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東京夢華錄 > 卷之四 >

卷之四

軍頭司

軍頭司每旬休,按閱內等子1、相撲手、劍棒手格鬥。諸軍營殿前指揮使直2,在禁中有左右班、內殿直、散員、散都頭、散直、散指揮。御龍左右直,系打御從物;御龍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習馭直、騎御馬、鈞容直、招箭班、金槍班、銀槍班。殿侍諸軍東西五班,常入祗候,每日教閱野戰。每遇諸路解到武藝人,對御格鬥。天武、捧日、龍衛、神衛,各二十指揮,謂之上四軍,不出戍。驍騎、雲騎、拱聖、龍猛、龍騎,各十指揮。殿前司、步軍司有虎翼各二十指揮,虎翼水軍、宣武各十五指揮,神勇、廣勇各十指揮,飛山、床子弩、雄武、廣固等指揮。諸司則宣效六軍。武肅、武和、街道司諸司諸軍指揮,動以百數。諸宮觀宅院,各有清衛廂軍、禁軍剩員十指揮。其餘工匠修內司、八作司、廣固作坊、後苑作坊、書藝局、綾錦院、文繡院、內酒坊、法酒庫、牛羊司、油醋庫、儀鸞司、翰林司、喝探、武嚴、輦官、車子院、皇城官、親從官、親事官、上下宮皇城黃皂院子、滌除,各有指揮,記省不盡。

〔註釋〕

1等子:宋代軍事制度中一種下級軍官的名稱,比等子再高一級為軍頭。宋趙升《朝野類要》卷一云:「軍頭引見司等子,舊是諸州解發強勇之人,經由遞傳至京師。今則只取殿前舊司捧日等指揮人兵揀為之。……等子之上,謂之忠佐軍頭,皆由百司人兵親兵及隨龍人年勞升為之,或幕士帶之。」2直:宋代軍制中軍官的名稱,叫「某某直」,「直」當是指在一定的崗位上負有一定責任的意思。下文中「御龍左右直」、「弓箭直」、「弩直」等,總稱為諸班直。見《宋史》卷一四一「兵制二·禁軍下」。

〔譯文〕

軍頭司每過十天,就按照考核範圍內的等子、相撲手、劍棒手進行格鬥訓練。各軍營殿前指揮使直,在宮中各有左右班、內殿直、散員、散都頭、散直、散指揮;御龍左右直,負責皇帝出行時的護衛及持舉各種皇家儀仗的工作,包括御龍骨朵子直、弓箭直、努直、習馭直、騎御馬、鈞容直、招箭班、金槍班、銀槍班。負責宮殿防務的禁軍有東西五班,經常進入宮中候命,還要每天進行野戰訓練。每逢各路解送到京城的武藝高強的藝人,都要在皇帝面前進行格鬥表演。天武、捧日、龍衛、神衛四軍,各有將領二十指揮,稱為上四軍,一般不承擔京城之外的任務。驍騎、雲騎、拱聖、龍猛、龍騎這五軍,各有部署十指揮。殿前司、步軍司各有虎翼禁軍二十指揮,虎翼水軍、宣武軍各有部署十五指揮,神勇、廣勇兩軍各有十指揮。飛山、床子弩、雄武、廣固等各設有指揮,各司則有宣效六軍,武肅、武和、街道司等各軍指揮,常常動輒百人以上。京城中各處的宮觀宅院,也都各有清衛廂軍、禁軍剩員十指揮。其餘的如工匠修內司、八作司、廣固作坊、後苑作坊、書藝局、綾錦院、文繡院、內酒坊、法酒庫、牛羊司、油醋庫、儀鸞司、翰林司、喝探、武嚴、輦官、車子院、皇城官、親從官、親事官、上下宮皇城黃皂院子、滌除等部門,各有所屬指揮,憑借記憶記錄,難以詳細記述。

