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芸編指痕 > 《碎琴樓》作者何諏 >

《碎琴樓》作者何諏

我廁身文字界,幾乎半個多世紀了,所認識舊時的小說家很多,可是從沒有和何諏通過聲氣,更沒有一面之雅。但讀了他的《碎琴樓》說部,卻深深地在腦幕中留了不易磨滅的印象。

若干年前,偶在舊書鋪中檢得一冊《何諏遺詩》,好像在沙漠中覓到了甘泉,很欣喜的出了相當高的代價,把它購買回來。那封面上的題籤,早已殘蝕損裂,不知哪個傖夫,用亂紙寫了很俗陋的四個字書名,粘貼其端。我既攜回,重行換了一條淡雅的雲紋箋,請友好中擅於書法的大筆一揮,才得恢復了它幾分的本來面目。這詩冊是一九四年香港印行出版的,編訂者黃天石。卷首有楊雲史的題詞和天石的序文,從題序上可以知道些何諏的品性和他生平的事跡,因此就錄了下來,也許可以作為編中國小說史的資料。題詞有云:

「慧雲先生,饑走貧病,極飄泊之苦。其詩氣骨清峻,意境真摯,不偽不矯,斯為心聲。古詩《黃沙行》《望夫山》,尤見砭俗深旨,而《頤和園》一篇,所見迥異流俗,是詩人忠厚之意,非今人之言,尤非今人之詩矣。憐爾行吟負米餘,心聲憔悴足欷歔。王孫一飯今何世,誤盡平生是讀書。語重心長澈骨哀,我憐長爪是清才。傷時不作猶人語,更見溫柔敦厚來。」下署:「庚辰二月江東雲史楊圻。」序文有云:「亡友興業何諏,字慧雲,興業地僻,名不顯於外,以先生之名而興業始顯。先生少孤露,自刻苦,壯歲讀律通其義,北上應文官試獲雋。發粵東入法曹,以孤高不樂名場,恆詩酒自縱。治說部有重名,所撰《碎琴樓》,情哀艷而詞高古,藝苑重之。以是數數有奇遇,每有撰作,益頑感搖人心魂矣。民九後,廣西大亂,先生於倉皇烽火中,一再佐戎幕,非夙願也。時愚與先生,漸以文字相往返。顧先生行蹤歲無定向,愚則十餘年來,皆為東西南北之人,雖相愛重,未由接杯酒。民紀十四,愚於役湘粵,過港,聞友生言,先生倦於游,稅小樓,獨坐臥其間,足希出戶,日草六七千言,藉以自給,愚迫於征程,匆匆不及見。越兩載,愚東遊歸,復主報事,則先生已歸道山,愴惻久之。屬老輩孔先生仲南為撰小傳,日刊報端,累數萬言。一日,有少年造訪,問愚名,伏地崩角有聲,愚倉促扶起,少年泫然曰:侄何諏遺孤名拔,聞叔傳先人遺事,特自桂來謝。愚感其意,問家事,曰:老母安,惟貧甚,年前來港,運先人柩,檢行笥,無所有,僅遺稿一卷,乃叔贈照而已。愚又愴惻久之。今歲春,愚因事過蒼梧,拔語態勤懇,請愚編訂遺詩,愚嘉其能揚先人之美,復以愚與先生論交於神,而死別吞聲,終無一日雅,恆慼慼於心,因不復固辭,受而擇其尤工者存之。先生生時,以說部名,詩則深自秘匿。今讀其集,俊逸高邁,有絕俗之韻,蓋靈心慧思,蘊結所托,固足以長傳遠播矣。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夏,黃天石序。」

