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拈花菩提 > 夢非夢·病非病 >

夢非夢·病非病

我們不要說人生是真實的,我們所經歷過的人生,現今何在?我們未來要經歷的人生,又在哪裡呢?這不是夢嗎?人生的夢已經是不實了,何況是人生夢裡所做的夢?只有大悲心才能治眾生的病,只有大悲心才能使菩薩無復病,甚至在病中也能無怨無悔。

時常有人對我談起夢與病的問題,有的被病的因緣所苦,有的被夢的意義所困。當人被夢或病困擾的時候,不免會問: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尤其是開始信仰佛教的人,似乎對這個問題特別敏感。一般人生病或做噩夢是很正常的事,生了病就去看醫生,吃藥、打針、開刀、住院,如果不是致命的病,總有康復的一天。做噩夢就更簡單了,夢醒時頂多嚇出一身冷汗,仍然要去面對生活與工作,很快就把夢丟掉了。

可是,一個人開始信佛學佛以後,病與夢反而變成不簡單。從前的感冒,看一下醫生就好了,現在得了感冒就會想:是不是業障現前了?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是不是冤親債主來要債了?於是疑雲重重,原本兩天就會好的小感冒,因為心裡沉重的負擔,過了兩個月還在那裡發燒。好不容易到三個月,病才好起來,就想:自己已經躲過一次大魔考或大劫數了。

還有一種更嚴重的,自從學佛以後,生病就不肯看醫生,認為生病是在了業緣、消業障,不管家人怎麼相勸,他也不肯上醫院。然後天天在家裡念佛號、喝咒水,祈請菩薩加被,這種虔誠的精神當然令人敬佩,病如果好了就好,萬一病還是不好呢?是不是反而引起不信佛的家人起疑謗心?如果再久一點還沒有痊癒,連自己的信心都退失了,甚至對佛菩薩起了疑心,心裡就這樣嘀咕:「我這麼信仰你,為什麼你不來救我?」或者說:「像我這麼虔誠的人都不能得到菩薩的垂憐,菩薩的大悲心到底在哪裡呢?」像這樣,病不好還不要緊,連佛菩薩都連累了,甚至斷送了自己的大悲心種子,是多麼可惜可歎!

當然,生病的時候念佛、持咒、喝咒水都是絕對有效的,只是有時自己的福德因緣如此,需要醫生菩薩扶我們一把罷了。我們在相信菩薩的時候,要知道人間到處都有菩薩,而且我深信:這個在娑婆世界做醫生的人,他們都是久已發菩薩願行的菩薩來示現的,雖說這個世界也有壞的醫生,他們只能說是「菩薩也有隔陰之迷」,從大的角度看,所有的醫生都可以說是菩薩。

佛陀告訴過我們:「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老,有生就有病。」連大悲世尊都會生病,何況是我們凡夫?生病是不可避免的事,菩薩固然可以治我們的病,但那能治我們病的醫生不就是菩薩嗎?

還有一個與病十分相似的東西,就是夢。

做夢本來也是自然的事,可是信佛學佛的人,有一些就會著在夢裡,例如夢到出家人、夢到寺院、夢到聽經、夢到佛菩薩,乃至夢到一切的好境,那一天就會心情很愉快,捨不得忘掉那個夢。反過來說,當夢到血、夢到毒蛇、夢到大火、夢到惡鬼、夢到殺人或被追殺,乃至夢到一切的壞境,那一天就很不快樂,一直在想:這夢到底是什麼徵兆呢?有的人一星期、一個月都在分析某一個夢的意義,一個夢還沒有想通,連續又做了好幾個夢,這下更糟了,天天胡言夢語、沒完沒了。

到底夢與病是怎麼回事?佛教如何看待夢與病呢?

我們就先來說夢吧!

中國古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意思是我們白天想什麼,夜晚就會出現在夢中,有的是充滿象徵,但仍不脫白天的想像。問題是,我們有很多夢,甚至大部分的夢,是我們想都沒想過的,因此這種說法並不完整。

現代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夢是意識與潛意識在我們睡眠時的抬頭。有一些學派,例如弗洛伊德學派更把夢說成是性與情慾的表徵。但很顯然的,我們的夢不是性與情慾可以解釋得清楚,性與情慾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在夢中當然只能解釋一部分。這些學說是有道理,仍然是不完整的。

那麼,我們佛教怎麼樣來看夢呢?