皇太子納妃

皇太子納妃,鹵簿1儀仗,宴樂儀衛。妃乘厭翟車2,車上設紫色團蓋,四柱維幕,四垂大帶,四馬駕之。

〔註釋〕

1鹵簿:帝王駕出時扈從的儀仗隊。出行的目的不同,隨行的儀仗也各不相同。漢應劭《漢官儀》卷下記云:「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漢代以後,鹵簿也用於后妃、太子及王公大臣,唐代制度對於四品以上官員皆給鹵簿。原本作「鹵部」誤,今改。2厭翟車:用翟羽作為遮蔽的車子。翟,即是雉鳥。《周禮·春官·巾車》云:「王后之五路……厭翟,勒面繢總。」《隋書·禮儀志五》記隋代皇后的車駕有十二等,第二等為厭翟。

〔譯文〕

皇太子納妃的典禮上,使用皇家的鹵簿儀仗隊,宴會上有儀仗侍衛。太子妃乘坐厭翟車,車上置有紫色的圓形車蓋,車蓋的四柱上掛有帷幕,四角懸掛著大綵帶,用四匹馬駕車。

公主出降

 

 公主出降1,亦設儀伏、行幕、步障2,水路。凡親王公主出則有之。皆系街道司兵級數十人,各執掃具、鍍金銀水桶,前導灑之,名曰「水路」。用簷床3數百,鋪設房臥,並紫衫卷腳帕頭天武官4抬舁。又有宮嬪數十,皆真珠釵插、吊朵玲瓏、簇羅頭面、紅羅銷金袍帔,乘馬雙控雙搭,青蓋前導,謂之「短鐙」。前後用紅羅銷金掌扇遮族,乘金銅簷子5,覆以剪棕,朱紅樑脊,上列滲金銅鑄雲鳳花朵。簷子約高五尺許,深八尺,闊四尺許,內容六人,四維垂繡額珠簾,白籐間花。匡箱之外,兩壁出欄檻,皆縷金花,裝雕木人物神仙。出隊兩竿十二人,竿前後皆設綠絲絛,金魚勾子勾定。

〔註釋〕

1出降:公主出嫁。帝王地位尊崇,其公主出嫁故稱「降」。唐代已用此詞,如唐李肇《國史補》卷中云:「太和公主出降回鶻。」2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障蔽內外的屏幕。古代貴族女子出行時要設置步障。《世說新語·汰侈》云:「君夫(王愷)作紫絲布步障、碧綾裹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步障」或作「步鄣」,《晉書·列女·王凝之妻謝氏傳》云:「乃施青綾步鄣自蔽。」3簷(dn)床:即下文「簷子」。或謂「簷床」的「簷」為「擔(擔)」,不確。4天武官:禁軍上四軍的軍官名稱。見前「軍頭司」一節。5簷子:古代達官貴人出行時乘坐的轎子,有上蓋和四邊屏障的稱為輿,無上蓋和四邊屏障的稱為簷子。唐代時已經很流行,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曾有詔禁止,但卻未能禁住,到宋代依然使用。高承《事物紀原》卷八引《舊唐書·輿服志》云:「開成末定制,宰相三公諸司官及致仕官疾病官許乘簷子,如漢魏載輿之制。」

〔譯文〕

公主出嫁時,也設有儀仗、行幕、步障,並且要求水路。凡是親王的公主出嫁,都要有這樣的規格。街道司的士兵幾十人,每人都拿著灑掃工具和鍍金鑲銀的水桶,在儀仗隊伍前面清掃路面並且灑水,此謂之「水路」。儀仗使用的轎子多達數百個,上面鋪設有內室臥具,並由身穿紫衫、頭戴卷腳帕頭的天武官抬著。又有宮嬪幾十名,全都頭戴珠翠金釵、珍貴玉飾及華美的絹花、吊朵等,身著紅羅銷金長衣和披風,騎著馬並排前行,另手執青色華蓋的人做前導,這叫做「短鐙」。儀仗隊伍前前後後都用紅羅銷金掌扇遮蔽、簇擁著,公主乘坐的是鑲金裹銅的簷子,轎頂上蓋著剪花的棕櫚裝飾,簷子的樑脊是大紅色的,上面排列著滲金銅鑄的雲鳳花朵。轎子高約五尺,深八尺,寬四尺左右,轎內可容納六人,轎子的四面都垂掛著有刺繡橫額的珠簾,配有白色的籐蔓並點綴著花形圖案。轎子的轎廂外面,兩邊高出檔壁的欄檻上都雕刻著金花,裝飾著雕刻的人物或神仙。轎子的兩邊,列有兩隊兵士共十二人,抬竿前後都裝飾有綠絲帶,用金魚鉤子固定。

