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稿拾零 > 利亞姆·奧弗萊厄蒂[1] >

利亞姆·奧弗萊厄蒂[1]

利亞姆·奧弗萊厄蒂是阿倫島人,生於一八九六年[2],父母貧窮,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是在耶穌會的學校受的教育。他從小就懷有兩種感情:對英格蘭的仇恨和對天主教的敬仰(對教會文學的熱愛緩和了第一種感情;信仰社會主義又淡化了第二種感情)。一九一四年,他的兩種忠誠發生了衝突。利亞姆·奧弗萊厄蒂希望英國戰敗,但是一個弱小的天主教國家比利時——當時與愛爾蘭那麼相像——被一個強大的異教國家德國——與英格蘭如此酷似——蹂躪的景象,使他義憤填膺。一九五年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化名參軍,免得玷污家庭的名譽。他跟德國人作戰兩年。回國後,趁著愛爾蘭革命,又跟英格蘭打仗。由於作為革命頭領功績卓著,有一段時期他不得不離開大英帝國。我們知道,他在加拿大當過樵夫,在委內瑞拉一個港口做過碼頭工人,在小亞細亞做過土耳其人的代理,在明尼蘇達和威斯康星州當過送咖啡的侍者、排字工人和「顛覆性的」演講人。在聖保羅的一家輪胎工廠他寫了最初的幾篇小說,每天晚上寫一篇,第二天早晨氣呼呼地再讀一遍,就扔進字紙簍。

《鄰居的妻子》是他第一部小說,一九二四年發表於倫敦。一九二五年發表了《告密者》,一九二七年發表了《蒂姆·希利的生平》,一九二八年發表了《殺人犯》,一九二九年發表了一本《愛爾蘭旅行指南》(詳細指明了小修道院、無人荒地、處女地、沼澤地),一九三年發表了自傳體小說《兩年》,一九三一年發表了《我去過俄羅斯》。據說,他像個十足的痞子,喜歡去不瞭解的城市,喜歡喝酒、賭錢,喜歡清晨,喜歡晚上,喜歡爭論。

黃錦炎 譯


[1]此篇及以下三篇初刊於1937年7月9日《家庭》雜誌。

[2]應為18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