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芸編指痕 > 蘇繡沈壽的《雪宦繡譜》 >

蘇繡沈壽的《雪宦繡譜》

刺繡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它的流派很多,風格各異,其中以顧繡和蘇繡最為突出。

顧繡得名於上海露香園明代顧名世的兒媳繆氏及孫媳韓希孟。她們都善繡佛像和人物。曩年上海舉辦文獻展覽會,展出顧繡多幀,細針密縷,栩栩如生,吸引眾多觀者。至於蘇繡,便首推蘇州沈壽了。沈壽生於一八七二年,原名雪君,一名雲芝。某年,其夫余兆熊(覺)的友人單束笙,在北京工商部供職,看到沈壽的繡品,讚不絕口,提議在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時,繡一幅八仙上壽圖為獻。沈壽在兆熊的慫恿下,花了很多工夫,居然繡成一巨幅。及進呈宮闈,慈禧大為喜悅,竟得御賜福壽二字,從此她就廢去雪君的原名而為沈壽了。

沈壽家裡開設古董鋪,除陳列銅瓷玉石外,當以書畫為大宗,這使沈壽得以廣泛接觸名作,深受藝術薰陶,造就了極高的審美素養。她從小學繡,能把畫幅的章法線條,虛實明暗,如實地在縑帛上表現出來,故稱為傳真繡。這樣高超的技藝,使沈壽的聲譽傾動南北,博得針神之號。她又根據油畫繡成耶穌像一幅,陳列於巴拿馬博覽會,榮獲一等獎。又為一西方著名歌舞家繡像,畫中人展開舞扇,微笑嫣然,歌舞家以為傳神阿堵,妙到毫顛,酬以五千金。她又根據鉛筆畫為意大利皇后繡像,皇后欣喜之餘,頒贈嵌有皇家徽章的鑽石金錶一塊。從此,沈壽不僅馳名國內,而且享譽海外,開中國美術史新紀錄。

沈壽繡《耶穌像》

沈壽二十歲嫁孝廉余兆熊,同居蘇州倉米巷。後來為創辦刺繡學校,遷至馬醫科巷,距俞樾的曲園很近。這裡屋宇軒暢,饒有亭榭水石之勝。清宣統元年(一九九年),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駢羅百物,相互觀摩,湘魯江浙的繡件,四方雲集。沈壽被聘審查繡品,又任京師繡工科總教習。不久,繡工科停輟,而張季直在南通女子師範學校附設繡工科,便延請沈壽為主任。蓋沈壽之於繡,能悟像物之真,能辨陰陽之妙,潛神凝慮,以新意運舊法,自謂:「天壤之間,千形萬態,入吾目,無不可入吾針,即無不可入吾繡。」季直聽了,為之動容。但沈壽體弱多病,季直深恐她的絕藝失傳,便請她講述繡藝,凡一事一物,一針一法,分門別類,日述一二,由季直親筆記錄。半年多後,撰成《雪宦繡譜》一書。全書分繡備、繡引、繡針、繡要、繡品、繡德、繡節、繡通等八項,並且附有線色類目表,共八十八目。一九一九年,該書由翰墨林書局出版,線裝,嗇公題籤。嗇公即季直的別署。印數不多,如今恐難覓到。之後,如續編《美術叢書》,我認為應把這部書采入叢書中,以廣流傳。沈壽四十八歲卒,埋骨南通南門外的黃泥山,季直題其碑曰:「沈雪宦之墓。」未能歸葬,余兆熊大有意見,撰有《痛史》。宋金苓、周禹武、巫玉等為其弟子,能傳其藝。最傑出的為金靜芬,既有傳統的經驗,又創新的技法,繡成《紅樓夢》十二金釵,輕盈穠艷,各極其態。加之柳綠低迷,花紅歷亂,背景又復雅韻宜人,見者無不嘖嘖讚譽。繼之又精繡唐周昉仕女,駸駸入古,更登藝術高峰。她就是從沈壽的傳真繡中蛻化出來的。

《雪宦繡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