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芸編指痕 > 文史性刊物中的突出者《逸經》 >

文史性刊物中的突出者《逸經》

《逸經》是文史性半月刊,一九三六年由簡又文出資創辦。編輯室就設在簡家,不需要開支,當時是試辦性質。出版年餘,收支相抵,準備繼續辦下去時,「八一三」戰事發生,只得停刊,共出三十六期。

該刊自創刊號至二十一期,主編為謝興堯。謝因體弱多病,辭去主編之職。自二十二期起,由陸丹林繼任主編。他們分工負責編輯:謝興堯編史實、遊記、書評,陸丹林編人物誌、詩歌、秘聞,胡肇椿編考古,李應林編紀事,明耀五編特寫,大華烈士(即簡又文)編小說。

創辦《逸經》的經過是這樣的:原來簡又文在一九三三年曾和徐訂、陶亢德、林語堂等合辦《人間世》小品文半月刊,中間因編輯與營業方面時有矛盾,勉強維持至契約期滿,便不續辦。林和簡商定另起爐灶,別辦期刊。沒有多久,他們果然辦了《宇宙風》。簡因事到北京,晤見謝興堯,談到辦期刊事,謝很贊同,便辭去北方教務,來到上海,經過幾個月的籌備,《逸經》也就問世了。其創刊宗旨是這樣說的:「供給一般讀者們以高尚雅潔而興趣濃厚,同時既可消閒復能益智的讀品,併圖貢獻於研究史學及社會科學者以翔實可靠的參考資料,務期開卷有益,掩卷有味。文體長短不拘,語文並用,莊諧雜出,雅俗共賞。取材中西並集,今古盡收,譯作皆有,小大悉備。」

主要連載的特稿有:馮自由寫述舊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逸史》,劉成禺寫述袁世凱叛國稱帝時期的《洪憲紀事詩本事注》,後來均刊單行本。大華烈士所譯的《摩登伽女》,也連載了好多期。簡又文、謝興堯編寫的太平天國史事資料,更占相當的篇幅。《死虎余腥錄》,揭發軍閥的禍國殃民史實,如誅殺鄭汝成、郭堅、張宗昌等紀載,都由親歷其事者執筆或口述。又瞿秋白烈士的《多餘的話》,最早發表在該刊上,引起讀者的注意。

該刊也曾發生過一些文字上的糾紛和爭端,如幽谷所寫的《李太白的種族問題》,曾引起學術界熱烈的討論。吳宗慈評論《清史稿的失當》,與金梁作了針鋒相對的辯駁。《客家的祖先》一文發表後,旅居國內外的部分廣東客家人表示反對,一時聚訟紛紜,後由客家史學工作者羅香林等根據事實,作了正確評論,誤會才告消釋。它還發表《紅軍二萬五千里西引記》一文,一萬多字,且插圖照,堪稱為當時較詳細的報告文學。可是它觸犯了反動派,企圖藉此大興文字獄,幸而當時任國民黨中宣部長的邵力子,與《逸經》負責人簡、陸二人相識,邵認為《逸經》發表該稿,沒有其他作用,便用公函照例的通知該社,「此後發表文稿,務望審慎」云云,一場風波,始告平息。

該刊發表的其他作品還有:徐彬彬的《凌霄漢閣筆記》,葉恭綽的《諸葛武侯八陣圖》,柳亞子的《我和言論界之因緣》,陸丹林的《黃花崗憑弔記》,徐一士的《清史稿與趙爾巽》,胡儀曾的《近代書家親炙記》,俞友清的《紅豆與文學》,馮玉祥的《近代第一流廉吏王鐵珊先生》,王個簃的《吳昌碩先生繪事叢錄》,瞿兌之的《讀史零拾》,陳寥士的《從全唐詩說到天一閣秘籍》等。還有,洪仁玕遺著《欽定軍次實錄》,更屬珍貴。

《逸經》三十三期封面

《逸經》二十六期封面

該刊有好幾個特大號,如《創刊特大號》,第九期的《二集開始特大號》(每八期為一集),第十七期的《紀念中山先生誕辰特大號》,二十一期的《新年特大號》,二十五期的《週年紀念特大號》,二十九期的《春季特大號》,三十三期的《夏季特大號》。另外,還出了《太平軍在上海專輯》和其他持輯數種,如《近代六詩人》《蘇曼殊》《慶祝中山先生》《光緒皇帝》等。三十七期稿已排就,預備付印,不料「八一三」滬戰爆發,排就的也就拆去不出版了。這一期的稿子,除《洪憲紀事本事注》及《革命逸史》續稿外,還有柳亞子的《成了歷史名詞的南社》,鏡如的《王道樂土的東北》,陸丹林、陳蒙庵合撰的《沈寐叟詩詞書畫》,魏兆銘的《顫抖的古城》,周味山的《宋人文學中的國難詞》,胡寄塵的《與陸丹林談民國前的革命派文學》,少陵的《鴉片戰爭定海抗英經過》,楓園的《圍繞廢帝的狐鼠》,自在的《黑龍會及其首領頭山滿》,另有關於太平天國紀事詩《山中草》孤本,及《太平軍餘眾流徙邏羅1》等稿件,當排就後,校閱完畢,只留大樣一份,陸丹林裝之成冊。丹林逝世後,稿本不知下落了。

過了一個時期,《逸經》和《宇宙風》《西風》三刊物出《聯合旬刊》,由《宇宙風》負責集稿,《逸經》負責編輯,《西風》負責發行。所有文稿,先與撰稿人聯繫,不發稿費,部分文稿,由三刊物原有存稿中擇其有代表性者加以選輯,除三刊物原有編輯人按期執筆外,並有郭沫若、老向、豐子愷、華君武、謝冰瑩、施蜇存、陸筱丹等寫稿。共出了七期,因為《宇宙風》《逸經》兩社移往香港合辦《大風》十日刊,於是《聯合旬刊》停辦了。綜計收支,尚有盈餘,乃將該款平均分發社外撰稿人,約合千字三元,作為筆墨津貼。

註釋:

1「邏羅」應為「暹羅」。即今泰國的古時稱謂。——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