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東京夢華錄 > 卷之五 >

卷之五

民俗

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淨盤合1器皿,車簷2動使,奇巧可愛。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謂如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類。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加之人情高誼,若見外方之人為都人凌欺,眾必救護之。或見軍鋪收領到鬥爭公事,橫身勸救,有陪酒食簷3官方救之者,亦無憚也。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相借措動使,獻遣湯茶,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4之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門。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以至貧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銀器供送。有連夜飲者,次日取之。諸妓館只就店呼酒而已,銀器供送,亦復如是。其闊略大量,天下無之也。以其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所謂花陣酒地,香山藥海。別有幽坊小巷,燕館歌樓,舉之萬數,不欲繁碎。

〔註釋〕

1合:今寫作「盒」。23簷:「擔」的通假字。4提茶瓶:在茶坊提茶瓶為顧客提供茶水服務並且兼做傳遞消息等工作的人員。耐得翁《都城紀勝·茶坊》云:「提茶瓶,即是趁赴充茶酒人,尋常月旦望,每日與人傳語往還,或講集人情分子。」

〔譯文〕

京城中所有出售飲食的商販,都用乾淨的盤盒器皿盛裝食品,車或擔上的各種器具物件,都新奇精巧,非常可愛。對吃食以及湯汁飲料等,都不敢過於隨意。那些賣藥賣卦的人,各自都穿著一套整齊的冠帶。甚至是那些乞丐,也有自己的規矩。稍有懈怠,眾人都不能容許。那些士人、農民、工匠、商販等各行業人員,所著衣裝也都有各行業的特點,不能越出常規。比如香鋪裡的裹香人,就是戴帽子,圍披肩;質庫裡的掌事,就穿黑色長衫,扎系角帶,不戴帽子。街市上的行人,一看衣著打扮就能區分出他們的身份。而且京城裡的人很看重人情和友誼,如果看見外地人被京城裡的人欺負,眾人一定會出面幫助他。如果遇上被禁軍拘捕的事件,民眾也會挺身上前勸解或救助,甚至有陪著酒食請官方做主來進行解救的,也不怕麻煩。如有人從外地剛來到京城住,那鄰居就主動幫助他辦事,或者給他送去茶水,為他指點買賣物品的地方等。還有那些提茶瓶的人,每天在鄰里之間互相送茶,相互詢問有關的事情。大抵有遇到喜事或喪事的人家,鄰里人等都會湧到他家門前相幫。那些大酒店,遇到那些賣零酒的小店來店裡買過三兩次酒的,就很放心地把價值三五百兩銀子的銀質盛酒器皿借給他們。甚至是那些較為貧苦的人家向酒店要酒菜在家中待客飲酒,酒店也是無例外地用銀質的杯盤。對於那些連夜飲酒的人家,第二天才去把杯盤取回來。各家妓院的客人也只管向酒店索要酒菜就行了,飯店都會用銀質杯盤送上門。這種闊綽大度的經營方式,真是天下少有的。京城裡人煙稠密繁華,增加幾萬人不會覺得多,減十幾萬人也不覺得少。真是花陣酒池、香山藥海啊。另外,那些背街小巷裡,也有各種小飯館、歌廳之類,數以萬計,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京瓦伎藝

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張廷叟,孟子書1。主張小唱2,李師師3、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嘌唱4弟子,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教坊減罷並溫習5,張翠蓋、張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兒、楊總惜、周壽6、奴稱心等。般雜劇杖頭傀儡7,任小三,每日五更頭回小雜劇,差晚看不及矣。懸絲傀儡,張金線、李外寧8。藥發傀儡,張臻妙、溫奴哥、真個強、沒勃臍。小掉刀、筋骨上索雜手伎,渾身眼、李宗正、張哥。球杖踢弄,孫寬、孫十五、曾無黨、高恕、李孝詳。講史9,李慥、楊中立、張十一、徐明、趙世亨、賈九。小說十,王顏喜、蓋中寶、劉名廣。散樂,張真奴。舞旋,楊望京。小兒相撲、雜劇、掉刀、蠻牌,董十五、趙七、曹保義、朱婆兒、沒困駝、風僧哥、俎六姐。影戲,丁儀。瘦吉等,弄喬影戲。劉百禽,弄蟲蟻。孔三傳,耍秀才、諸宮調。毛詳、霍伯丑,商謎。吳八兒,合生。張山人,說諢話。劉喬、河北子、帛遂、胡牛兒、達眼五、重明喬、駱駝兒、李敦等,雜班。外入孫三神鬼,霍四究說「三分」,尹常賣「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餘不可勝數。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教坊鈞容直,每遇旬休按樂,亦許人觀看。每遇內宴前一月,教坊內勾集弟子小兒,習隊舞,作樂,雜劇節次。

