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月有痕 > 神童的辛酸 >

神童的辛酸

當父母的,望子成龍的多。幼時家教,無不絞盡腦汁,學虎媽狼爸的也大有人在。中國可真是一個充滿聰明孩子的國度,甘羅和晏殊常常被拿來說事兒,其實這算什麼啊?甘羅十二為上卿,晏殊十四賜進士,太大了。現在那麼多人十三四歲就成了公務員,公眾嘩然——少見多怪了是不是?還有四歲就當官的呢。當然,人家是靠本事,不像有些人,拼爹加偽造履歷,那要擱在舊社會,別說當官,就殺頭了也說不準。

這位超級神童出現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叫蔡伯禧,福建福清人,不到四歲,就被皇帝召見了。為啥召見他啊?因為這孩子能背一百多篇詩。皇帝一看,立馬給了他一個校書郎的官職,在皇宮裡當伴讀。這事記載在清代宋長白《柳亭詩話》裡。據說,這是歷史上當官年齡最小的紀錄了。

比他差點的叫呂嗣興,南宋孝宗時的浙江衢州人,四歲的時候「能誦《書》《切韻》、變四聲、畫八卦」,皇帝給的官職是「從政郎」,給皇孫伴讀。還有一位神童武狀元朱虎臣,紹興三年參加武殿試,射箭十發九中,滔滔不絕大談《孫子兵法》和《諸葛八陣圖》,奪了個狀元,才九歲。

男孩兒這麼出息不算新鮮,女孩兒參加科舉考試的也有——《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說,宋孝宗淳熙年間,特別設立了童子科,有個叫林幼玉的小女孩兒,「求試所誦經書四十三件」,結果順利通過考試,小小年紀就封了個「孺人」。要知道這個封號,只能給官員的老婆,給了小女孩,就相當於給官了,至少七品吧。

這些都是孩子裡的牛人。至於有興趣特長的那就更多了。比如宋朝人劉鎮就寫過一首《八歲女善棋》的詩:「慧黠過男子,嬌癡語未真。無心防敵手,有意惱詩人。得路逢師笑,輸機怕父嗔。汝還知世事,一局一回新。」看來這位詩人是和小姑娘下棋下輸了,沒轍,人家姑娘有壓力啊,棋輸一著,當爹的要生氣。

明朝萬曆年間,廣東順德縣出了個小小書法家。多小啊?兩歲就出名了,人雖小,卻善寫大字。他四歲的時候,大官馬文卿巡按廣東,還召見了他,把他抱在膝蓋上,讓他寫字。這孩子手很小,握筆卻極有力,運筆如飛,揮灑自如,寫出的字有碗口大。人人都說是個神童。當然,也有人懷疑是什麼神靈附體了。這事是清代《五山志林》裡說的,俞樾在《茶香室續鈔》裡分析說,沒聽說他長大了書法多有名啊,看來還真是小時候有什麼古怪。

中國家庭第一次培養神童的狂潮,似乎是出現在兩宋。原因呢,是因為有個叫朱天錫的小孩兒。北宋元豐年間,朱天錫十一歲的時候被送到禮部,把《周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論語》《孟子》狂背一遍,一字不錯,朝野震驚,皇上給了個進士。還有人寫詩稱讚:「神童之科今有無,談經射策皆壯夫。古來取士凡數塗,但願一一令吹竽。甘羅相秦理不誣,世人看取掌中珠。折腰未便賦歸歟,待君釋褐還鄉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頭一個學習的是他的堂兄、十二歲的朱天申,在朱天錫的基礎上,又加了幾本書,而且能連讀一百遍;接下來是十二歲的黃居仁,九經連讀七十五遍,全給了進士。

這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這麼掙功名,可比長大了老老實實參加科舉考試更合算。於是全國各地經久不息堅持不懈地培養神童,比如江西南康,就有了個神童山,每年都能輸出神童上百人,其中一部分能得到功名,比例是七比一。

