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新疆 > 一百六十五條溝 >

一百六十五條溝

沙灣縣志記載了一百六十五條溝。其中一條溝是蒙語名字:達奴溝。在金溝河上游。最早一個叫達奴的蒙古族牧民來這裡放牧。那時這條可放牧千頭牲畜的山溝裡,全是達奴家的牛羊。達奴家在這條溝住了多少年不得而知。後來哈薩克人來了,溝裡的牛羊變成了哈薩克人家的,但山溝的名字沒變,一直沿用至今。

1930前一個冬天,有個姓馬的回族,在牛圈子牧場東南一條溝裡設套捉紫豹。這件事在當地影響很大,因為紫豹經常夜裡出山,傷害家畜和人,老馬家的一頭牛也被豹子咬死。姓馬的回族坐不住了,在入冬後的一場大雪後,帶著鐵夾和皮繩套子進山了。因為下雪後豹子的足跡在雪地上顯現出來,豹子喜歡走老路。老馬追蹤豹子到了一條山溝,在紫豹必經之路設好鐵夾和套。幾天過去了,人們不見老馬回來,便結伙去找,在老馬下套的地方,發現皮套被咬斷,雪地上留下一條豹子拖著鐵夾逃跑的印跡,旁邊一行人的腳印,斷定是老馬追蹤紫豹留下的。人們跟著腳印往前找,一直找到天黑,腳印和蹤跡消失,什麼都沒找到。從此那頭紫豹再沒出山,老馬也失蹤了。很久以後,還有牧民傳言在山溝雪地上,發現一條豹子拖著鐵夾的蹤跡,後面是一個人的腳印。就這麼言傳著,卻再沒人去找了。人們把這條溝叫老馬溝。其實叫紫豹溝也可以,因為是老馬和紫豹一起讓這條溝出了名。還有一個與回族人有關的溝:東岡薩依。哈語「回族人的溝」,在寧家河西岸。1910年,哈薩克牧民來此放牧時,溝裡已有回族人居住。回族人當時把這條溝叫什麼名字已無從考證,我們只知道它的哈語名字東岡薩依,代表哈薩克人對這條溝的最早記憶。這是兩條與回族人有關的溝。

在安集海鄉西北邊,巴音溝河洪水沖出一條深溝,長20多公里,兩岸長滿胡楊和芨芨草。清同治年間,一戶姓古的人家在溝裡開荒種地。當時中亞浩罕阿古柏入侵新疆,此地戰亂不斷,姓古人家在這個隱蔽的深溝裡,躲避戰亂。後人稱這條溝為古家溝。也是同一時期,與安集海相鄰的大泉鄉南部丘陵中,聚居了許多難民,他們挖洞搭窩棚居住,形成像倉房式的房子,此溝後來叫倉房溝。其他的漢語名字都很直白,如白楊溝、大南溝、小南溝、干溝、東溝、西溝,皆因方位和溝內植物命名。這些簡單的名字本身沒有故事,缺少想像。但是實用。漢族人到一個地方會先確認方向,新疆的好多漢語地名跟方位有關,比如我們把天山叫南山,把沙漠叫北沙漠,這是漢族人的文化心理,東南西北確定後,自己的居中位置也就定了。

有一條與維吾爾族人有關的溝:葉勒吉根。哈語「毛驢」。在博爾通古牧場北部前山丘陵內。1910年前,維吾爾族商人用毛驢馱貨經過此溝進山經商。多是幾個人結伙,趕一群毛驢,驢背馱著手工器皿茶葉等生活用品,到山裡換哈薩克人的牲畜和皮子,運到山外的縣城倒賣。也是這一年,一些漢族人在離此不遠的另一條山溝修了一座廟,這條溝從此叫布特薩依,哈語意為「有廟的溝」。

沙灣縣志記載的一百六十五條溝中,除一個蒙語溝名,二十七個漢語溝名,其餘全是哈語命名的。這些溝名生動記錄了哈薩克人在沙灣天山一帶的生活和歷史。哈薩克人對自然地理的命名非常有趣,誰最先和一條溝有了關係,這條溝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和他們給孩子起名的方式一致。據說哈薩克孩子的名字,多與孩子出生後第一眼看見的東西有關。對溝的命名也以先入為主。1910年,有個叫多格什的哈薩克牧民在一條溝裡放牧,這條溝就叫多格什薩依。同一年,另一個牧民用木製渡槽把泉水引到一條溝裡,這條溝被稱為娜瓦勒薩依,意為有渡槽的溝。類似的溝名很多。還有一條溝叫喀拉阿拉阿特薩依,意為黑白花馬溝,因最初一位騎黑白花馬的牧民在這裡放牧而得名。

在西戈壁鄉西南有條溝叫烏爾騰薩依,意為火燒過的溝。1932年,有獵人燒火做飯不慎引起火災,當時人們無力滅火,只有任其蔓延,全部樹林被毀。這件事驚動了縣府省府。這是與溝名有關的一個最大事件。另一事件發生在1933年,馬仲英暴亂,交勒得拜哈力可率領的30戶牧民,在博爾通古北部一個山溝被殺,此溝得名克爾根薩依,意為殺人溝。

1915年,也就是沙灣建縣那年,遠在南山的一位哈薩克牧民,用柵欄圍了一個羊圈。他放牧的這條溝也就有了一個名字:喀夏勒,意為「有柵欄的溝」。另一位叫闊達爾的哈薩克人,同時在寧家河西岸一條溝裡修路、開闢草場,這條溝從此叫闊達爾薩依。這一年還有一個叫司馬義的維吾爾族大牧主,僱傭牧民在博爾通古西南放牧,那條溝得名:司馬義勒加依勞溝,意思是司馬義的夏草場。這幾個事件顯示了沙灣建縣那一年的民生圖景:北沙漠邊,小拐老沙灣的漢民在開渠墾荒種地。南山溝壑中哈薩克人在建羊圈、修路、開闢草場。維吾爾牧主的牛羊也趕進山裡放牧,真是一幅各民族共同發展的和平景象。

還有一條溝名很有意思,叫喀贊森,哈語「摔破鍋的地方」。1935年,巴依木哈什和幾戶牧民轉場途徑此溝,馱貨的馬失蹄把一口鍋摔破了。這件事隨著轉場隊伍傳到遠遠近近的山溝又傳回來,可能當一個笑話傳的。這個無名山溝從此有了一個好玩的名字。有的溝以前可能有名字,只是不好玩,沒叫出去,後來被一個更有意思的名字替代了。一條溝最終只留下一個名字,有兩個名字的溝彷彿就在兩個地方,或像兩條溝。還有的溝名哈語和漢語叫法不一,一段時間各叫各的,但最後一個名字叫響了,另一個被遺忘。在牛圈子牧場南部,有一條溝到快解放了才有了名字,叫闊別斯達拉,意思是「闊別斯的偏僻地方」。1947年前有個叫闊別斯的人在這裡放牧。這條溝僅2公里長,算一個小山溝,而且很偏僻,所以很晚才有人走到這裡,有了一個名字。在南山和山前丘陵,大大小小的溝現在都有名字了,可能還有一些沒有名字的小山溝,因為沒有發生故事,或者有故事卻被人遺忘。這些小溝就無名地等候著。或許某一天,因為某個人的一件事,這個山溝有名了。許多山溝用名字記憶著最早到達這裡的先民。現在,即使我們在一條溝裡做出天大的事情,也很難使它改變名字,名字就是歷史,除非這條溝以前沒有名字。