〔註釋〕

1孟子書:此三字的意思不明確,當代人們的理解也有歧義。或認為「孟子書」是講述孟子故事的評書;或者認為「孟子書」和「張廷叟」並列,是人名。造成歧義的關鍵在於以下的「主張」二字意義不詳。中華書局出版的鄧之誠注本把「主張」二字斷在上句,為「張廷叟孟子書主張」,意義也不明朗。如果把「主張」二字解釋為「張廷叟和孟子書二人的看法和觀點」,即以下對京城伎藝諸家的評議,也似乎不妥。因而疑此處有誤字或錯字。這裡,姑且把「孟子書」解釋為講述孟子故事的評書,「主張」二字暫且存疑。2小唱:在酒宴前唱小曲者,或者清唱,或者有一人用樂器伴奏。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唱叫小唱,謂執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輕殺,故曰淺斟低唱。」3李師師:北宋徽宗時汴京名妓,曾得幸於徽宗,也曾和周邦彥等著名文士交好。宋代不少文人筆記都記載有李師師的軼事,小說《水滸傳》中也有關於她的描寫。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宋徽宗幸李師師家時,適逢周邦彥也在那裡,見聖上駕到,李師師急忙讓周邦彥躲到床底下,周邦彥得以聽到徽宗和李師師歡會的情形。這一故事,有文人渲染的痕跡,未必完全屬實。《夢華錄》所記的李師師,即是曾得幸於徽宗的李師師。4誠其角者嘌(piāo)唱:「誠其角者」,意思費解。「誠其」二字疑是「都城」二字之誤。因本書卷之九「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一節中,「第七盞,御酒」一段有「皆都城角者」一句,可參照。「嘌唱」,歌曲中曲折引長其聲的一種唱法。程大昌《演繁露》卷九云:「凡今世歌曲,比古鄭衛又為淫靡,近又即舊聲而加泛灩者,名曰嘌唱。」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嘌唱,謂上鼓面唱令曲小詞,驅駕虛聲,縱弄宮調,與叫果子、唱耍曲兒為一體。本只街市,今宅院往有之。」「嘌」字的本義為「急速」,《詩經·檜風·匪風》云「匪風飄兮,匪車嘌兮」,前人註解說:「嘌嘌,無節度也。」據此種種解釋,嘌唱大抵是指近乎淫靡的通俗唱法。5減罷並溫習:意義不明,疑是指教坊司裡的歌舞音樂藝人的身份。6周壽:或為崔上壽。本書卷之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一節有「薛子大、薛子小、楊總惜、崔上壽之輩」。兩處的周壽和崔上壽當是一個人,其名必有一訛。7般雜劇杖頭傀儡:「般雜劇」,即搬演雜劇。「般」即是「搬」的通假字。「傀儡」,即木偶戲,世俗或稱之為扁擔戲。根據其傀儡人物的製作和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杖頭傀儡(用豎桿支起小舞台人在裡邊用手操縱傀儡表演)、懸絲傀儡(人在幕後用提線操縱傀儡表演)、藥發傀儡(有火藥引發的傀儡表演)、水傀儡(藝人在水中進行表演)、肉傀儡(用小孩扮作傀儡進行表演)等。這裡若把「般雜劇杖頭傀儡」連起來理解,似指搬演雜劇故事的杖頭傀儡表演。8李外寧:自此三字以下的斷句頗為繁難,今人的看法各有不同。或謂「李外寧」應和下文「藥發傀儡」相連,因為本書卷之六「元宵」一節有「李外寧藥發傀儡」一句。然而中華書局出版的鄧之誠注本認為,本書卷之七「池苑內縱人關撲遊戲」一節又有「李外寧水傀儡」一句,即是說李外寧的伎藝不止一種,藥發愧儡和水傀儡都可以表演。既然如此,他和張金線一起表演懸絲傀儡也是不錯的。這裡暫且按照鄧之誠的斷句方法處理,從李外寧起以下各句的讀法為伎藝在前、人名在後;而到「瘦吉等,弄喬影戲」以下時,讀法為人名在前、伎藝在後。9講史:演說歷史故事的評書。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十小說:主要演說當時世俗傳奇故事的評書。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二云:「小說起宋仁宗,蓋時太平盛久,國家閒暇,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故小說得勝,頭回之後即雲話說趙宋某年。」而查宋人筆記,小說也演說歷史故事,但它和「講史」的區別在於,小說更主要是演說傳說和虛構的故事,而講史主要演說歷史上的真實故事。散(sǎn)樂:古代的舞樂名。原指周代民間樂舞,包括俳優歌舞雜奏等,因不在官樂之內,故稱為散樂。