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蒲橋集 > 午門 >

午門

舊戲、舊小說裡每每提到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沒有這回事。午門在紫禁城裡,三大殿的外面,這個地方哪能殺人呢!從元朝以來,刑人多在柴市口(今菜市口)、交道口(原名「交頭口」)或西四牌樓。在鬧市殺人,大概是漢朝以來就有的規矩,即所謂「棄市」。晁錯就是「朝服斬於市」的。午門是逢什麼重要節日皇帝接見外國使節和接受獻俘的地方。另外,也是大臣受廷杖的地方。「廷杖」不是在太和殿上打屁股,那倒是「推出午門」去執行的。「廷杖」是明代對大臣的酷刑。明以前,好像沒聽說過。原來打得不重,受杖時可以穿了厚棉褲,下面還墊了氈子,「示辱而已」。但挨了杖,也得躺幾天起不來。到了劉瑾當權,因為他痛恨知識分子,「始去衣」,那就是脫了褲子,露出了屁股來挨揍了。行刑的是錦衣衛的太監,他們打得很毒,有的大臣立斃杖下,當場被打死的。

午門居北京城的正中。「午」者中也。這裡的建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是建在和天安門的城牆一般高的城台之上,地基比故宮任何一座宮殿都高。二是它是五座建築聯成的。正中是一座大殿,兩側各有兩座方形的亭式建築,俗稱「五鳳樓」。舊戲曲裡常用「五鳳樓」作為朝廷的代稱。《草橋關》裡姚期唱:「到來朝陪王在那五鳳樓」,《珠簾寨》里程敬思唱:「為千歲懶登五鳳樓」。其實五鳳樓不是上朝的地方,姚期和程敬思也不會登上這樣的地方。

五鳳樓平常是沒有人上去的,於是就成了燕子李三式的飛賊的藏身之所。據說飛賊作了案,就用一根粗麻繩,繩子有鐵鉤,把麻繩甩上去,鉤搭住午門外側的城牆。倒幾次手,就「就」上去了。據說在民國以後,午門城樓上設立了歷史博物館,在修繕房屋時,曾在正殿的天花板上掃出了一些燒雞骨頭,桂元、荔枝皮殼。那是飛賊遺留下來的。我未能親見,只好姑妄聽之。理或有之:躲在這裡,是誰也找不到的。

一九四八年,我曾在歷史博物館工作過將近一年,而且住在午門的下面。除了兩個工友,職員裡住在這裡的只我一個人。我住的房間在右掖門一邊,據說是錦衣衛值宿的地方。我平生所住過的房屋,以這一處最為特別。夜晚,在天安門、端門、左右掖門都上鎖之後,我獨自站立在午門下面的廣大的石坪上,萬籟俱靜,滿天繁星,此種況味,非常人所能領略。我曾寫信給黃永玉說: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我這裡一點是熱的。

於是,到一九四九年三月,我就離開了。

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