或三輪車載來音響,並拖來電源。可早可晚,有跳到快中午的,或者是晚飯後直接加了夜場。

廣場舞陣容排布是這樣的:一般前面會有一個領舞兼教練,往往是一位身材還算姣好、風韻猶存的老美女。她的動作熟練、幅度到位,帶領著強大的大媽方陣在嗨曲裡左轉右踢。與教練離得近的是積極分子,跳得也不賴。在隊伍邊上或後面的是初學者或性格稍內向者。個別初學的老太太通常在最後面的邊角上,動作簡化並且總會慢上半拍。我看廣場舞不僅愛看領舞大美人怒放第二春的勁頭,也不會錯過邊角上的老太太————她們的努力令人感動,像跟不上課程的差生硬是隨著學霸一起奮力衝刺高考。

「什麼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什麼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

與肢體相伴的,是一張張平靜的臉,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那表情不算是認真,也不算是享受,更不是炫技,就是一派自如的我跳故我在!

當我在一旁瞠目結舌地看著「壩壩舞」的海洋、想像著大伙被簡單粗暴的節奏反覆抽打的快感,我不知道是想替他們高興還是想替自己哭。我進而想了,要是等到布魯斯、爵士、funk那些真正的搖擺到來,等到切分音、附點音符、三連音的律動成為這裡的背景音樂,樂觀地估計……需要一百年!如果一百年不行,那就得千年以後了。相比之下,這些民族風的節奏只能算是「撞擊」。是的,這個事,深深撞擊了我。

重複就是力量,這力量也只能來自重複。

我甚至懷疑最初把「party」一詞諧譯成「趴踢」的人,是不是在看廣場舞的時候受了啟發。專家說,「廣場舞是人們交流思想、抒發感情、強身健體、消除隔閡的最好形式之一」,「在輕快的樂曲伴奏下翩翩起舞,人們的自我封閉意識會得到徹底的解脫」。

聽到沒有?我們也不是白「踢」的,它實在是功能多多,直至解脫。

街頭的歎息

上世紀80年代有一首青春勵志歌曲《為了尋求美》,「我們為了尋求美,排成一條隊。美在花叢召喚你,能給你安慰」。有專家考證說:這首歌「科學地實踐了學院派與街頭文化的完美結合,廣泛流行,雅俗共賞……」

「街頭文化」?蒼天啊,這是嗎!看看西方的街頭文化是什麼:街舞、籃球、滑板、說唱、塗鴉……很多是締造和發展了藝術的類型並薪火傳接,掀起一個又一個蔓延世界的文化運動。在西方作為現代流行文化策源地的「街頭」,到了我們這裡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文化終點站、文藝敬老院。可歎我們的街頭,只剩下城管指縫間倖存的地攤貨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成了我們的文藝需要狡辯處隨時可用的按鈕。我們除了講民族特色,藝術中有沒有一種普世水準?美國的軍歌有圓舞曲、布魯斯、福音、爵士,有的甚至還深深影響了流行音樂,而我們的軍歌是「一、二、三——四!」你怎麼看?

有趣的是我們還把一類攝影稱作「街頭攝影」,我也不贊同這種分類。如果有這種類型,那就應該有「客廳攝影」、「餐廳攝影」,到網上看看,拍貓拍菜的照片比我一輩子見過的街頭照片還要多。我們之所以願意拍照,無非想拍的時候就拍了,可以是街頭也可以隨時轉彎離開街頭。

2006年,我第一次到武漢。在出租車上,司機知道我是攝影師後興致勃勃給我建議:「武漢很大,要看你想拍什麼。要拍城市的和諧新面貌,就在武昌。」司機的語氣很篤定,接著話鋒一轉:「如果,你想拍老居民區的街頭市民醜態呢,就去漢口!」 我無語了。作為本地人的司機,給外地攝影師指路確實心腸難得,只可惜在他心目中,我們的街頭已經無甚拿得出手的文化,儼然只剩下醜態了。

中國人含蓄,能走出家門歡跳,已是不易,所以此事還是得一分為二地看。網上斥其占道、噪音擾民的也不少,結果總是抗議無效。他們的曲目中有《一萬個捨不得》,還有《一萬個對不起》,你服還是不服?

電視上,一位北京的舞蹈專家,興奮地介紹他到貴州跟當地蓬勃開展的「百姓健康舞」活動做交流的盛況:「在講座之後,成千上萬的大爺大媽蜂擁過來,搶著要跟我握手、說話。他們都快哭了,他們抓我……」

北京的專家,想必是帶來了審美認同,肯定了健身療效,所以他們要去摸一下專家,以解相思之苦。只不過這相思,竟然也能以集體的形式直接爆發。

審美的檔次,是內心渴望和偶像水平的綜合分數的五折。——《小鎮青年》,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