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悲傷與理智 > 十七 >

十七

「吞噬」(to devour)指貪婪的吃相,通常是形容動物的。作者採用這一比喻不僅是為了描寫俄耳甫斯的運動速度,而且也旨在說明這一速度的來源。這顯然暗指冥王府邸那條長有三個腦袋的看門狗刻耳柏洛斯,它看守入口,也同樣看守出口,我們還要補充一句,因為入口和出口是同一道門。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俄耳甫斯正走在自地獄返回人間的路上,也就是說他在那裡剛剛見過那隻怪獸,或許正感到十分恐怖。因此,他的運動速度既源於他想盡快把他心愛的妻子帶回人間的熱烈願望,同時也來自他想盡量與那條狗拉開距離的急切想法。

通過用這個動詞來描寫俄耳甫斯的運動方式,作者在此暗示:對刻耳柏洛斯的恐懼已經把這位始祖詩人變成了一頭野獸,也就是說,使他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他的腳步大口大口吞噬道路,/並不停下來咀嚼」這一句十分出色,即便僅僅因為它暗示了我們這位主人公未能完成使命的真正原因,以及神禁止他回頭張望的本意:不要成為恐懼的犧牲品。換句話說,別跑得太快。

不過,我們並無理由認為,作者著手寫這首詩時即已開始破譯這則神話的主要內涵。這很可能是在寫作過程中產生的一個直覺行為,它發生在他的筆寫下這個十分平常的強化詞「吞噬」之後。這時,一切全都各就各位:速度和恐懼,俄耳甫斯和刻耳柏洛斯。很有可能,這種關聯僅在他的腦中一閃而過,隨後他對我們這位始祖詩人之後的處理方式也就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