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悲傷與理智 > 三七 >

三七

第一個機會就出現在此時,它是由情節提供的。但恰恰是情節以及情節對於終結和結局的需求將作者推到了一旁。

 

可是突然,
那神祇攔住她,痛苦地
喊出一句:「他回頭啦!」
她懵懵懂懂,輕聲問:「誰?」

 

這是一個絕妙的場景。單音節的「誰」(who)就是遺忘自身道出的聲音,就是最後一口氣。因為那些力量、神力、抽像的能量等等大多是通過單音節詞來發揮作用的。在日常現實生活中,單音節詞也是辨認那些力量的一種方式。

我們這位詩人本可以輕而易舉地抓住這個啟示的時刻,如果這是一首押韻詩的話。但由於他寫的是一首無韻詩,他便失去了韻腳具有的語音上的終結感,而不得不放過這被壓縮進單個元音「誰」中的無垠。

請記住,俄耳甫斯的轉身是這則神話的關鍵時刻。請記住,詩句其實就是「轉身」。最重要的是,請記住:「請勿轉身」就是神的禁忌。對俄耳甫斯而言這個禁忌的意思就是:「在冥府別像詩人那樣行事。」或者也可以說:「別像詩句那樣行事。」不過他卻這樣行事了,因為他別無選擇,因為詩句就是他的第二天性,甚或第一天性。因此他轉身了,撇開左右交替起首書寫法不談,他的意識和他的視線轉身了,違反了禁忌。他付出的代價就是歐律狄刻的那聲「誰?」。

不管怎樣,在英譯中,這裡本可以押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