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橋的故事 > 怖·第24章 流刑囚所渡之橋 >

怖·第24章 流刑囚所渡之橋

在距離莫斯科以南300米的姆欽斯克縣,有一對男女犯了殺人罪,被逮捕並施以鞭刑,然後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

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中葉。當時鐵路還未開通。囚犯們從各地被押來聚集到一起,一大群人排成隊,經過數月的徒步跋涉,被驅逐到極寒的西伯利亞。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很多人死在了這殘酷的路上。姆欽斯克縣的這一對男女原本是戀人關係,但在流放途中男人厭倦了女人,變心愛上了另一個美貌的女囚犯。於是這個女人的心中湧起了陰暗的想法。

不久,一行人來到伏爾加河上的不知名的一座橋上。這個女人突然用身體撞向情敵,情敵被撞下橋之後,自己也跳入了冰凍的河流中。周圍人都驚呼一聲之後,馬上變得漠不關心,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低著頭繼續過橋。

這是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歌劇作品《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中的最後一幕。

這個充滿陰暗氣氛且無可救藥的故事,隨著動感的交響樂像怒濤般展開了。

1934年在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初次上演的這部歌劇,受到國內外一致好評,肖斯塔科維奇作為蘇維埃傑出的年輕作曲家,獲得了不可搖撼的地位。

但是一年半之後,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後來觀看了歌劇舞台表演的斯大林對作品表示了不滿。之後,蘇聯共產黨的中央機關報《真理報》發表題為《混亂代替音樂》的社論文章,對這部歌劇及作者開始進行猛烈抨擊,一些政府御用的評論家也紛紛藉機口誅筆伐,說作者是「相當下流的資產階級」。最後這部歌劇遭到禁演。

肖斯塔科維奇沒有像其他藝術家那樣選擇自殺或者逃命。他繼續留在祖國,即使承受著接二連三的公開批評,依然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不過都是些交響曲、鋼琴曲、電影音樂以及歌曲等,而不是曾經構思過的《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相關三部曲。並且,他再也沒有為新的歌劇作過曲。

他這種姿態,被比作是一邊看著從肅清的橋上墜落下去的同伴,一邊默默過橋的流刑囚。

到底斯大林認為這部歌劇的哪個部分對其造成了威脅呢?那部歌劇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鄉下豪商伊斯梅洛娃家族的新娘卡捷琳娜,因為身處不能展現自己生命活力的地方而感到壓抑。專橫的公公鮑裡斯掌握所有權力,頤指氣使地使喚著家人,下人和農奴們。卡捷琳娜的丈夫不僅沒有任何權力,而且不具備生育能力。可是,公公鮑裡斯因為他們沒有生孩子每天責備和數落卡捷琳娜。最後,鮑裡斯想既然兒子沒有生育能力,那就由自己來代替兒子讓卡捷琳娜懷孕,竟然闖進了卡捷琳娜的臥室。

正在此時,新來的下人謝爾蓋出現了。卡捷琳娜被他的男性魅力迷倒,毒死了可惡的公公鮑裡斯,接著夥同謝爾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事情很快暴露,他們被逮捕了。後來在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旅程中,卡捷琳娜又遭到謝爾蓋的背叛。

這是關於一個女性走向毀滅的故事。如同與音樂驚人的節奏競爭似的,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眼睜睜地看著情敵轉瞬墜落,墜落再墜落,最終自己也從橋上墜落下去了。

卡捷琳娜的墮落與其說是她本人的原因,倒不如說是強化保守的伊斯梅洛娃家族的環境造成的。而伊斯梅洛娃家族難道不是象徵著當權的政府嗎?另外,隨心所欲濫用權力的公公鮑裡斯,不正是代表著國家最高權力者嗎?「前往西伯利亞的堆滿人骨的道路啊,被血養育,滿是死亡的呻吟聲的道路啊」,這首古老的囚犯之歌,不也是對政府的批判嗎……

被冠以這種嫌疑罪名的《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被斯大林扼殺在搖籃裡也是必然的了。

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遙遠旅途中,流刑囚走過了幾座橋呢?

肯定在每過一座橋時,女主角的絕望感都會更加深重。即使到今天,彷彿從不知名的橋的任何一處,都能聽到卡捷琳娜那樣的女性和政治犧牲者的慟哭。

圖選自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

流刑囚所渡之橋

與歌劇的女主人公幾乎處於同一時期,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被當作政治犯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他們可能渡過了同一座橋也說不定)。流放後,很快他被強制拉去服兵役,還被剝奪了十年的自由。直到1859年,癲癇的老病惡化之後,他才回到了聖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