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月有痕 > 宋金諜事 >

宋金諜事

施宜生是福建人,小時候,有個和尚對他說:「老僧我會看相,你小子不凡啊。我倒要看看我看相的本事靈不靈……算了現在不和你說,你回家去吧。」

過了幾年,和尚的話沒有應驗。施宜生科場不順,前途蹉跎,鬱悶之中,不打算再考了。他想起和尚吞吞吐吐的話,覺得應該去問問和尚。和尚跟他喝了幾杯,說:「你面有權骨,可公可卿。讓我看看你的手,嗯,你身上的毛髮,都是逆著往上長的,還蓋著手腕啊,你得逆,然後貴。」

和尚的話說到了施宜生的心坎裡。必須得叛逆。施宜生的偶像是誰啊?是安祿山的謀士嚴莊、黃巢的副手尚讓。他早就想當這麼一號人物了。這個時候,金兵南下,北方大亂,南方也不安穩。福建境內,現成就有造反的——范汝為。施宜生一拍屁股,投了老范,準備大幹一場。老范也把他引為知己,相見恨晚。只是,施宜生的事業沒有展開,老范失敗了。紹興二年元月,老范敗於韓世忠,丟了建州老窩,含恨自焚。

施宜生化裝成用人逃亡,逃過了長江,進入泰州的大戶人家當了三年傭工。只是主人見多識廣,總覺得這人不一般。有一天,突然把施宜生單獨叫來,問:「天下大亂,英雄隱形也是常有的事,你得跟我說實話,不然只能把你送官。」

施宜生剛開始還裝傻:「讓我幹的我都干了啊,還都恭恭敬敬……要不,我辭職吧。你到底看我哪兒不對了?」

主人說:「你幹的事當然都是用人幹的,但總是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有一次請客過後,僕人都吃剩飯,只有你躲在後面,把碗撤了,還歎氣,挺不高興的。龍穿魚服,你這是潛伏啊。說吧,我會幫你的。」

施宜生知道掩飾不住了,只好拜倒說:「主人活我一命。」就把自己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主人聽完了,說:「官府抓你抓得急,城鄉都是畫影圖形,你往哪兒逃啊?這樣吧,有個和尚,是我交心的朋友,你找他吧,幫你往北逃,去金國的地盤,只有這一條路了。」

主人給了施宜生一大筆錢,幫他聯繫上了和尚朋友。十幾天後的夜裡,和尚幫施宜生渡過了淮河。分手前,和尚說:「你大丈夫富貴命啊。你去了必然發達,只是,別忘了大宋。上天保佑你吧。」

此後,施宜生十分坎坷。有書說他在偽齊劉豫那裡當官,有書說他輾轉流落到燕京,給金朝皇帝上書,大談宋朝虛實希望得到重用,卻反而被下了監獄,被押到黃龍府。出獄後,他就靠教書為生。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金主完顏亮掌權的時候。當時金朝舉行考試,施宜生連考連捷。完顏亮有次出行打獵,一口氣打了三十六頭熊,正好士子們要殿試,就命令士子們以此為題作賦。施宜生的文章,阿諛奉承而且肉麻,看得完顏亮心花怒放,點為第一。從此,他官運亨通。紹興三十年南宋過年的時候,施宜生又出現在南方,他已經是金朝的翰林侍講學士,作為使節,來宋朝賀新年了。

接待施宜生的,是南宋吏部尚書侍讀張燾。當時,宋金有盟約,不再打仗,但風聞完顏亮正在備戰,各種消息都有,南宋君臣都摸不到底。施宜生的到來,是個探查的好時機。

萬沒想到的是,施宜生在館驛裡,看看左右無人,突然對宋朝的官員來了一句:「今日北風正緊。」看對方還琢磨呢,又拿起桌子上的筆,敲了敲:「筆來,筆來。」

張燾再傻,也聽明白了,這是施宜生在向宋朝官員示警。北風正緊還必來,肯定是要打仗啊。原來施宜生是我們的人!於是,南宋開始了備戰,完顏亮南侵之時,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只是施宜生的下場很慘。他向南宋官員透露情報,過程還是被手下看到了。手下向完顏亮作了報告,施宜生被當作間諜,「烹而死」。真沒想到,這個南宋曾經的敵人,竟然為了南宋獻出了生命。也許,是那個敢於救他的主人、那個叮囑他別忘了大宋的和尚,最終打動了他的心。

