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 找到廖廠長 >

找到廖廠長

這一生中,你遇見怎樣的人,然後有機會成為那樣的人。

《只有廖廠長例外》一文在「吳曉波頻道」發表後,深圳和湖南兩地分別掀起找人熱潮。

《三湘都市報》的年輕記者湯霞玲受命尋找廖廠長。她找到婁底一位企業家朋友,提供了四條線索:「一、姓廖,1989年時年近40歲;二、在婁底辦過照明配件廠;三、後來去深圳做生意;四、資助過幾位上海大學生。」

這四條信息中,居然有三條是我的記憶失誤:1989年見面的時候,廖廠長其實只有27歲;我在他的小工廠看到的一地零配件不是照明配件,他也沒有去深圳做過生意;1995年前後,我接到的那通深圳來電不是廖廠長打來的,而是當年見過的一位他的朋友。

湊巧的是,湯霞玲托到的那位企業家朋友盧新世是漣源商會的副秘書長(當時的漣源縣隸屬婁底地區),他便在微信群裡發佈了找人信息。

漣源商會副會長廖群洪回憶說,那天晚上正在吃飯,突然手機被刷屏。

盧新世問他,那個姓廖的人是你嗎?

廖一邊喝酒,一邊用中指回復:年紀不對,也沒有去過深圳,但的確資助過幾位大學生。

幸運的是,廖群洪還記得那四個大學生,有一位姓吳,一位姓王,一位姓趙。湯霞玲居中來回核實,總算落實了事實。

9月22日晚,湯霞玲造訪廖家,廖妻從箱底找出25年前的一張舊照片。

歷時40多個小時,廖廠長被找到。

舊照片中,廖廠長留著一頭披肩長髮,直到三年前才剪去。

他的漣源朋友對我說,「我們就一直當他是個文化人。」這位朋友還無意中說了一個細節:廖廠長當時每月領的工資是200元,當聽說他拿出7000元資助幾個從未謀面的上海大學生,兩位副廠長跟他大吵一場,一起辭職離開了他。廖一直不願意說這個事情,因為「大家現在還是好朋友」。

我們的南疆考察是1989年3月8日從上海出發的,在婁底見到廖廠長是4月底,回到學校是8月初。廖廠長的生意在這一年的秋季陷入泥潭。他的工廠主業是製造組裝水泥包裝袋的設備。年初,水泥廠預訂了200台,可是到了年底,因為宏觀經濟徹底崩潰,只賣出了5台,工廠因此欠下30萬元的債務。廖廠長只好把廠房低價賣掉,剛夠還掉債務和發工人遣散費,他變得一貧如洗。

廖廠長向丈人借了2000元,決定回漣源老家碰運氣,就在汽車站,一位朋友拉住他的袖子向他借錢,他又掏出了200元。揣著剩下的1800元,他在漣源縣城開了一家液化氣站,這是極微利的生意,「那時只夠抽2角錢一包的香零山」。

慘淡經營了一年多,廖廠長東行到了鎮江丹陽,做魚藥生意,本來好好的,但一筆貨款收不回來,又是一場顆粒無收。他轉而南下去了廣州,投靠廣交集團,做銅進出口貿易。1992年經濟開始復甦,他低進高出居然賺了300萬元。在朋友們的慫恿下,廖廠長轉去廣西防城炒地皮,那時,防城、北海及海南海口是中國地產最熱的幾個地方,他從上海人手裡接過一塊地,還沒有捂熱,轉年就碰到朱鎔基鐵腕整治房地產,泡沫一夜破滅,廖廠長第三次一貧如洗。

1993年年底,廖廠長回到長沙,見到大學同學、漣源老鄉梁穩根——也就是後來當過中國首富的三一重工董事長,他們的關係挺不錯,梁穩根結婚時的西裝還是廖廠長出錢送的,廖對梁說,我想再創業,但沒錢了,梁問,要多少,廖說,大概7萬元,梁說,現在就去會計那裡支吧。就這樣,廖拿著這筆錢,開出了一家計算機網絡公司,前後4年,業績慘淡。

再後來,專業市場風潮吹到中部省份,廖廠長去雨花機電市場擺攤賣電機,漣源人被稱為「湖南的溫州人」,控制了長沙的很多專業市場,在老鄉們的幫助下,也在命運的滌蕩中,廖廠長一天一天變得「成熟」了起來,「翻譯馬克斯·韋伯的那些子念頭早就不見嘍」。2007年,城市急速擴容,廖廠長受聘到長沙郊區的一個城中村當市場經營公司的業務總經理,一幹就是5年,他把紅星·美凱龍引進到了那裡,成為當地最大的傢俬中心。2012年,他盤下了一座小錳礦,原本想賺一筆能源景氣的錢,誰料近幾年金屬價格下滑,營收不溫不火,他的日子便漸漸地賦閒了起來。

再次見到廖廠長是《只有廖廠長例外》發表的一個月後。

我飛到長沙,途中,特意去花店買了一捧鮮花,這是今生第一次給男人送花。

沒有想像中的激動。我們只是簡單擁抱了下,彼此看見了當年的自己。

在一間湘菜小店,我靜靜地聽廖廠長潦潦草草地訴說過往25年的商海沉浮,每一次起伏轉折都在我的腦海裡投影出宏觀經濟的波動曲線。他的運氣貌似不太好,總是在景氣的尾巴處被「恰好」掃倒;他的心也太軟,要麼被騙被賴賬,要麼沒有將錢賺透。一路走來,起承轉合,別彆扭扭。

我為廖廠長帶去了近年寫的9本書,壘起來就是時間的高度,25年前答應過的「考察報告」並沒有寫出來,我現在用這個向他交代。

他問我,聽說你要捐稿費,搞一個青年創業公益金。

我說,是的。

他說,你來前,我跟漣源商會的朋友們商量了一下,打算也拿出100萬元,在湖南設立一支廖廠長青年創業公益金,好不好?

我說,好,一起做點事吧。

25年前的廖廠長,其實一直在那裡。

2014年10月25日,洪江古商城。在湖南日報社的盛情主持下,我與廖廠長同台見面,當年的南疆考察隊隊員、我的同學王月華從南方趕來。

我們的故事很平凡,如湘江裡的一塊卵石,被歲月沖刷,時光擁抱,有點暖暖的。

「一個人用自己的心靈去處理事情,他根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根據心靈本身。」蒙田說。

在我年輕的時候,遇見廖廠長,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這一生中,你遇見怎樣的人,然後有機會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