皇后出乘輿

皇太后、皇后出乘者,謂之「輿」1。比簷子稍增廣,花樣皆龍,前後簷皆剪棕,儀仗與駕出相似而少,仍無駕頭、警蹕耳。士庶家與貴家婚嫁,亦乘簷子,只無脊上銅鳳花朵,左右兩軍自有假賃2所在。以至從人衫帽、衣服從物,俱可賃,不須借措。余命婦王宮士庶,通乘坐車子,如簷子樣制,亦可容六人。前後有小勾欄,底下軸貫兩挾朱輪,前出長轅約七八尺,獨牛駕之,亦可假賃。

〔註釋〕

1輿:古代的代步工具,用牲畜拉動的叫輿車,用人力抬行的叫肩輿。輿車在魏晉時已十分流行,有車廂,像轎子一樣有蓋有壁有門。《宋書·禮志五》云:「魏晉御小出,常乘馬,亦多乘輿車。輿車,今之小輿。」《南齊書·輿服志》亦記云:「輿車,一曰小輿,小行幸乘之。」肩輿在晉代也已經盛行。《晉書·王導傳》云:「會三月上巳,(元)帝親觀禊,乘肩輿,具威儀。」當時輿的製作,是用兩根長竿,中間設軟椅坐人。起初上面沒有加蓋,後來加覆蓋遮蔽物,成為轎輿。這裡所謂的皇太后、皇后乘坐的是輿車,因為後文說到它用「獨牛駕之」,而不是只用人抬。2假賃:租借、租賃。

〔譯文〕

皇太后、皇后出行時乘坐的叫做「輿」。比簷子稍寬大一些,其上面裝飾的圖案都是龍,輿的前後頂簷上都是用修剪過的棕片進行裝飾。出行時的儀仗隊同皇帝出行時的規格大體相似,只是人數略少一些,沒有駕頭、警衛而已。普通百姓人家與權貴之家有婚嫁之事,都可以乘坐簷子,只是簷子主樑上沒有銅鳳花朵裝飾。簷子左右兩側的儀仗,都有可以租用的地方,甚至隨從的衣帽及有關用品,都可以租用,完全不須自己到各處去籌辦。其他的朝廷命婦、宮中宦官及一般官僚士大夫,都乘坐車子,車子的式樣如同簷子,也可容納六人。車子的前後均有小勾欄,車廂下面有一條長軸貫穿並鉗住兩邊的朱紅色車輪。車前邊伸出長約七八尺的車轅,僅用一隻牛駕車。這樣的車和牛也都可以租用。

雜賃

若凶事出殯,自上而下,凶肆各有體例。如方相1、車輿、結絡、彩帛,皆有定價,不須勞力。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

〔註釋〕

1方相:古代用來驅疫避邪的神像。《周禮·夏官·方相氏》即有記述。後來民間在辦喪事時用竹條和紙紮製成神像模型,在送葬時燒化,也叫方相。

〔譯文〕

如果遇到有喪事出殯,從上到下所有事情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在專售喪葬用品的店舖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送葬的方相、車輿、結絡、彩帛等,都各有規定的定價,不須再勞費精力。平常到外邊辦事,如果嫌路遠而不願行走,各處的街坊里巷、橋頭集市上,均有租借馬匹鞍具者,所有花費不會超過一百文錢。

修整雜貨及齋僧請道

倘欲修整屋宇,泥補牆壁,生辰忌日,欲設齋僧尼道士1,即早辰2橋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謂之雜貨工匠,以至雜作人夫,道士僧人,羅立會聚,候人請喚,謂之「羅齋」。竹木作料,亦有鋪席。磚瓦泥匠,隨手即就。