施宜生的故事後來被編成了京劇,就叫《北風緊》。

就在施宜生向張燾傳遞情報的時候,在淮河宋金交界處,有個商人格外活躍。此人叫劉蘊古,是個賣首飾的。他的特點就是特別愛說,在酒館裡,經常談起金國內部的虛實,喝多了還會哭,大喊「何時能見天日」,還表態一定要助大宋,取中原,滅金國。

他的言行很快引起宋朝官員的注意,官員秘密把他送到杭州,交給朝廷裡面的高官。見到了宋朝官員,劉蘊古說起了自己的痛苦經歷:他兩個弟弟都在金朝當了官,可自己卻鬱鬱不得志。他就是想到宋朝幹一番事業。

來了個金國通,自然是好事,他被舉薦當了迪功郎、浙西帥司。有職位了。這一年是紹興三十一年。

劉蘊古在南方幹了件奇怪的事。

吳山有座伍員公祠,當時人人敬之,香火甚旺,甚至有富戶捐了個豪華金牌匾。劉蘊古自然也是來拜的,拜完了,說自己對伍子胥有承諾,要換塊新匾。匾是換了,可大家都覺得不理解——你倒換得比原來好看點啊,怎麼看都不如原來的,而且題名也蹊蹺,不光寫名字,還把自己的官職都寫上了,真是千古奇聞。

當時有人就懷疑,這劉蘊古是在透露某種信息。細作不止一個人,劉蘊古這是讓人帶信回金國,他已經在宋朝立足了。

但這樣的懷疑沒人相信。

完顏亮的南征半途而廢,原因是他自己後院起火,完顏亮在政變中被殺。按說如果是細作,劉蘊古一定非常受打擊。可這時候,劉蘊古卻顯得興奮異常。

隆興初年,北方大量流民南下,數量達到了一萬多人。南宋的想法,先把這些人圈起來,屯田,省得無事生非,擾亂秩序。沒想到劉蘊古卻積極活動,提出自己的主張:他們都是青壯年啊,怎麼能老死在田間?把他們交給我,我帶著他們北上伐金,還我山河。

這個建議充滿了戰鬥性,獲得了包括張燾在內的許多官員的支持。只有一個人反對,他就是次相史浩。

史浩判斷,劉蘊古一定是奸細,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如果把這一萬人給他,他帶頭造反,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為了證實自己的疑問,史浩決定親自和劉蘊古談一談。

劉蘊古聽說高官接見,興沖沖地趕來。一見面,史浩就說:「當年樊噲想帶十萬人橫掃匈奴,朝廷裡都有人議論要斬他。你帶著一萬烏合之眾,還真能幹大事嗎?」

劉蘊古萬沒想到史浩會這麼說,汗都下來了,趕緊說:「我沒這個意思。這一萬人,家都在北方,的確不能信任。我呢,就是想讓他們試試,萬一能打勝呢?其實也未可知。」

史浩冷笑道:「不知道你的家人,現在在哪兒啊?」

劉蘊古差點沒把茶杯掉在地上。他家人也在北方,這史浩可是完全不信任他啊。

劉蘊古的建議徹底被否決了,但說他是奸細,也沒有直接證據。很快,他又被保舉到太平州做副官,參與軍事,這場風波就算過去了。

事情敗露在幾年後,一個叫駱昂的人在北上金國的路上被宋軍逮捕,從他身上搜出了大量宋朝的機密情報。駱昂供出了劉蘊古,他正是劉蘊古的僕人。

劉蘊古被抓,被殺,結束了他間諜的一生。

施宜生和劉蘊古,都是成功的間諜。他們都打入了敵人內部,獲取了信任,身居要職,但卻都沒有貪圖安逸的生活,都為自己的事業而死。作為奸細,他們都有著英雄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