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悲傷與理智 > >

「對於男人來說,姑娘的面容自然就是他靈魂的面容。」一位俄國詩人這樣寫道[9],這也就是忒修斯[10]或聖喬治[11]的功績之後所隱藏的東西,也就是俄耳甫斯和但丁的追求。這些任務的極度繁重證實了一種超出情慾的動機。換句話說,愛情是一種形而上的情感,其目的既在於美化人的靈魂,也在於解放人的靈魂,亦即使人的靈魂脫去生活的穀殼。這就是、而且始終是抒情詩歌的核心。

簡而言之,少女就是人們靈魂的替代物,人們關注少女,恰恰因為他們沒有別的選擇,也許除非置身鏡中。在我們稱之為現代的時代中,詩人與公眾均已習慣於短暫的東西。然而甚至就在這個世紀,仍有足夠多的、完全可與彼特拉克相媲美的例外。人們可以舉出阿赫馬托娃,人們可以舉出蒙塔萊,人們可以舉出羅伯特·弗羅斯特或托馬斯·哈代的「黑色田園詩」。這都是用抒情詩的形式對靈魂的尋求。歌詠對象的唯一性、手法或風格的穩定性也由此而來。如果一個詩人活得足夠長,他的一生常常就像是單一主題的體裁變奏,使我們能將舞蹈和舞蹈者區分開來,而在這裡,就是將愛情和愛情詩區分開來。如果一個詩人在年輕時死去,舞蹈和舞蹈者就會融為一體。這會導致一場可怕的術語混亂,讓表演的參與者們聲名狼藉,而他們的動機就更不用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