〔註釋〕

1設齋僧尼道士:即通常所謂的「齋僧」,也就是備齋飯施捨給僧人。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六朝時候這種「齋僧」的活動就比較流行了。五代和北宋時期,朝廷或民間辦理喪事時也要齋僧,這已成為一種習俗。宋王溥《五代會要》卷四「忌日」一節云:「每遇國忌行香,宰臣跪爐,僧人表贊……行香之後,齋僧一百人,永為定制。」2早辰:即早晨。「辰」通「晨」。

〔譯文〕

如果要整修房屋,泥補牆壁,或者生辰、忌日,打算設齋請僧尼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則每日早晨在橋頭或街巷口的集市上,都可以找到做木工活的匠人,叫做「雜貨工匠」,甚至還有干雜活的小工,以及道士和僧人等,在那裡扎堆聚集,等候有人來僱請,人們稱之為「羅齋」。各種竹木材料,也有專門出售的店舖。而磚瓦泥匠,隨處都可以招來。

筵會假賃

凡民間吉凶筵會,椅卓1陳設,器皿合2盤,酒簷3動使之類,自有茶酒司管賃。吃食下酒,自有廚司,以至托盤下請書、安排坐次、尊前執事、歌說勸酒,謂之「白席人」4。總謂之「四司人」5。欲就園館亭榭寺院游賞命客之類,舉意便辦,亦各有地分,承攬排備,自有則例,亦不敢過越取錢。雖百十分,廳館整肅,主人只出錢而已,不用費力。

〔註釋〕

1卓:同「桌」。几案。2合:今寫作「盒」,盛物的器皿。3簷:通「擔」字,挑。4白席人:北宋時北方民間辦喜事或喪事在待客吃飯時,有一種人被僱請到宴席間進行唱禮服務,並且可以得一頓飯吃,稱為「白席」或「白席人」。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記云:「北方民家吉凶輒有相禮者,謂之白席,多鄙俚可笑。」5四司人:北宋時達官顯貴人家府中專門設有負責招待賓客舉行宴會的辦事人員,稱為四司六局。耐得翁《都城紀勝·四司六局》記云:「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時人戶每遇禮席,以錢倩之,皆可辦也。」所謂四司為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所謂六局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這裡所說的「四司人」,包括茶酒司、廚司、托盤司和白席人,與《都城紀勝》所說略有不同。

〔譯文〕

凡是民間有辦喜事、喪事等宴會,桌椅陳設、碗碟杯盤及酒水用品等物,均有茶酒司負責租用籌辦。飯食菜餚,也有廚師負責製作。還有那些托盤傳送東西、下請帖、安排賓客坐次的。宴席間服務、說唱勸酒的人,叫做「白席人」。以上統稱為「四司人」。如果要到園館亭榭或寺院遊玩賞景、宴請賓客之類的活動,想辦隨時就可以辦妥。這類服務,也各有固定的地段,有專門從事這些事情的人負責承辦安排,且有一定的成規,所以這些人也不敢過分地要價。宴席即使花費不過百十分錢,廳館也會安排得整齊乾淨,主人只不過是出些錢而已,完全不用自己勞神費力。

會仙酒樓

 

 如州東仁和店1,新門裡會仙樓正店,常有百十分廳館,動使各各足備,不尚少闕2一件。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其果子菜蔬,無非精潔。若別要下酒,即使人外買軟羊、龜背、大小骨、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姜之類。

〔註釋〕

1仁和店:見卷二「酒樓」一節注4。2闕:同「缺」,缺少。

〔譯文〕

著名的大酒店如城東的仁和酒店,新門裡的會仙樓酒店,通常有百十間豪華包間,即使全部用席,器具也是準備充足,一件不會缺少。京城裡的人們大都相當奢侈,凡是來酒店裡就餐的,不論是什麼人,即使只有兩個人對坐飲酒,也必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子各五個,水菜碗三五個,這樣的花費就將近一百兩了。即使只是一個人飲酒,所用的碗碟也必須是銀製的。所點的水果、蔬菜,無一不是精品。如果還需另要下酒菜,就派人到外邊去買軟羊、龜背、大小骨、各種餡的包子、王板鮓、生削巴子、瓜姜之類的名牌菜品。

食店

 

