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稿拾零 > 弗蘭茨·卡夫卡[1] >

弗蘭茨·卡夫卡[1]

這位作家的生平,除了同他非凡的作品未經明確的關係之外,別無其他神秘之處。卡夫卡於一八八三年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區。他的父母稍有家產。卡夫卡攻讀法律,取得博士學位後就職於一家保險公司。關於他的年輕時代,我們知道兩件事情:一次失敗的愛戀和喜愛閱讀冒險小說以及有關旅行的書籍。他是個結核病患者,他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蒂羅爾、喀爾巴阡山以及厄爾士山的療養院裡度過的。他的第一部小說——《美國》——發表於一九一三年。一九一九年他在柏林定居,一九二四年夏天他去世於維也納附近的一家療養院裡。同盟軍的卑鄙封鎖(他的英語譯者埃德溫·繆爾如是說)加速了他的死亡。

卡夫卡的作品包括三部未完成的小說和三卷本的短篇小說、箴言、信件、日記和草稿(這些作品中的前四種已在柏林出版,後兩種在布拉格出版)。

《美國》是他的小說中最有希望的一部,但也許是最不典型的一部。另外兩部——《審判》(一九二五年)、《城堡》(一九二六年)——的結構完全像埃利亞的芝諾的那些永無止境的悖論。前一部中,主人公逐步被一件愚蠢的案子壓得喘不過氣來,他無法弄清楚自己被控的是什麼罪行,甚至無法面對要審判他的看不見的法庭;法庭則未經審判,就判處他絞刑。後一部中,主人公K是位土地測量員,他被叫到城堡裡去,但是他始終沒有走進那座城堡,至死也沒有得到統治他的當局的承認。

在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中,我認為最值得稱道的是《中國長城建造時》,還有《豺與阿拉伯人》、《在法的門前》、《一道聖旨》、《飢餓藝術家》、《家庭之父的悔恨》、《禿鷹》、《巨鼴》、《一狗的研究》和《洞穴》。

徐鶴林 譯


[1]此篇及下篇初刊於1937年10月29日《家庭》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