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星條旗下的茶葉蛋 > 使你的後裔如地上的塵沙 >

使你的後裔如地上的塵沙

美國出台了一條法律,要求所有僱主,包括宗教組織的僱主,給婦女僱員提供包括避孕在內的醫保。此法引起了天主教等組織的勃然大怒。天主教禁止避孕。每天一打開電視我都看到某個主教或者神甫,在抨擊該法律。這個問題更是成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熱炒的話題。摩門教的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就堅決反對此法,說奧巴馬政府違反憲法修正案,干涉宗教自由。

天主教禁止避孕,信徒相信生命天生天滅,天主教家庭的孩子眾多。新教通常不這麼極端,但也視兒童為人生的祝福。《舊約》中亞伯拉罕所蒙的一個祝福,就是說他的後嗣要如同天上的繁星、地上的沙子一樣眾多。「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世記》:151—155)

中國是一個落後多年的國家,從養育到升學到工作,每一步都沉重。但而今,很多家庭物質條件很好,也未必想要孩子。計劃生育多多少少在集體潛意識中種下了「孩子是負擔」的價值判斷。近來一些香港憤青,甚至稱大陸人如侵佔其資源的蝗蟲。別人怎麼貶低你別管,你要知道,我們是堂堂正正的人。

在我去的教會,孩子們非常多。一到做禮拜的時候,孩子們紛紛湧現。為了教會敬拜的安靜,講道前,孩子們從座位上離開,去自己的兒童班學習,大人們起來給他們讓路,這時候一下子就看到教會裡人少了一半。那個場面是很驚人的,每次我都會想起馬寅初。據說他就是回到自己的小村,看到到處是孩子,才產生了人口控制的想法。當初如果他跑到這裡來,看到這樣的情形,又不知該作何感想?美國歷史上有段時期,也在「人口爆炸」說的影響下,試圖「零增長」,但根本就未被實行過。甚至某些州在「優生學」名號下的強制節育,如今也被人翻舊賬,索賠償。

上個星期四,一個朋友老婆生下了第四個女兒。預產期前一天,她沒事一樣,在班上教課。平時看美國的媽媽帶三四個孩子,就跟玩似的。孩子多有多的樂趣,但問題也會翻倍,比如他們會打架,爭吵。父親的協調方法,和母親的協調方法不統一,又會引發他們自己之間的矛盾。一個孩子的矛盾,通常是「區域戰爭」。兩個孩子,容易引發父母當後台的「代理戰爭」(proxy wars),甚至家裡的「世界大戰」。所以孩子多了,在精力上,對父母的要求很高。是不是每個美國父母都更加精力旺盛呢?也未必。關鍵可能還是心態。周圍人都生養三兩個孩子,自己便等閒視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說法不說完全錯誤,起碼也是大有偏頗。事實上,人的精神,可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

另外一點,是我們中國的婦女在生養問題上比較迷信,道聽途說,相信親戚朋友和周圍人這種被美國人戲稱為old wife tales的智慧,這是一種極度反智的文化。專家講的話聽的人不多,專家甚至直接被打成「磚家」,部分人的失誤被當成整個群體的失敗。在這種反智文化中,家長東聽一句,西聽一句,失了方寸,沒有一個確定感,所以會覺得帶孩子很累。人內心的疲憊,多半是因覺得自己對於局面失去控制。

假如你覺得一件事有章可循,一切盡在掌握,你就不會覺得那麼累。美國人在養育下一代問題上尊重科學,尊重專家行家的意見,不會胡亂接受其他類似家庭的做法——畢竟各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去書店,你會看到關於兒童教育的書籍非常眾多。另外,我還發現,美國人經常帶著危機感,琢磨自己養育孩子的方法到底哪裡不對勁。當你看到介紹華人養育方法的「虎媽戰歌」響起的時候,不要驕傲,因為兵法云:哀兵必勝。

現在他們又開始琢磨法國人的育兒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