讀了以上題序,得知他和楊雲史、黃天石、孔仲南都是文字知音。他死於民國十六年,且為窮愁而死,身世是很悲涼的。

我曾和趙眠雲合輯《消閒月刊》,那求幸福齋主何海鳴從北京寄來一篇《碎琴樓作者何諏先生之近況》,關於何諏的著述,頗有足資證考處,就把鈔在下面:「吾於寫《求幸福齋隨筆》初集時,曾盛言《碎琴樓》說部之佳妙。近主《僑務旬刊》忽得撰《碎琴樓》者何諏先生來書,神交久矣,得通翰問,喜何如之。君尚著有小說多種,奈不得善價沽之。吾近辦小印刷部,印書似易,而發行獨難。文人不解商賈之事,強欲印多書,慮銷路滯,收款難,而印資乃不繼,往返函商,終未得善法解決也。茲特取何諏君最近之函一通,錄登《消閒月刊》,藉作小說界中人消息觀可爾。」「海鳴宗兄大簽:月來趕著小說,久未暇奉訊起居,甚罪。現著社會小說《錢革命》一種,計三十萬言,已於前日寄上海商務館,以弟私心自問,此書實遠在《碎琴樓》之上,但恐篇幅太長,該館或不樂於購入耳。旬日來,除《錢革命》外,又有《鱉營長》《殘蟬魂影》二種,各三萬餘言。此外陸續編著,尚有《妾薄命》《蒼梧怨》《飛丐》《狗之革命運動》《鬼世界》《紅袖懷恩記》《秋影樓魂歸記》,《大鐵椎前後傳》諸種,深望兄之自印,托賣試銷,不致失敗,藉可次第印行。日人《不如歸》,區區一短薄冊子,贏金乃至數萬。此雖未可援以為例,然依五五折計算,但使能銷千部,已不致吃虧,而況手續完成,悉心經畫,斷無僅銷千部之理。然以僑務印刷部之組織觀之,則已是大印刷而非小印刷矣。《碎琴樓》舊作,原屬美人香草,有托而言,自商務館誤會序中之意,擅將著者之著字抹去,易以編纂二字,遂令全書原意,無由自明,深恨其為點金成鐵手段。吾兄題作,獨能深得我心,至可感也。歷讀吾兄《乙卯醉作》諸章,輒慨然有倡予和汝之志。風塵鞅掌之中,覺此成屋牢騷,滿懷骯髒,不知何日始得與吾兄傾筐倒篋而揚榷之也。猛虎方食人,大豹亦嚙骨,中原積寒雨,荊棘龍蛇窟。悄悄霓裳衣,窺雲怯不出。明妝喚玉兔,擣藥待朝日。此弟所作中秋諸章之一也。碩鼠碩鼠,莫我肯勞,萬轉千回,覺剩此筆墨生涯,尚是乾淨茶飯。久思駐跡京師,營業一種最新式之叢報,或撮取短小新聞,期與當世士夫商量胸臆,而蹉跎蹉跎,至今尚在經營猶豫之中,行期迄未能自定也。」

何諏除了《碎琴樓》外,尚有以上種種著作,惜乎不知後來出版了沒有。何海鳴寄給我這篇文稿時,是把何諏的親筆信加著附語粘接擲下的。當時我匆促發付手民,未曾謄錄,若謄錄一副本付印,那麼至今猶得保存著他的手跡哩。

張慧劍的《銀簫雜記》,有一則也是談及何諏的,如云:「著《碎琴樓》說部之何諏,系廣西興業人。宣統年間,獲拔貢須進京,而苦資斧不足,乃奮筆成《碎琴樓》一書,售之上海商務印書館,得八十金以壯行色。商務刊其稿於《東方雜誌》,文名大噪。予髫年最愛讀此書,嘗譬謂林琴南先生所譯之小說為鹿脯蟹胥,而何氏此作,則為清煨鯽湯,雖系人人家中可備之饌,第其味美於回,以視鹿脯蟹胥,殊未有遜也。何氏一生蹭蹬,當以在廣東高等審判廳任推事,為較得意之時代。其後以候補縣知事,在省垣聽鼓,日趨冷衙,幾無以自贍。旋李耀漢畀以收呈委員一職,月薪僅六十元,何氏亦頗能安之。何氏之名士氣頗十足,酒與色,皆所愛好,因《碎琴樓》之聲名洋溢,為世所重也,遂亦常為文字,向各報求售,祈多得沾酒之錢,顧其所發表者,多在粵中,滬上出版物罕見其作品。後忽一變而致力於吟詠,小說之道遂廢。傳其在粵高等廳任推事時,悅某旅社主人之女,欲納之,而旅社主人偵悉其已婚,不願使愛女作人小婦,力持不可,何大沮喪,即作《珠江待月詞》二十首,以抒其憤郁,詞極哀艷,傳誦一時。有女詩人某,欲與論婚,旋亦察覺其有婦,遂悔約焉。」在這《雜記》中,又獲得其生平行逕的一斑,但未免太瑣屑,因想孔仲南所撰小傳,累數萬言,定必大有可觀,奈已無從訪覓了。

《碎琴樓》一書,成於庚戌七月,載《東方雜誌》,民國二年夏才刊單行本,分大本小本二種,共三十四章。他的自序,奇崛別有風格,有類《水滸傳》施耐庵的弁言。那時明星影片公司,把《碎琴樓》搬上銀幕,名演員胡蝶飾書中的瓊花,娟靜可喜,我連觀兩次,至今還是縈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