依照佛教經典,所有的眾生都會做夢,即使是證得果位的修行者也不例外,唯一不會做夢的只有佛。老莊所說的「至人無夢」也接近這個境界。

在《毗婆沙論》裡說:「異生聖者皆得有夢。聖者中從預流果乃至阿羅漢獨覺亦皆有夢,唯除世尊。所以者何?夢似顛倒,佛於一切顛倒習氣皆已斷盡,故無有夢。如於覺時心心所法無顛倒,轉睡時亦爾。」

這段話告訴我們兩個重要的觀點,一是夢為顛倒習氣的顯現。二是一個人如果在清醒時可以完全做到心不顛倒,睡覺時也不會顛倒。這是心經上說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大智度論》說:「夢有五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又復所夢見事,多思維念故則夢見。或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故。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這是說夢有五種情況,除了熱氣、冷氣、風氣會使人做夢,多思維會使人做夢,另一種情況是天人的托夢,這最後一種狀況是西方心理學家提也沒提過的。然而,不管是哪一種夢,都沒有實際的情況,只能說是「妄見」。

在《善見律》裡也有類似的說法,不過說得更細微,把「夢」的種類分為以下四種:

一、四大不和夢——或夢山崩,或夢自身飛騰虛空,或夢虎狼及劫賊追逐,此因地水火風之四大不調,心神散逸。

二、先見夢——隨白天所見到的而做夢。

三、天人夢——當一個人做善事時,感動天人而示現,來增長他的善根;如果是作惡,天人也會感通,使他害怕惡行而生出善心。

四、想夢——常常思考或追憶的事情,往往會出現在夢境裡面。

把夢分成這四種,使我們知道一切夢都可以分析檢驗,若能以此檢驗,夢雖是妄見,卻能給我們一些預示與啟發。這使我們知道夢雖非真實,卻也絕不是空穴來風。

在佛教經典裡,我們會看到佛陀有時也幫弟子解析夢境的意義,同時也有許多關於夢的記載。即使佛陀有時也給人夢的感通,經上記載,在佛陀入滅之前,有切利天宮的摩耶夫人與在娑婆世界的阿闍世王同時作了一樣恐怖黑暗的五種夢兆,不久,佛就涅槃了。

可見佛經裡雖然告訴我們夢是妄見,卻不排斥夢的經驗,意思是,我們要認識夢而不要著於夢,我們要善用夢的修行而不要迷於夢。夢其實很能給我們「無常」、「一切是空」、「妄想非實」的智慧,不是全然無用。在佛教也有以夢來修行的法門,禪宗的祖師有的是在夢中開悟,密宗的上師在修行過程裡也時常以夢來教化,淨土宗的修行者則有更多往生前菩薩示夢的事跡,這些都在教化我們不要著於夢,卻也不必完全忽視夢。

甚至在最殊勝的《法華經》裡,都說到行四安樂行的人,夢中會感到五種好相:

一、見佛為眾生說法。

二、見己為眾生說法。

三、見由佛授記。

四、見修菩薩之道。

五、見己八相成道。

從這裡也說明了,夢是與佛菩薩交通的道路,佛菩薩也時而在夢中方便教化。有時,夢對修行人來說是一種檢查,許多經典都告訴我們,只要多誦經、多念佛,就可以睡得安穩、不做噩夢,因此,一個人多做好夢,少做噩夢,也是一種福報和功德。因為夢中的惡,雖沒有真實發生,對心的傷害與真實發生的事也沒有什麼不同。

經典告訴我們,我們睡覺所做的是夢,而我們實際的生活何嘗不是「夢中之夢」呢?有些時候,「夢」與「夢中之夢」是不太分得清的。我們來看看下面兩個故事:

從前在冀州有一個小孩子,他最喜歡找鳥巢中的鳥蛋來吃,吃過的鳥蛋無數。有一天睡覺的時候,夢到一個人對他說:「某個地方有許多鳥蛋,我帶你去拿。」就牽他的手到桑田里。小孩子忽然看到小路上有一座漂亮的城,有很大的馬路,到處笙歌。

