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問答錄 > 作家與傳統 在首屆「中澳文學論壇」上的演講 >

作家與傳統 在首屆「中澳文學論壇」上的演講

二十多年前,我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時候,我曾非常喜歡T·S·艾略特,喜歡他的詩歌,也喜歡他的詩論。事隔多年,我依然能夠背誦出他的很多詩句。他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中國詩歌和文學批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那篇著名論文《傳統與個人才能》中,他開篇即提到:在英文著述中,我們不常說起「傳統」,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人們才會提到「傳統」這個詞,那就是用它來貶責某一部作品缺乏創造性。如果你用這個詞來稱讚某部作品,那麼你其實是在說,那部作品只是一個有趣的古代作品的複製品。

誰願意寫出一個複製品呢?沒有人。尤其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剛打開國門,實行改革開放,整個中國萬象更新,幾乎每一個作家、詩人,都在尋求著創新。T·S·艾略特關於「傳統」的這種解釋,在中國作家、詩人聽來,非常悅耳。他們甚至來不及去聽完艾略特接下來要說的話。艾略特的那篇論文,其重點其實是要說明,作家無法割裂他與傳統的關係。任何一個作家,都不能單獨地存在,單獨地具有他完全的意義,單獨地具有他的原創性。你不能單獨地評價一個作家、一部作品,你必須把他與前人進行比較。也就是說,當我們評價一個作家是不是一個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否具有意義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考察他與文學傳統的關係。T·S·艾略特說,這是一個批評的原理。

這個原理,到今天依然有效。

毫無疑問,作家與傳統的關係,極為複雜。幾乎每一個作家,都希望寫出只有自己才能夠寫出的作品,它不同於傳統的作品,也不同於同時代作家的作品。而同時,作家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文學傳統的一部分,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個鏈條。在這方面,艾略特本人的創作,與他的理論是一致的。你從他的詩歌中,可以感受到各種文學傳統的影響,《聖經》和古希臘神話的典故,在他的詩歌中比比皆是。他的詩歌中還經常出現中國古典詩歌的片斷。但同時,艾略特又是唯一的。他植根於傳統,但他把詩歌的荒原變成了一個偉大的詩歌的花園,花園中的每一朵花,來自傳統的滋養,又是個人才能的怒放。他最終成為詩歌傳統中的一個醒目的標識。

在中國最有影響的英語詩人,比如T·S·艾略特和埃茲拉龐德,在他們的詩歌中都有中國文化的影子。而在中國作家中,最有影響的詩人和小說家,也毫無疑問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次來到澳大利亞的幾位中國作家,我相信他們都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影響。就我本人而言,我必須承認,我閱讀過大量的西方小說。對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德國文學、拉美文學非常熟悉,對《聖經》和古希臘神話也非常熟悉。凡是經歷過八十年代的中國作家,情況都大抵如此。但是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相信中國作家有一個轉變,就是在遍覽西方作品之後,中國作家再次對自己的文學傳統發生了興趣,開始重新看待自己兩千多年來的文學傳統。同時,中國讀者的興趣也在發生轉變。中國讀者也在重新閱讀《詩經》、閱讀《論語》,眾所周知,那是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源頭。中國古典小說,比如《紅樓夢》、《水滸傳》也重新得到了重視。一個曾經被背叛的傳統,現在再次得到了重視。最近十年,在中國得到普遍認可的小說作品,大都是吸取了中國文學傳統精華的作品。那麼,中國文學傳統,又指的是什麼傳統呢?

中國文學傳統大致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儒雅風流」。

我不知道這個詞怎麼翻譯成英文,我可以大致講一下這四個字的意思。「儒雅」是指載道或言志,就是要抒發自己的感情,要能夠從中國傳統的「經」、「史」中吸取營養,將「經」「史」熔於一爐。「風流」是指,作品要去讚美人間的那些超脫了世俗的情感,要去表現人間高貴的精神品質,要去表現人與世俗世界、人與權力的緊張關係,並且能夠超越這個緊張關係。總體來說,「儒雅風流」要求作家既要能夠深入生活中去,又能夠穿越日常生活,去表達人的精神世界。中國的文學批評家,把這種觀察、思考、寫作的方法,稱為「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不同,我自己現在也在大量閱讀中國古典小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我想,它也可能與我已經人到中年有關,到了中年之後我開始逐漸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我同時又強烈地感到,要想寫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已經完全不可能了。隔著二十世紀的漫漫長夜,誰也回不到一個古典意義上的中國了。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無論是你寫出西方式的現代派小說和後現代派小說,還是中國的《紅樓夢》式的小說,對於當下中國的寫作而言,對於中國當下的現實而言,都是一種「非法」的小說。這是因為中國的現實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社會現實已經與1年以前中國有了相當大的差異,同時它也與西方的社會現實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中國作家必須找到一種新的敘事方式,以對應目前中國複雜的社會狀況。從這個意義上,中國作家現在正在創造著一種新的傳統,一種既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學,也不同於西方現代文學的傳統。這種寫作的意義,或許只有在若干年之後,才能在文學史顯示出來。

2011年9月1日於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