歷代都有散樂,宋代亦然。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二云:「今人呼路歧人樂為散樂。」而路岐人是宋元時對民間藝人的稱呼,即不在官家樂隊的在野樂人,其所演奏的舞曲即是散樂。相撲:即古代所謂的角抵,當代稱摔跤,是我國歷史上一種傳統的體育項目。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角抵」記云:「角抵,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影戲:古代的一種用燈光照物顯影而進行的戲曲表演,用手顯影稱為手影戲,用剪紙或皮革製作的人物顯影稱為皮影戲。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後用彩色裝皮為之。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與之醜貌,蓋亦寓褒貶於市俗之眼戲也。」弄蟲蟻:耍弄小動物進行表演的娛樂形式,如耍弄小鳥、鳥龜、蠅虎(蜘蛛)、蝦蟆等。這些小把戲在宋代比較流行,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二記述有他在杭州看到的禽蟲表演。諸宮調:宋金元時期說唱藝術的一種。其形式是把同一個宮調中的許多曲子連成一套,再把若幹不同宮調的套曲連在一起演唱故事。表演時講唱相間,以唱為主,因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又被稱為「彈詞」。據王灼《碧雞漫志》等書記載,諸宮調的唱法是北宋末民間藝人孔三傳創造的。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諸宮調本京師孔三傳編撰,傳奇、靈怪、八曲、說唱。」諸宮調對元雜劇曲牌聯套的體制有直接的影響。商謎:宋代京城裡說話人的伎藝名稱,大抵是用猜謎的形式聚集聽眾和看客。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商謎,舊用鼓板吹《賀聖朝》,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小說講經史」一節亦云:「商謎者,先用鼓兒賀之,然後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合生:宋代京城裡說話人的一個流派,大抵是藝人當場指物賦詩,也叫唱題目。其中內容滑稽又有諷勸意味的,叫做養合生。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合生與起令、隨令相似,各佔一事。」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諸色伎藝人」寫作「合笙」。說諢話:即講笑話使人發笑。諢話就是使人發笑的話。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三云:「元豐末東坡赴闕,道出南都……坡至都下,就宋氏借本看。宋氏諸子不肯出,謂東坡滑稽,萬一摘數語作諢話,天下傳為口實矣。」這裡的「說諢話」是北宋末年京城裡藝人表演的一種形式。雜班:即雜劇表演的散段。耐得翁《都城紀勝·瓦捨眾伎》云:「雜扮或名雜班,又名紐元子,又名技和,乃雜劇之散段。在京師時,村人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裝為山東河北村人,以資笑。今之打和鼓、捻梢子、散耍皆是也。」叫果子:宋代京城中伎藝表演的一種,大抵是模仿市井中小販的叫賣聲,拖長聲音進行演唱並配有音樂,也叫吟叫。高承《事物紀原》卷九云:「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戲。其本蓋自至和、嘉祐之間,叫紫蘇丸洎樂工杜人經十叫子始也。京師凡賣一物,必有聲韻,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聲調,間以詞章,以為戲樂也。今盛行於世,又謂之吟叫也。」鈞容直:即軍樂。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四六「樂考十九」云:「鈞容直者,軍樂也。」又高承《事物紀原》卷二引《宋朝會要》云:「太平興國三年詔籍軍中之善樂者,命曰引龍直,每巡省游幸,則騎導車駕而奏樂。……淳化三年,改名鈞容直。」