小孩子奇怪地說:「什麼時候有這座城?」那人對他說:「不要講話。」就帶他進城去,城門忽然關閉,滿城熱鐵,烙傷了小孩的腳足,痛不可忍,他哭著奔跑到南門,南門就關閉了,跑到東門也關上,西門、北門,也是如此。

這時有採桑的人,看到他在田里號哭奔跑,衝過來衝過去,以為他中邪了,趕緊跑去告訴他父親,父親到了桑田,大聲叫他,小孩子應了一聲才倒在地上,城市和鐵火都不見了,父親看他的腳,自膝蓋以下全被火燒得焦爛了。

這是《好生錄》裡的故事,後世有人評注,說小孩夢裡聽見有蛋可拿就跟去,是自心顯現的無明,桑田中有城市是自心所現的冤業城,滿城是火是自心所現的煩惱火,城門都關閉是自心顯現的牢獄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夢與人生都是自心所造,夢境也是心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隨業報而顯現。

另一個故事是說:

有一個禪師受一對母女供養,經過十幾年的修行還沒有開悟,心裡非常過意不去,就向母女告辭,希望再去找明師修行,那一對母女就準備了四個馬蹄銀要讓禪師帶在路上使用。

禪師住在那裡的最後一晚,夜得一夢,夢見四個童子捧一朵蓮花來接他,禪師心想自己並未修念佛法門,何以有蓮花來接呢?加上自己還想繼續修行,就沒有上那朵蓮花。但四位童子一直不走,顯然在催促他,他只好隨手拿起身邊的木魚放在蓮花上,童子才捧著蓮花走遠了。

第二天清晨,有人來敲禪師的門,是那一對母女,手中拿著木魚問道:「這是師父的木魚嗎?」禪師看了很吃驚,原來是昨夜放在蓮花上的木魚。就問是什麼緣故。

老母親告訴禪師,昨夜馬房裡的母馬分娩,生了半天沒生出小馬,卻生出那一隻木魚來。

禪師聽了,嚇出一身冷汗。

從以上的兩個故事,我們應知道為什麼好夢壞夢均不可執著,而夢與現實之間只是一條線的距離,修行者連現實都不應執著,何況是執著於幻滅之夢。

我自己對待夢有一個方法,遇到好夢時總想這是個好兆頭,讓清晨保持微微喜悅的心情;遇到噩夢時則把它當做是在消業障,幸虧是在夢裡消了這業障,若發生在真實生活就慘了。能這樣想,一切噩夢也不會那麼恐怖了。

佛教最著名的夢,是《阿難七夢經》裡,佛陀曾詳細為阿難解夢,這是大家熟知的「阿難七夢」:

阿難在捨衛國時曾經做了七個夢:

第一個夢:在池塘裡燃燒著火焰。

第二個夢:日月和星星都隱沒了。

第三個夢:比丘掉在不乾淨的坑。

第四個夢:群豬衝撞檀香樹樹林。

第五個夢:自己頭上戴著須彌山,卻不感到沉重。

第六個夢:大象丟掉小象不管了。

第七個夢:獅子王的頭上有七根毛掉在地上,一切禽獸都害怕不敢靠近,後來從毛中生出蟲來吃掉了毛。

阿難百思不解,就去請教佛陀,佛陀說:「這是將來佛教的預兆呀!」然後,佛陀為阿難解夢:

第一個夢表示將來的比丘,惡逆熾盛如火燃燒。

第二個夢表示佛涅槃後,許多聖者也涅槃,眾生眼滅。

第三個夢表示將來一些比丘會下地獄,居士反而升天。

第四個夢表示將來俗人會進入寺廟,譭謗僧寶,甚至害塔破僧。

第五個夢表示佛涅槃後,阿難是說出經典的人,一句也不會忘失。

第六個夢表示將來的世界邪見熾盛,會破我的佛法,有德的人反而隱沒不見了。

第七個夢表示我涅槃後一千四百七十年中,我弟子修德的心,一切惡魔都不能擾亂,但有的弟子行止不依法而行,反而毀壞了佛法。

幸好有佛陀解夢,否則我們看了阿難七夢,豈不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因此夢不是不能解,而是如果不能見到真正的實相,夢仍然是沒有意義的。

在《大般若經》裡,佛陀曾對善勇猛菩薩說:

「復次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可說?」

我們不要說人生是真實的,我們所經歷過的人生,現今何在?我們未來要經歷的人生,又在哪裡呢?這不是夢嗎?人生的夢已經是不實了,何況是人生夢裡所做的夢?