最過分的就是朱天錫的家鄉饒州了。鄰居們都想,既然朱天錫能當神童,那我家孩子為什麼不能?於是五六歲的孩子,粗讀詩書以後,馬上就得背五經。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啊,家長也有辦法,把孩子擱竹籃子裡,再把籃子擱樹枝上,這樣就不會走神了。教書先生呢,先談好價錢,然後按經書算錢,背完一種,結一次賬。

饒州神童這個品牌打響了,可也有相當大的代價——據說有不少小孩,就是這麼唸書念死的。難怪有人評價:「如此教小兒,可謂矯揉造作矣。」看看吧,現在為奧數題和各種競賽頭疼的小孩兒們,你們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宋朝的孩子比你們慘一百倍。虎媽狼爸什麼的也別吹牛了,老祖宗比你們虐多了。

這種很「二」的教育方法,似乎並沒教出什麼能幹的人才來。不是所有小孩都適合當神童,也不是所有神童都能像甘羅、晏殊那樣,成為人才。

要說真正聰明的孩子,還真有一個。這小孩兒叫王采,是宋神宗年間的將軍王韶最小的兒子。王的聰明,體現在他剛會說話的時候——那年春節期間,汴梁城舉辦了盛大的燈會,所有人都出門去看燈。王韶的家人,也扛著小王採出去湊熱鬧。走到皇宮的宣德門,正好趕上皇上登樓,那真是萬眾敬仰,一片歡呼,人都快擠瘋了。等家人把視線從皇帝身上移開,一摸肩頭,小孩兒沒了。

丟了孩子,家人嚇壞了,找也找不到,只好溜回家。王韶看見他們神色不對,一追問,才知道孩子丟了。萬沒想到,王韶說:「要是別的孩子丟了,咱們就得找找,王采啊,不著急,過幾天自己就能回來。」

還真讓王韶說著了,十天後,王真回來了,是皇宮中派的太監陪著,坐著牛車回家的。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家人扛著王採出門的時候,就讓人販子盯上了。這孩子穿得真漂亮啊,估計能賣個好價錢。跟蹤半天終於等到機會,皇帝出現,最熱鬧的時候,人販子們一拱一擠,王采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呢,就換人扛他了,瞬間就和家人分開。王采情急之中,幹了一件事,把自己的珍珠帽子藏懷裡了。

人販子背著王采奔逃,路過東華門,正好有幾輛宮中的小車要進去。王采一把抓住車子的窗簾,大喊大叫,還拿出了帽子揮舞。那幾個人販子魂兒都嚇飛了,撒腿就跑。

就這樣,車裡的幾個太監把王采抱進了宮裡,孩子太好玩了,太監逗著王采玩了一夜。

第二天,太監們帶著王采去見皇帝,說撿了個漂亮孩子,是吉兆,意味著皇家也會添男孩兒。皇帝就問王:「你誰家小孩兒啊?」王采說:「我是王韶的小兒子。」

皇帝還挺失落,念叨著:「瞧,原來是有人家的啊。」

孩子聰明,皇上挺喜歡,留在宮裡玩了。在這些日子裡,皇上問清了王采被拐的經過,直接叫開封府取消休假來破案。拐賣孩子的案子,只要有決心沒有破不了的,沒兩天,那幾個壞蛋拿住,審結,判罪。這才叫太監把王采送回家去。

太監們帶給王韶的,除了他兒子,還有一份開封府審案子的案卷,以及皇帝送給孩子的過年禮物,有小金人兒,有錢,還有果子,價值萬錢。

王采的聰明勁兒,在於他的隨機應變。這比讀死書的小孩強多了。他長大後,進了翰林,還當了兵部侍郎。不過,最後也是因為聰明玩過頭了,死在宋徽宗手裡。

王采被拐這件事,是王采的孫子講給岳飛的孫子岳珂聽的。岳珂把它寫在了《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