〔譯文〕

宋徽宗崇寧、大觀以來,在京城各瓦肆裡著名的伎藝表演主要有:張廷叟的評書《孟子書》,講述孟子故事。能夠稱得上小唱名角的要數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京城裡的嘌唱弟子以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最為有名。教坊司的減罷及溫習等人中以張翠蓋、張成,以及其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兒、楊總惜、周壽(或為崔上壽)、奴稱心等較出名。任小三以杖頭傀儡表演而著名,他每天五更時即開始表演小雜劇,去得稍晚一點就看不上了。表演懸絲傀儡的有張金線、李外寧。表演藥發傀儡的有張臻妙、溫奴哥、真個強、沒勃臍。小掉刀、筋骨上索雜手伎等表演有渾身眼、李宗正、張哥。而孫寬、孫十五、曾無黨、高恕、李孝詳等則以球杖踢弄表演為有名。講歷史類評書的有李慥、楊中立、張十一、徐明、趙世亨、賈九。擅長講小說類評書的有王顏喜、蓋中寶、劉名廣等人。表演散樂的有張真奴。楊望京的舞旋表演最佳。董十五、趙七、曹保義、朱婆兒、沒困駝、風僧哥、俎六姐等人比較擅長表演小兒相撲、雜劇、掉刀、蠻牌等節目。丁儀表演弄影戲。還有瘦吉等表演的弄喬影戲。劉百禽表演弄蟲蟻。孔三傳表演耍秀才、諸宮調。毛詳、霍伯丑說商謎。吳八兒說合生。張山人說諢話。雜班表演出名的有劉喬、河北子、帛遂、胡牛兒、達眼五、重明喬、駱駝兒、李敦等。另外還有孫三表演神鬼,霍四究說「三國故事」評書,尹常賣說「五代史」評書,文八娘則以叫果子聞名。其餘的各種表演藝人及表演形式不可計數。不論是颳風下雨、熱天冷天,每個戲棚裡的觀眾都是日日爆滿。教坊司和軍樂隊,每逢旬休日就到外面練習演唱、奏樂,並允許百姓們觀看。每逢宮中辦宴會的前一個月,教坊司就開始召集學員們練習隊舞、奏樂,雜劇節目依次表演。

娶婦

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1,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次簷2許口酒,以絡盛酒瓶,裝以大花八朵、羅絹生色或銀勝八枚,又以花紅繳簷上,謂之「繳簷紅」,與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魚三五個、箸一雙,悉送在元3酒瓶內,謂之「回魚箸」。或下小定、大定4,或相媳婦與不相。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彩段,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其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5,著紫背子6,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下定了,即旦望媒人傳語。遇節序,即以節物頭面羊酒之類追女家,隨家豐儉。女家多回巧作之類。次下財禮,次報成結日子。次過大禮,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帕頭之類。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鋪設房臥,謂之「鋪房」。女家親人有茶酒利市之類。至迎娶日,兒家以車子或花簷子發迎客,引至女家門,女家管待迎客,與之彩段,作樂催妝上車。簷從人未肯起,炒咬利市7,謂之「起簷子」,與了然後行。迎客先回至兒家門,從人及兒家人乞覓利市錢物花紅等,謂之「攔門」。新婦下車子,有陰陽人8執鬥,內盛谷豆錢果草節等,咒祝,望門而撒,小兒輩爭拾之,謂之「撒谷豆」,俗雲厭青羊等殺神也。新人下車簷,踏青布條或氈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鏡倒行,引新人跨鞍驀草及秤上過,入門,於一室內當中懸帳,謂之「坐虛帳」。或只徑入房中,坐於床上,亦謂之「坐富貴」。其送女客,急三盞而退,謂之「走送」。眾客就筵三杯之後,婿具公裳花勝9簇面,於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謂之「高坐」,先媒氏請,次姨氏或妗氏請,各斟一杯飲之;次丈母請,方下坐。新人門額,用彩一段,碎裂其下,橫抹掛之,婿入房,即眾爭扯小片而去,謂之「利市繳門紅」。婿於床前請新婦出,二家各出彩段,綰一同心,謂之「牽巾」,男掛於笏,女搭於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廟前參拜。畢,女復倒行,扶入房講拜,男女各爭先後對拜畢,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婦女以金錢彩果散擲,謂之「撒帳」。男左女右,留少頭髮,二家出匹段、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然後用兩盞以彩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酒」。飲訖,擲盞並花冠子於床下,盞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則眾喜賀。然後掩帳訖。宮院中即親隨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參謝諸親,復就坐飲酒。散後,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台、鏡子於其上,望堂展拜,謂之「新婦拜堂」。次拜尊長親戚,各有彩段、巧作、鞋襪等為獻,謂之「賞賀」。尊長則復換一匹回之,謂之「答賀」。婿往參婦家,謂之「拜門」。有力能趣辦,次日即往,謂之「復面拜門」,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賞賀亦如女家之禮。酒散,女傢俱鼓吹從物,迎婿還家,三日,女家送彩段油蜜蒸餅,謂之「蜜和油蒸餅」。其女家來作會,謂之「暖女」。七日則取女歸,盛送彩段頭面與之,謂之「洗頭」。一月則大會相慶,謂之「滿月」。自此以後,禮數簡矣。