 大凡食店1,大者謂之「分茶」,則有頭羹、石髓羹、白肉、胡餅、軟羊、大小骨、角炙犒2腰子、石肚羹、入爐羊、罨生3、軟羊面、桐皮面、姜潑刀、回刀、冷淘4、棋子、寄爐面飯之類。吃全茶,饒齏頭羹。更有川飯店5,則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剪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更有南食店6,魚兜子、桐皮熟膾面、煎魚飯。又有瓠羹店,門前以枋木及花樣啟7結縛如山棚,上掛成邊豬羊,相間三二十邊。近裡門面窗戶,皆朱綠裝飾,謂之「門」。每店各有廳院東西廊,稱呼坐次。客坐,則一人執箸紙,遍問坐客。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臕澆8之類,人人索喚不同。行菜9得之,近局十次立,從頭唱念,報與局內。當局者謂之「鐺頭」,又曰「著案」。訖,須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馱疊約二十碗,散下盡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錯。一有差錯,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罵,或罰工價,甚者逐之。吾輩入店,則用一等琉璃淺稜碗,謂之「碧碗」,亦謂之「造羹」,菜蔬精細,謂之「造齏」,每碗十文。面與肉相停,謂之「合羹」;又有「單羹」,乃半個也。舊只用匙,今皆用箸矣。更有插肉、撥刀、炒羊、細物料棋子、錕飩店。及有素分茶,如寺院齋食也。又有菜面、胡蝶齏疙瘩,及賣隨飯、荷包、白飯、旋切細料馉饳兒、瓜齏、蘿蔔之類。

〔註釋〕

1食店:即飯館,客人入店可以坐下點飯菜酒水吃正餐的地方。2犒(ko):應作「熇」,俗作「酷」。3罨生:「罨」為覆蓋之意。蘇軾《東坡集》續集卷十有《豬肉頌》,詩云:「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此處謂「罨生」當是一種菜名,製作方法未詳。4冷淘:即涼粉。5川飯店:即四川風味的飯館。當時汴京城是京師,全國各種地方特色的飯店都有開張。6南食店:即南方風味的飯館,主要是指嶺南或東南沿海一帶,其菜餚的品種中海產和魚類較多。7啟:原作「呇」,今徑改為「啟」。8精澆、臕澆:即今天所謂的臊子面,俗稱撈麵條上面澆鹵為臊子,或寫作燥子。臊子以瘦肉為主叫精澆,以肥肉為主叫臕澆。9行菜:飯館裡負責傳送飯菜的人,一般為男性,小廝居多。十局:飯館裡面做飯菜的操作間,即廚房。相停:均等、各佔一半的意思。馉饳(gǔ duo)兒:一種麵食,似今之餛飩。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市食」一節有「鵪鶉馉饳兒」。

〔譯文〕

大抵京城裡的飯館,大的叫做「分茶」,店裡面供應的有頭羹、石髓羹、白肉、胡餅、軟羊、大小骨、角炙熇腰子、石肚羹、入爐羊、罨生、軟羊面、桐皮面、姜潑刀、回刀、冷淘、棋子、寄爐面飯之類的飲食。如果客人吃全茶,則要贈送一份齏頭羹。還有川菜飯館,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等。還有南方風味的飯館,飯菜有魚兜子、桐皮熟膾面、煎魚飯。還有瓠羹店,門前用枋木及各種花樣圖案紮成牌樓模樣,上面掛著成扇的豬、羊肉,豬羊相間有二三十扇。靠近門面的窗戶,都是大紅大綠的裝飾,這叫做「門」。每個飯館裡都有廳院和東西走廊,招呼並安排客人的座位。待客人坐下之後,有一人手拿著筷子和菜單,挨個兒地詢問每位客人要吃些什麼。京城裡的人奢侈而放縱,對各種菜餚盡情地點要。有的要熱菜,有的要涼菜,有的要加熱的湯鍋,也有要整雞整魚的,還有的要冰凍食品,或者是精肉臊子或是肥肉臊子的打滷麵等,人人點要的飯菜各不相同。傳菜的小廝得到菜單,就走到廚房旁邊站定,把菜單上從頭唱念一遍,報給廚房裡的廚師。廚房裡掌勺的叫做「鐺頭」,又叫做「著案」。報完之後,不大一會兒,傳菜的小廝左手杈著三個菜碗,右臂從手至肩依次疊放大約二十個碗,分發給客人,和每個人點要的飯菜都相符,當中絕對不容許出一點差錯。一旦出現差錯,客人告訴飯館的老闆,則老闆一定會對傳菜的小廝進行責罵,或者罰他的工錢,嚴重者甚至要把他辭退。我們這樣的人進店,就要使用上等的琉璃淺稜碗碟,這叫做「碧碗」,也叫做「造羹」,菜蔬非常精細,叫做「造齏」,每碗標價十文錢。麵條和肉菜的量均等的,叫做「合羹」;又有一種「單羹」,即半份。以前飯館裡只用湯匙,如今都用筷子了。還有插肉、撥刀、炒羊、細物料棋子、餛飩店,以及有素分茶,就像寺院裡的素齋飯。還有賣菜面、胡蝶齏疙瘩,以及賣隨飯、荷包、白飯、旋切細料馉饳兒、瓜齏、蘿蔔之類的小館子。

