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稿拾零 > 弗蘭茨·韋爾弗[1] >

弗蘭茨·韋爾弗[1]

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弗蘭茨·韋爾弗,一八九年九月十日出生於布拉格。他是德國猶太人,兩種文化——《塔木德》和萊辛——的傳人,生在那座千年古城,在那裡兩種文化——波希米亞文化和日耳曼文化——既融合又不無分歧和千年的冤仇。

他就讀過布拉格高級中學,並在萊比錫獲得哲學和文學博士學位。從十八歲起經常光顧他出生的城市裡的文學聚會,曾與詩人馬克斯·勃羅德、夢魘作家弗蘭茨·卡夫卡、幻想小說家古斯塔夫·梅林克(《西窗天使》和《假人》的作者)、奧托卡·布萊齊納(《泉酒》、《黑夜》和《守夜人》的作者)等人交往,並將後者的捷克語詩歌翻譯成德語,收在一部選集中,題為《從中午刮到子夜的風》。

那時他就渴望要編一本世界詩歌集,並為此工作。

二十一歲時,在《聖經·詩篇》和惠特曼的雙重影響下,他發表了他第一部詩作《世界之友》,之後在一九一三年發表了《我們是》,一九一五年寫了Einander,可以譯為《每個人》,或者《彼此》。

雖然痛恨戰爭,但在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間,韋爾弗在俄羅斯戰場勇敢地打過仗。他在一份和平主義雜誌《行動》上發表的信中曾宣佈:「我要爭取詛咒戰爭的權利。」

從一九一九年起,韋爾弗定居維也納。他寫道:「我仍然致力於讓人類擺脫仇恨的、令人絕望的任務。」

他出版過兩部小說:《錯不在殺人犯,而在被殺者》和《外省人之死》,還寫過一部象徵性的三部曲《鏡中人》和一部十三幕的戲劇故事《華雷斯和馬克西米利亞諾》。

黃錦炎 譯


[1]此篇及以下三篇初刊於1937年4月16日《家庭》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