〔註釋〕

1草帖子:古代議婚的程序中,經媒人說合之後先寫成的書面契約,男家、女家各寫一份,上面寫明家庭中三代的姓氏、官職及田產等。下帖子共有兩次,第一次寫得較簡略,叫草帖子;第二次寫得較詳細一些,叫細帖子。2簷:即「擔」的通假字。以下「繳簷」、「花簷」、「簷從人」、「起簷子」、「車簷」等皆同此。3元:通「原」,原來的。4小定、大定:古代議婚程序中,下彩禮稱為下定。下彩禮一般分兩次,第一次叫「納彩」,初步定下聯姻意向,稱為小定;第二次叫「納幣」,確定結婚的日期,稱為大定。5蓋頭:古代婦女所戴的一種頭巾,或稱為帕頭。這裡是指上等媒人所戴的那種比較高檔的頭巾。6背子:古代服裝的一種樣式,即只遮擋前胸和後背,而沒有袖子,又稱為「半臂」。相當於今天所謂的坎肩、馬甲之類。這裡是指媒人所穿的那種紫色的坎肩。7炒咬利市:炒,同「吵」。炒咬利市,是說抬新人的轎夫們喧嚷著要喜錢。8陰陽人:以占卜、看相、測風水等事項為職業的術士,或稱陰陽家、陰陽先生。古代在舉辦婚禮時也往往要請這樣的人來擔當一定的角色。9花勝:本義是古代婦女所戴的花形首飾,剪綵為之。這裡指在婚禮上新郎官頭上戴的花勝,與平時女子所戴的花勝有所不同。這種規矩在北宋時比較流行,但也有人不太贊成。司馬光《書儀》卷三「婚儀上」云:「世俗新婿盛戴花勝,擁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體。必不得已,且隨俗戴花一兩枝、勝一兩枚可也。」