肉行

坊巷橋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從便索喚,闊切、片批、細抹、頓刀之類。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

〔譯文〕

街坊巷道、橋頭集市上,到處都是賣肉的案子,三五個人站成一列在那裡操刀賣肉。生的熟的,隨意挑選,闊切、片批、細抹、頓刀之類的切法都有。到夜晚又有燠爆熟食上市。凡是來買肉的都先不付錢,而是切下一份之後值多少錢就算多少錢。

餅店

凡餅店有油餅店,有胡餅店。若油餅店,即賣蒸餅1、糖餅、裝合2、引盤之類。胡餅店,即賣門油、菊花、寬焦、側厚、油砣3、髓餅、新樣滿麻。每案用三五人,捍劑卓花4入爐。自五更,卓5案之聲,遠近相聞。唯武成王廟前海州張家、皇建院前鄭家最盛,每家有五十餘爐。

〔註釋〕

1蒸餅:即炊餅。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二云:「仁宗廟諱貞,語訛近蒸,今內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宋仁宗名趙禎,避其諱而稱蒸餅為炊餅,但是這種避諱不很嚴格,北宋中期以後一直有說蒸餅者,也有說炊餅者。《水滸傳》中武大郎所賣的炊餅即是蒸餅。2合:今寫作「盒」。3油砣:一種油炸食品。「砣」,原本作「碢」,即「砣」字。4捍劑卓花:劑,把和好的面切成一塊一塊的,每一塊可做一個餅的麵團,叫一劑。捍劑,就是把小麵團擀開,供裝餡兒。卓花,在做好的生麵餅上點綴花色圖案。5卓:見本卷「筵會假賃」一節注1。

〔譯文〕

京城裡的餅店有油餅店,有胡餅店。比如油餅店,一般賣蒸餅、糖餅、裝盒、引盤之類。若是胡餅店,就賣門油、菊花、寬焦、側厚、油砣、髓餅、新樣滿麻等。每個案板上有三五個人,捍劑、卓花各有分工,然後入爐烘烤。每天五更開始,桌案的響聲,遠近都能聽得到。而只有武成王廟前海州張家、皇建院前鄭家的生意最興盛,每家有五十多座烤爐。

魚行

賣生魚1則用淺抱桶2,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賣。每日早惟新鄭門、西水門、萬勝門,如此生魚有數千簷3入門。冬月,即黃河諸遠處客魚4來,謂之「車魚」,每斤不上一百文。

〔註釋〕

1生魚:即活魚。2抱桶:用木板靠攏加鐵箍而圍起來的桶。淺抱桶,即較寬較淺的桶,可用來盛水裝魚。3簷:「擔」的通假字。量詞,一百斤。4客魚:販賣過來的魚。

〔譯文〕

賣活魚的人用淺抱桶,將魚用柳條穿著放在清水中浸泡著,或沿街叫賣。每天早晨僅新鄭門、西水門、萬勝門,像這樣的活魚就有數千擔入城。冬季,就從黃河等較遠的地方販賣活魚過來,叫做「車魚」,每斤魚還不到一百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