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噪音 > 拯救一個國家的記者 >

拯救一個國家的記者

2006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提名名單裡,我最感興趣的不是《斷背山》,而是喬治·克魯尼拍的《晚安,好運》(Good Night,and Good Luck)。因為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愛德華·R·默羅(Edward R.Murrow),一個所有做新聞搞媒體的都該認識的人,他有「美國電子傳媒新聞史上最偉大的記者」之稱,甚至還被尊為「廣播界的耶利米先知」。

今天大家扭開電視看CNN,總會聽到一句鏗鏘的「This is CNN」,而重音放在「this」之上。這是美國許多電視網慣用的台號模式,其來源則是CBS廣播網的「This is CBS」。最早用這句片語、這種腔調來念台號的,正是當年任職CBS的默羅。

「This is London」,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守在收音機旁的美國人都很熟悉這句話,一聽就知道又有大洋彼岸的最新戰況了。今天倫敦又被轟炸了嗎?丘吉爾又要發表演說了嗎?盟軍何時反攻?黎明快要來臨了嗎?而在烽火之中用獨特嗓音為他們報道消息的也是默羅。

1938年3月13日,希特勒要去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標誌著奧地利正式併入第三帝國。默羅和他散佈歐洲各地的同事利用當時簡陋的技術,連線做了一個叫做「European News Roundup」(歐洲新聞摘要)的特別節目,即時報道全歐洲對這件大事的反應。默羅自己則坐鎮維也納,讀出了這個革命節目的第一句話:「This is Edward Murrow speaking from Vienna... It』s now nearly 2:30 in the morning. and here Hitler has not got arrived.」(我是正在維也納的愛德華·默羅……現在大約凌晨兩點半,而希特勒仍未到達)。因為太受歡迎了,這個特別節目後來發展成CBS常設的「News Roundup」,直到今天,它已是電視史上最長壽的欄目了。

當然,光是擁有非凡的主持技巧和採訪能力,還不足以讓默羅變成一個英雄,更談不上偉大。令一個新聞人偉大的,終究是他的道德、勇氣與原則。美國每出一個和媒體有關的醜聞,大家就愛說「默羅一定會死不瞑目」(Murrow is rolling over in his grave),可見默羅已經成為新聞界的精神標桿。那麼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呢?

這就必須從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盛極一時的「麥卡錫主義」說起了。沒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人大概很難想像美國也有過這麼瘋狂的時期:查理·卓別林為了抗議迫害而遠走歐洲;「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因為不想再參與殺人武器(氫彈)的研發,被調查員當作間諜般審問;無數的公務員、明星和學者被無理地指控,然後沉默退隱;很多地方的公共圖書館把馬克思、潘恩(Thomas Paine)、馬克·吐溫的書,甚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列為禁書,乃至於付諸一炬。而這一切,全是因為「愛國」。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冷戰接著上場的年代,過去的盟友蘇聯轉眼就成了美國的敵人,而另一個盟友國民黨丟掉中國內地的速度竟比一眨眼的工夫還快,再來就是火辣辣的朝鮮戰爭了。突然之間,「共產主義的幽靈」飄浮在美國人的心中,恐懼的壓力只欠一根火柴就可點燃。負責燃亮它的,就是野心勃勃的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

麥卡錫利用國會的調查委員會四處發炮,一天到晚就說自己手上有多少潛伏在美國的共產黨員的名單。以他的伎倆,本來並不足以打動任何有理性的人,但一來環境使然,二來他又特別擅長利用媒體。於是一場禍延美國多年的麥卡錫主義和「白色恐怖」就盛大地登場了。當時只要有人發表同情工人或低下階層的言論,就會被無限上綱地冠以「共黨間諜」的帽子。有俄國血統的名人更是必須公開痛罵蘇聯,否則也會有叛國的嫌疑。一時間人人自危,告密的告密,坦白「交代」的坦白交代,就像美國版的「文革」。麥卡錫氣焰之盛,幾乎連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兩任總統都搞他不定,政府各級官員都要讓他三分,以防背上不愛國的罪名。

就在這時候,默羅站出來了。他和同事們頂著巨大的壓力,要對抗勢力如日中天的麥卡錫。他們發現有個空軍氣象員被解雇,理由是他的父親和妹妹被指控為共產黨的同情者,除非他肯公開和家人斷絕關係才能保住工作。默羅在他主持的「See it Now」裡報道了這宗不合理的冤案,迫使空軍收回成命,復聘那個可憐青年。他算是勝了第一仗。

但接下來就輪到默羅自己成為目標了,麥卡錫的黨羽開始調查他是否也和共產黨有關,還說:「我並不是說默羅是個共產黨員,但要是一個東西看起來像鴨子,走起來像鴨子,而且叫起來都像鴨子,那它就一定是只鴨子。」大禍臨頭的默羅要比麥卡錫更懂得操作媒體,於是在1954年的3月9日做出了一集改變歷史的電視節目。

在這集節目裡面,默羅把歷年來麥卡錫說過的話精心剪輯起來,用畫面直接說明這個人的前後矛盾和混亂邏輯。默羅在這集節目的製作過程中對恐慌不已的同事們打氣的話,已經成為經典名言了:「沒有任何人可以再威嚇整個國家,除非我們都是他的共犯。」壯哉斯言,如果一整個國家都能陷入恐懼造成的瘋狂,那一定不只是少數幾個人的責任,而是全體國民都成了「共犯」。問題就在於有沒有人敢不去同流合污,甚至做第一個走出洞穴的人。

默羅敢,而且他贏了。這個節目的播出一下子喚醒了全美國的主流傳媒,讓大家發現國王原來沒穿衣服。整個形勢就在一夜之間扭轉,現在要為自己辯護的反倒是麥卡錫自己了。該年年底,美國參議院正式通過對麥卡錫越權的譴責案。麥卡錫終於垮台了。

一個新聞工作者拯救了一個國家,這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後亦未必有來者的個案。今天的美國正隨著「反恐戰爭」逐漸顯現麥卡錫陰影重臨的險象,一向反對布什的喬治·克魯尼此時推出紀念此光輝一役的《晚安,好運》,豈非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