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紅塵菩提 > 純一無雜 >

純一無雜

複雜忙亂的生活雖然已成為現代人的正常現象,可是這複雜忙亂,會使我們遮掩了心智的澄明,使我們無暇靜思,使我們忘卻了『生死大事』,使我們漂浮流浪不知所終,想來真是『汗顏悚骨,而惕於中矣』!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曾經有一則筆記,給我很大的啟示,他說:

「予昔在練磨場中,時方丈謂眾云:『中元日當作盂蘭盆齋。』予以為設供也,俄而無設,唯念佛三日而已。又聞昔有院主為官司所勾攝,堂中第一座集眾救護,眾以為持誦也,亦高聲念佛而已。此二事,回出常情,有大人作略,真可師法。彼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至於禱壽命,則《藥師經》;解罪衍,則《梁皇懺》(也叫《梁皇寶懺》);濟厄難,則《消災咒》;求智慧,則《觀音文》。向所念佛,束之高閣,若無補於事者。不思彼佛壽命無量,況百年壽命乎?不思念彼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目前罪垢厄難乎?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況時人所稱智慧乎?阿伽陀藥,萬病總持,二三其心,莫肯信服,神聖工巧,獨且奈之何哉?」

蓮池大師在青年時代,先學華嚴,再參禪要,歷游諸方,遍參知識,他主張佛教各宗並進,不應該分歧,應該以戒為基礎,以彌陀淨土為歸宿。他在三十七歲的時候在雲棲山結茅安居,廣弘淨土法門,達四十餘年,故又名為「雲棲大師」。他被淨土門人稱為淨土宗第八祖,但同時也被認為是華嚴宗的第二十二祖,在明末的禪宗也有大的貢獻,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前面引用的一段話,意思是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設供時念佛就夠了,救護時也是念佛就夠了。甚至是禱壽命、解罪愆、濟厄難、求智慧也都是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他認為當今念佛的人,名為專修淨土,卻不肯徹底的信服佛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智慧、萬病總持,以至於過多龐雜的事情,反而忘失了單純的「阿彌陀佛」就具有無比的力量。

在蓮池大師的著作中不斷地提示我們,應以專精、單純、無二的態度來念佛,例如他說:

「古人為學,有三年不窺園者,有閉戶不逾檻外者,有得家書,見平安二字即投水不展視者,庶幾乎專精不二者矣。而為僧者,學出世法,反以世事亂其心乎?吾輩觀此,當汗顏悚骨,而惕於中矣!」

「譬如王師討伐,臨陣格鬥,以殺賊為全勝。而殺賊者,或劍、或槊、或錘、或戟,乃至矢石種種隨用,唯貴精於一技而已。以例學人,則無明惑障,如彼賊人,種種法門,如劍槊等,破滅惑障,如獲全勝,是知無論殺具,但取殺賊,賊既殺已,大事斯畢,所云殺具,皆過河筏耳,不務其大,而沾沾焉謂劍能殺人、槊不能殺,豈理也哉?參禪者,譏念佛為著相;勵行者,呵修定為落空,亦猶是也。」

都是在教示學人,以專一之志來修行,不可互相貶抑,蓮池大師在自我的修行歷程也是這樣實踐,在他的傳記裡說,他十七歲時就立志出家,常寫「生死大事」四字置於案頭。後來果然出家,精進不已,參加了五次禪期,竟然不知道隔壁僧人的姓名。他住在雲棲山時,因環山四十里被虎患所苦,他發起慈悲心,依危壁而坐,絕食七天,誦經施食,老虎遂為之絕跡。有一年鬧旱災,附近的村民來請他祈雨,他說:「我只知道念佛,沒有什麼法術呀!」後來村民堅請,不肯離去,蓮池大師不得已拿起木魚走出寺門,一邊敲木魚一邊念佛,傳記上說他「循因念佛,時雨如注,如足所及」,光是一句佛號,走到哪裡雨就下到哪裡,也可見到念佛的不可思議了。

蓮池大師如「純鋼鑄就」的念佛令人感動,也讓我們進而體會到,不只是修行如此,在生活裡,我們也應該以單純為依歸。複雜忙亂的生活雖然已成為現代人的正常現象,可是這複雜忙亂,會使我們遮掩了心智的澄明,使我們無暇靜思,使我們忘卻了「生死大事」,使我們漂浮流浪不知所終,想來真是「汗顏悚骨,而惕於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