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悲傷與理智 > 十六 >

十六

讓我們關掉燈光,或是緊閉雙眼。我們看到了什麼?一艘美國航母航行在太平洋中央。我在甲板上揮手。或是在駕駛一輛「雷諾2CV」。或是置身艾拉唱的《綠黃籃子》的旋律中,等等,等等。因為人就是人所愛的東西。他之所以愛那東西,因為他就是那東西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人。物也一樣。我記得一陣轟鳴,當時列寧格勒新開了一家自助洗衣店,鬼才知道那些洗衣機是從哪兒進口的,當我把自己最先擁有的藍色牛仔褲扔進洗衣機時,它立馬發出了轟鳴聲。這轟鳴聲中有認知的喜悅,排隊的人全都能聽見。因此,讓我們緊閉著眼睛承認:我們在西方,在文明中認出了我們自己的某些東西,在那裡這種認同也許甚至比在家裡更強烈。此外,我們已做好為這份情感買單的準備,價錢相當高,即我們的餘生。代價自然不低。可是便宜沒好貨。更不用說在那些年代,我們的餘生便是我們擁有的一切。

一九八六年


[1] 此文作於1986年,首發於巴黎「Vogue」雜誌1986年12月、1987年1月合刊,第672期,原題為「Les Trophees」,英文版標題為「Spoils of War」,俄文版標題為「」。

[2] 這是作者對《聖經·約翰福音》之首句「太初有道」的戲仿。

[3] 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列寧格勒圍困戰」,它自1941年7月10日至1944年8月9日共持續900天。

[4] 德國和波蘭間的邊界線。

[5] 裡加是拉脫維亞的首都。

[6] 堂吉訶德的隨從。

[7] 布羅茨基曾以瑪麗一世為對像寫下組詩《獻給瑪麗·斯圖亞特的十二首十四行詩》。

[8] 原文為德語nach Osten,是一種源於19世紀的德意志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指的是德國人試圖挺進東方斯拉夫人的土地,擴展生存空間,這也是納粹意識形態的一部分。

[9] 布羅茨基在此做了一個文字遊戲,schmaltz是一個進入英語的德語詞,原意「油脂」,引申義為「過分的讚譽」和「過分傷感的文藝作品」;schmerz則意為「痛苦」。

[10] 布羅茨基在與沃爾科夫的談話中曾稱,他在法國作家和詩人雷尼耶(1864—1936)處學會了詩的結構。

[11] 布羅茨基後來果然常去威尼斯,並寫作了大量以威尼斯為對象的詩文,最終也長眠於該城。

[12] 據布羅茨基俄文版散文集編者稱,布羅茨基此處有誤,該車型應為「雪鐵龍2CV」。

[13] 意為「它主人的聲音」,為一家英國唱片連鎖銷售公司,標識是一隻聽留聲機的小狗,簡稱HMV。

[14] 即「哥倫比亞公司」。

[15] 意大利語,即《一顆偷偷灑下的眼淚》,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劇《愛情靈藥》中的一段男高音詠歎調。

[16] 即《探戈舞曲》。

[17] 布羅茨基在這裡用的是一個漢語和英語結合在一起的詞彙「shizi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