當我們理解了夢,就比較能理解人生的病痛了。

凡是投生到娑婆世界,病痛就是不可避免的,經典上告訴我們,人生有七法不可避免:

一、苦樂之生不可避。

二、老不可避。

三、病不可避。

四、死不可避。

五、罪不可避。

六、福不可避。

七、因緣不可避。

因此,病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報身就會有病,不只是一般凡夫,連大菩薩,甚至偉大的佛陀都不能避免。佛陀圓寂之前是在毗捨離國的竹林園村結廈安居,因受不了暑氣和長雨而發生疾病,他忍住疾病勉強往北繼續說法,最後在優缽滑他那沙羅樹林時倒下了,然後佛陀就入滅了。

佛陀會生病,對經常在病中的眾生是很大的安慰與啟示,我們學佛的人也應該在病中得到安慰與啟示。對於病與不病,我們都應該同等看待,如果能認識到此身非我有、四大本空、無常是苦,在病中反而更能生起我們的精進之心、菩提之心!

病,是人生業障因緣的顯現。

智者大師在《止觀》裡,說到生病的六種因緣,與我們剛剛提過的夢的因緣有一些相似,他說:

一是四大不順得病。 二是飯食不節得病。 三是坐禪不調得病。 四是鬼神所作得病。 五是魔神得便得病。 六是業緣所感得病。

智者大師的說法,幾乎已概括了所有的疾病,他也教我們如何來對治不同的病:像四大不順、飲食不節的病就應該去看醫生。坐禪不調的病應由老師指導,或發起精進。鬼神所作的病應該念佛持咒。業緣所感的病就應該懺悔。

儘管病的因緣不同,但病絕不會無端生起的,因此得病的時候應該勇於承擔,坦然面對,如果我們不能承擔自己的病痛,還談什麼解救眾生的疾病呢?

更明確的說法是:病也是修行。

在《止觀》的修行法門裡,有十種通向菩薩不可思議十法界的觀法,其中第三種就是「觀病患境」,是說修行者在生病時,應該觀病生起的原因,認識自己的病,然後對治它,最後把病治好,這整個過程就是修行。這「觀病患境」可以使人觀到「病患法界」,有點類似維摩詰居士的示疾,知道生病本身就是不可思議法界。所以,不可小看生病的修行。

在《涅槃經》裡說到菩薩的五種修行,其中一種就是「病行」,所謂病行,是菩薩以大悲心來治眾生罪業的大修行,想想看,菩薩若沒有經過病行,如何知道眾生的病來對治呢?而菩薩以悲心來承擔眾生業障而得病,是多麼動人的修行呀!

我們一起來讀《維摩詰經》中的句子,會讓我們更理解「病行」或「病患法界」:

「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

「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

「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

在《維摩詰經》裡對菩薩的病、眾生的病說得非常明白,最後維摩詰對文殊師利菩薩說:「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因此,如果我們說夜裡做的夢是「夢中之夢」,菩薩的病就是「病中之病」。

矢志修行的人因而不要太在乎、太執著自己的病,應該多思考、多關心眾生的病,這樣才能即使在病中,也生起勇猛的、莊嚴的、無畏的大悲心。

只有大悲心才能治眾生的病,只有大悲心才能使菩薩無復病,甚至在病中也能無怨無悔。

禪師有兩句偈:「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是在說明修行者兢兢業業的歷程,如果拿來解釋夢與病,高高山頂立是夢的展現,深深海底行是病的考驗,唯有通過實觀,我們才能一邊放眼、一邊沉潛,永遠不失去立足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