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稿拾零 > 拉德克利夫·霍爾《第六美德》 >

拉德克利夫·霍爾《第六美德》

據我回憶,民間文學的問題很少有人解決,而且從來不是民間作者解決的。這個問題不只是(如有些人認為的)對粗俗語言的正確模仿。我們可以說,它具有兩個方面:正確地模仿一種口語和不超越語言的可能性、在自然表達中獲得文學的效果。在這種文體中有兩部傑作:我們的《馬丁·菲耶羅》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兩部作品都是用第一人稱寫的。

霍爾夫人提出的問題要容易得多。在她的小說中,「平民交談」是對話體,其餘部分是以第三人稱敘述的,但結果也不算令人欽佩。洋洋三百頁文字翻來覆去就是兩個同樣令人不舒服的重點:多愁善感和預謀的暴行。暴行的例子最好還是免了,多愁善感的例子我就舉下面這個,因為篇幅短些,「這個可敬的街區來了一隻夜鶯,整個巷子的人都出來聽它的歌聲,因為窮人們儘管對醜陋已無動於衷,下意識裡卻總是被美所吸引」。

霍爾夫人在這部小說中收集了無數貧困的景象:潮濕、骯髒的食品、齲齒、救世軍、酗酒、死亡、年輕人的狂妄自大、老年人莫名其妙的貪婪。

奇怪的是:這麼多的不幸還不如一個小小的享樂的消息更令人動容。例如,當寡婦羅茜夫人買了一架望遠鏡,一種幾乎神秘的歡樂傳遍了這個窮得叮噹響的街區。這種歡樂比那許多不幸更使人辛酸。可以肯定地說,這種歪打正著的創作方法還不算最差的。

黃錦炎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