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拉薩,時光靜默如謎 > 唐卡 藏地文化百科全書 >

唐卡 藏地文化百科全書

策默林寺是策默呼圖克圖(活佛)的駐錫寺。這個「拉薩四大林」之一的寺院很有些歷史。周圍更深的小巷子裡,住著無數的人家,每一扇窗戶背後都有傳說。北京中路19號院緊依著策墨林寺的後面,是一個並不古老的典型藏式四合大院,中間有一個天井,天井中是個大水池,大院的人們在這裡洗菜、洗衣服,聊天歡笑。站在這個大院的四樓走廊上,腳邊就是策默林寺紅色的牆,寺院的屋頂一覽無餘,右側的不遠處,布達拉宮正隨著時間變化著不同的光彩。午後,院子四樓的一間屋子裡坐滿了人。1981年,勉唐派的唐卡大師丹巴繞旦先生在這裡創辦了唐卡學校。

唐卡是流行於藏區的一種宗教卷軸畫,通常繪在麻、棉、帛、絲材料上,是藏族繪畫中與壁畫同等重要的繪畫型制,是可以移動攜帶的神像。唐卡最統一的傳說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後,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班達拉姆畫像,這就是第一幅唐卡,後來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班達拉姆神像腹內。而據專家考證,唐卡的發展基本上與漢唐至宋元時期中原漢地捲軸畫的發展進程相適應。在蕃漢交往密切的敦煌,沿著佛教繪畫的軌跡,由吐蕃旗旛畫演變而形成的。唐卡是正是漢地幡畫與印度布畫的聯姻產生了唐卡。唐卡自產生之日起就被廣泛用於寺院懸掛、密修觀想,更被廣泛用於佛事活動、老百姓的婚喪嫁娶。可以說唐卡是瞭解西藏文化的百科全書。

在漫長的歷史中,唐卡大師們自然也將唐卡藝術演化到極致,曾經形成了各種流派。公元17世紀中葉,格魯派與覺囊、嘎舉等教派戰爭不斷,最後,年輕的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擴大了格魯派的勢力範圍,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政權。洛桑嘉措博學多才,酷愛藝術,勉唐派作為格魯派首肯的宮廷畫派,成了為宗教服務的繪畫樣式的唯一選擇,尤其是以曲英嘉措活佛領導繪製的扎什輪布寺和布達拉宮作品為起點,新勉唐派時代開始了。

1966年左右,唐卡和所有的藝術一樣進入沉寂期。儘管旅遊和收藏熱適時地挽救了唐卡,作為現代勉唐派最重要的代表畫家,繞旦先生依然有強烈的責任感,以前唐卡都是家族相傳,繞旦先生從小就開始畫唐卡,作為西藏大學的教授,他在大學課堂上首開唐卡課,先生寫的《西藏繪畫》一書是對西藏繪畫史的完整總結。

「我不要他們的錢,他們如果學會了畫唐卡,以後能養活自己就行了,我現在什麼也不缺。」透過繞旦先生二樓畫室的窗子,剛好可以看到學校的後窗戶,繞旦先生一邊說著話,一邊看著學校的燈光——「要放學了,每天7點放學。」老人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唐卡與學生身上。

27年間,學校已經畢業了50多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畢業證由繞旦先生蓋章承認——「我的學校不屬於任何組織,我蓋章了就是承認了這個學生的能力,社會也就認可我的學生。」他把學生分為三個等級——優秀的、平常的和合格的。因為畫唐卡需要一定的因緣,也就是天賦,更需要用虔誠的心境讓作品充滿靈性,所以唐卡畫師的靈氣通常起決定的因素。繞旦先生說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秀的。有的學生在這裡一學就是7年,依然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唐卡畫師。

來自山南地區瓊結縣的達瓦已經學習了5年唐卡繪畫,在這裡通常要學習5年以上才能畢業,最快的也需要3年,從最初打底稿開始,到最後可以設色及各種唐卡需要的技藝。繞旦先生還帶著幾位研究生,有男有女,有藏族人也有漢族人。「外國的留學生也有,韓國的,日本的,只要他們有興趣來學。我曾經參加過世界藏學大會,很多人對藏文化有興趣,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學習有什麼不好。」但是在唐卡藝術的歷史中,從來就沒有出現女性藝術家,在拉薩也幾乎沒有藏族的女孩子學習唐卡。

傍晚他通常坐在北京中路19號院的長廊上,看著教室,邊喝著啤酒,邊看著孩子們在策默林寺和自己家的鐵門之間的走廊上奔跑,策默林寺的後牆上斜著長出了幾棵茂盛的草,大院三樓的直直的走廊外面一輛自行車吊在那,從四樓看下去,草與自行車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距離,空間就這麼大,雖然老城區之外有寬闊的街道,在新城的街道之外便是大山大水的大氣派。

拉薩還有很多不同的唐卡學校,從小學畫的孩子也許並不明白他們傳承的是什麼,對於藝術而言,真諳其中之妙的總是少數,而這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