〔譯文〕

凡是要娶媳婦的,首先應起草一份草帖子,等男女兩方家庭同意,然後再寫一份細帖子,上面按順序寫明家中曾、祖、父輩三代人的名字,還有定親人的身份、田產及官職之類的情況。緊接著,男方家準備一擔許口酒,酒瓶要用花絡罩上,還要裝飾八朵大花以及新鮮顏色的羅絹或八個銀白色的花勝,再用花紅綢子纏繫在酒擔上,這叫做「繳擔紅」,送到女方家。女方家用淡水兩瓶、活魚三五條、筷子一雙,全都放進男方家送來的酒瓶中,這叫做「回魚箸」。之後,男方家再商議下小定或是下大定的時間,以及要不要親自去女方家相看一下媳婦。如果要相看媳婦,則男方家的一位親人或未來的婆婆要陪同去女方家裡,相看得中意,就用一支釵子插在女方的帽子上,這叫做「插釵子」;如果相得不滿意,就留下一兩塊綵緞給女方壓驚,這也就代表此親事不成了。媒人們也分為好幾等,上等媒人頭戴蓋頭,身穿紫色坎肩,專門說合那些官宦人家、宮廷裡的顯貴人家以及其親戚的婚事。中等媒人頭上戴帽子,或用黃色的頭巾包髻,身穿坎肩,或者不穿坎肩而只系一件裙子,手拿一把遮陽傘。媒人必須是兩人同行。待男方下了定之後,就主要由媒人在兩家之間進行傳話。每逢各種節日,男方家就將應節的禮品以及羊肉和酒水之類的物品送往女方家中,所送的禮品可根據男方家的經濟狀況,隨意就行。女方家則一般都回贈一些自家做的食品或小禮物之類的東西。然後就是正式下財禮,再接著,就是確定成婚的日子。最後是過大禮,在婚禮的前一天或者是當天一早,男方家將催妝的冠帔和花粉等送到女方家,而女方家則要回送一套公服及花帕頭之類的東西。舉辦婚禮的前一天,女方家人先來到男方家,在新房裡掛上帳子,鋪設婚床及擺放嫁妝等,這叫做「鋪房」,男方家則要對來者招待茶酒和贈送喜錢等。到迎娶的當天,男方家的迎親車或花轎出發,迎親隊伍熱鬧地來到女方家門前。女方家熱情款待前來迎親的客人,並送給他們綵緞,之後開始奏樂催妝,新娘上了車或花轎,而車伕或轎夫們卻不肯起程,嚷嚷著要喜錢,這叫做「起擔子」,給了喜錢才肯起程。迎親的隊伍回到男方家門前,隨行人以及男方的親友們都紛紛索要賞錢或禮物,這叫做「攔門」。新娘準備下車或轎時,有陰陽先生一隻手裡拿著鬥,斗裡盛著谷子、黃豆、銅錢及果物等,口中不停地念著祝福的話,同時抓起斗裡的東西向前拋撒,小孩子們爭先搶拾,這叫做「撒谷豆」,世俗認為這樣可以鎮住青羊等殺神。新娘下了車或轎,腳踏青布條或者氈席,不能踩到土地上。同時前面有一人捧著一面鏡子倒退著行走,引領新娘從馬鞍、草墊及秤上跨過,進門後新娘要坐在屋內懸掛的帷帳之內,這叫做「坐虛帳」。也可讓新娘直接坐在新房中的座上,叫做「坐富貴」。女方家送新娘來的客人們,每人飲酒三杯後就告辭了,這叫做「走送」。待所有前來賀喜的賓客入席並飲過三杯之後,新郎身穿禮服,頭戴花勝,滿面春風,在中堂擺上一個木榻,木榻上面再放一把椅子,然後坐在椅子上,這叫做「高坐」。先請媒人過來,再請姨娘或妗子這些長輩過來,各斟一杯飲了;再請丈母娘過來敬上一杯,才下坐。新房的門額橫楣上,將一塊綵緞的下邊撕裂成條,橫掛上邊,等新郎進入新房後,賀喜的客人們便爭先撕扯一縷而去,這叫做「利市繳門紅」。新郎在床前請新娘出來,男女兩家各拿出一塊綵緞,綰成一個同心結,這叫做「牽巾」。新郎把這巾掛在笏板上,新娘把巾搭在手上,新郎倒退著出門,兩人面對面,一同到家廟前參拜。拜完之後,新娘倒退而出,由人攙扶著到新房中進行互拜禮。新郎、新娘對拜之後,就來到床邊,新娘面向左坐著,新郎面向右坐著,這時婦女們用金錢彩果等向床上拋撒,這叫做「撒帳」。接著,男在左女在右,各自取下一縷頭髮,兩家人拿出緞帶、釵子、木梳、頭須之類的扎繫在一起,這叫做「合髻」。然後將兩個酒杯用綵帶連接在一起,新郎和新娘互飲一杯,這叫做「交杯酒」。飲完後把酒杯連同花冠子擲於床下,如果酒杯一仰一扣,按照風俗認為這是「大吉」,眾人則連忙道喜。然後將床帳掩上。這時院子裡有親隨的人便將女婿抱持到外邊,其他人也都出了新房,拜謝各位親友,之後都坐下來飲酒。酒宴散後,在第二天五更的時候,在一張桌子上擺放上鏡台、鏡子等,新娘要對著中堂行跪拜禮,這叫做「新婦拜堂」。然後拜謝各位尊長和親戚,並各贈送一份花布、製作精巧的鞋襪等作為禮品,這叫做「賞賀」。尊長們則另換一匹綢緞回贈,這叫做「答賀」。女婿到岳父岳母家參拜,這叫做「拜門」。有財力能夠很快就把彩禮辦妥的,第二天就要前往,這叫做「復面拜門」,或者過三天或七天再去也都是可以的,送的禮品也都和女方家所送的禮品差不多。待酒宴散後,女方家準備著鼓樂班子及禮物,送女婿歸家。第三天,女方家要派人送綵緞、油蜜、蒸餅到男方家,這叫做「蜜和油蒸餅」。娘家人到婿家來聚會,這叫做「暖女」。第七天則來接女兒回娘家,或者送來一些綵緞、頭飾等禮物給女兒,這叫做「洗頭」。結婚滿一個月之後,則要舉行一次大的聚會以示慶賀,這叫做「滿月」。從這之後,各種禮數就簡單多了。

