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稿拾零 > 哈羅德·尼科爾森[1] >

哈羅德·尼科爾森[1]

哈羅德·尼科爾森[2]是英國駐波斯公使的兒子。一八六六年出生於德黑蘭市,有著英國和愛爾蘭望族的血統。他的童年分別在波斯、匈牙利、保加利亞和摩洛哥度過。他先在惠靈頓學院,後到牛津大學就讀。一九九年他在外交部任職,一九一年被派往馬德里的英國大使館工作,一九一一年又去君士坦丁堡。一年後,他與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結婚。尼科爾森談及她時說:「她的作品不管明看還是暗看,都比我的強。」一九一九年哈羅德·尼科爾森作為英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和平會議,利用自己在巴黎逗留的機會,慢慢地收集魏爾蘭的資料。一九二五年,外交工作的偶然性又使他回到出生的城市——德黑蘭,一九二九年又到了柏林。同年,他放棄了外交工作,有條不紊地投入了文學創作。一九二一年,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保爾·魏爾蘭》。一九二三年發表了關於丁尼生的評論文章。一九二五年,又發表了最謙遜的自傳《某些人》。他在介紹自己時,把自己分成九個連續的人物,都是一些小人物。哈羅德·尼科爾森對一個請求他發表一些看法的美國記者這樣說:「我住在周圍是蘋果園的一幢十四世紀的住宅中。我網球打得不好,我的服裝和我的年齡相比要年輕一些。我喜歡繪畫,但討厭音樂。我對美國人感興趣,但從來沒有在美國生活過。我想美國有兩個不容爭辯的優點,它的建築和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先生,他是個很好的詩人。休·沃爾波爾[3]跟我說你們是很聰明的,特別是在波士頓。」

尼科爾森寫的評傳有:《保爾·魏爾蘭》(一九二一年)、《丁尼生》(一九二三年)、《拜倫》(一九二四年)、《斯溫伯恩》(一九二六年)等,這些或許是他最值得留念的作品,這些作品有英國傳記的特性:嚴謹縝密,又充分地揭示了傳主的特點。

尼科爾森其他的著作有:小說《甜水》(一九二一年)、《英國傳記的演變》(一九二八年)、《一位外交家的畫像》(一九三一年)。最後這一部作品是他父親的傳記。

徐尚志 譯 屠孟超 校


[1]此篇及以下兩篇初刊於1938年7月8日《家庭》雜誌。

[2]Harold Nicolson(1886—1968),英國文學家、外交家。

[3]Hugh Walpole(1884—1941),英國小說家、評論家和戲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