育子

凡孕婦入月,於初一日,父母家以銀盆,或錂1或彩畫盆,盛粟稈一束,上以錦繡或生色帕覆蓋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羅五男二女花樣,用盤盒裝送饅頭,謂之「分痛」。並作眠羊、臥鹿、羊生2果實,取其眠臥之義。並牙兒衣物繃3籍等,謂之「催生」。就蓐分娩訖,人爭送粟米炭醋之類。三日落臍灸囟4。七日謂之「一臘」。至滿月則生色及繃繡錢,貴富家金銀犀玉為之,並果子,大展洗兒會。親賓盛集,煎香湯於盆中,下果子彩錢蔥蒜等,用數丈彩繞之,名曰「圍盆」。以釵子攪水,謂之「攪盆」。觀者各撒錢於水中,謂之「添盆」。盆中棗子直立者,婦人爭取食之,以為生男之征。浴兒畢,落胎發,遍謝坐客,抱牙兒入他人房,謂之「移窠」。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5。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盞於地,盛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算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謂之「試晬」。此小兒之盛禮也。

〔註釋〕

1錂:本義為金,這裡指金屬盆。2羊生:意義不明,疑有誤字。3繃:原作「繃」,即小兒包被,與「襁褓」義同。4灸囟(xin):囟,即初出生的小兒頭頂前方顱骨未長嚴的地方。古時候流行的規矩,是在小兒初出生的第三天用中醫的灸法給小兒處理一下,叫灸囟。5晬(zui):古時的一種風俗。小兒出生百天叫「百晬」,一週歲叫「周晬」,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在周晬時,用盤盛放紙、筆、刀、劍等物,讓小兒抓取,用來預測小兒將來長大後的志趣,這叫「試晬」,盛物之盤稱為「晬盤」。

〔譯文〕

凡是孕婦到了要分娩的月份,在這個月的初一那天,其父母家中要用銀盆,或是金屬盆或彩畫裝飾的盆,盛放粟稈一束,盆上用錦繡或者彩色巾帕蓋著,上面插著花朵及通草,並用帖羅紮成五男二女的花樣來表示多子多福,另外還要用盤盒裝著饅頭給女兒送過來,這叫做「分痛」。並扎制眠羊、臥鹿等模型,取其眠臥的意思,同時一起送去的還有嬰兒的衣物、包被等,這叫做「催生」。分娩之後,人們爭相送來小米、木炭和醋等物品。嬰兒出生第三天,要為小孩剪掉臍帶,用灸法灸一次囟門。出生後的第七天叫做「一臘」。到嬰兒滿月的時候,用彩色布、花線及銅錢製作小物件作為禮物,貴富人家就用金銀、犀角或美玉為禮品,連同各種水果、點心,舉辦盛大的「洗兒會」。親戚朋友們一齊來聚會,燒一大盆熱湯,並在盆中放入各種乾果、蔥蒜等,用幾千丈彩布圍繞在盆上,這叫做「圍盆」。然後用釵子在盆中攪動,這叫做「攪盆」。旁觀的人各自把銅錢撒到水裡,這叫做「添盆」。撒進盆的紅棗如果有直立著的,婦女就爭著撈取吃了,認為這是生男孩的徵兆。給小兒洗浴完畢,為小孩剪落胎發,再對來賓道謝,之後抱著小孩到別人家的屋中,這叫做「移窠」。到孩子出生百天再置辦一次宴會,叫做「百晬」。到第二年生日這天,叫做「周晬」,這時要在地上擺放一些盤盞,盤中盛放著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算秤等,以及經卷、針線等日常應用的物品,觀察小孩會先抓取什麼,來預測他將來的志趣,叫做「試晬」。這些都是為小孩子舉行的盛大典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